更改

来自阅兵百科
补充家庭
{{勋章墙|{{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联英雄}}}}
{{勋章墙|{{胜利勋章}}{{胜利勋章}}}}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A1%D1%82%D0%B0%D0%BB%D0%B8%D0%BD,_%D0%98%D0%BE%D1%81%D0%B8%D1%84_%D0%92%D0%B8%D1%81%D1%81%D0%B0%D1%80%D0%B8%D0%BE%D0%BD%D0%BE%D0%B2%D0%B8%D1%87 Сталин, 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f>('''იოსებ ბესარიონის ძე ჯუღაშვილი''',俄语:'''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1878年12月6[18]日—1953年3月5日),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尼斯·泽·朱加什维利'''('''იოსებ ბესარიონის ძე ჯუღაშვილი'''),苏联最高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统帅,苏联政府首脑,格鲁吉亚族,[[第比利斯省]][[哥里]]人,1895年参加革命工作,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39年12月20日),[[苏联英雄]],[[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苏联元帅苏联大元帅]]军衔(但被人称作“斯大林大元帅”)。军衔。
他曾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46年3月至1953年3月)、[[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1941年5月至1946年3月)、[[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2年4月至1934年2月)、[[苏共中央书记|联共(布)中央书记(苏共中央书记)]](1934年2月至1953年3月)、[[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1941年6月至1945年9月)、[[苏联武装力量部|苏联武装力量部长(苏联国防人民委员)]](1941年7月至1947年3月),是[[伟大卫国战争]]中[[苏联工农红军]]和[[苏联工农红海军]]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最高统帅]]。
===早期经历===
1878年12月6[18]日,日(此系后世考据确定,斯大林在世时将生日定在1879年12月[3]21日),'''约瑟夫·维萨里奥尼斯·泽·朱加什维利'''出生在[[第比利斯省]][[哥里]]的一个职员家庭。父亲是维萨里奥·伊万诺维奇(1850—1909),原先是个农民,后来在哥里市中当鞋匠,母亲是叶卡捷琳娜·格奥尔基耶夫娜(1856—1937),从事临时工。在他母亲的安排下,约瑟夫进入哥里神学校学习,由于他不会俄语,因此念了两年俄语预科才成功入学。
1894年6月,他从哥里神学校毕业。同年9月,他通过入学考试考入第比利斯神学院学习。在他学习期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在1895年初接触到了外高加索的地下马克思主义组织。
1917年10月26日[11月8日],在[[苏俄人民委员会]]成立后,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
1917年11月29日,他与列宁、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组成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该机构尤权在紧急情况下决定所有事项,但所有在1917年11月29日,他与列宁、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组成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该机构有权在紧急情况下决定所有事项,但所有在[[斯莫尔尼宫]]的中央委员会委员都有权投票。
1918年10月8日,当选[[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在[[俄国内战]]期间,斯大林先后担任过多个方面军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指挥过[[察里津战役]]。在察里津战役期间,他与[[伏罗希洛夫]]的意见一致,反对[[托洛茨基]]的军事主张甚至发生冲突,认为来自沙俄军队的军事专家都是不可信的。
1919年3月25日,斯大林在[[俄共(布)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全会上,当选[[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组织局|组织局委员]]。同月30日,兼任[[苏俄国家监察人民委员]](次年2月24日更名为苏俄工农检查人民委员,斯大林继续兼任该职,直到1922年4月25日)。
1920年1月10日至8月17日,任西南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与[[叶戈罗夫格·米·叶戈罗夫]]指挥该方面军参加了[[苏波战争]]。
===权力斗争===
1934年,在[[联共(布)十七大]]上,斯大林彻底确立了个人在苏联的绝对领导地位,许多原先反对斯大林的如[[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卡尔·拉狄克]]、[[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等人在大会上公开“承认错误”后重新接纳回党。季诺维耶夫的发言则充满奴性的柔情,加米涅夫则称自己是“政治尸体”,布哈林在大会上称斯大林为“无产阶级力量的元帅”。
1935年,在[[谢·米·基洛夫]]遇刺后,斯大林开始在党内、国家机关、军队以及经济部门开展镇压活动。斯大林首先将矛头指向自己原先的政敌,通过三次[[莫斯科审判]]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等人判处死刑。而在[[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叶若夫]]、[[日丹诺夫]]、[[麦赫利斯]]、[[马林科夫]]等人操纵性,肃反被扩大化演变成为等人操纵下,肃反被扩大化并演变成[[大清洗]]。在恐怖的1937年和1938年,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主导下,许多人被打入“人民公敌”和“反革命分子”并被抓捕关押进的主导下,许多人被打入“人民公敌”或“反革命分子”后关押进[[古拉格]]中,导致1344923人被判刑,其中681692人为死刑。大清洗还波及到红军和红海军的高级指挥员,导致3名[[苏联元帅]]、20名一级和二级集团军指挥员、5名一级和二级舰队指挥员、69名军级指挥员、247名师级指挥员遇害,严重削弱了苏联陆海军的战斗力和国防实力。
1937年,在[[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国家,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年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了14-15%,使苏联建立了完整且独立的工业体系,失业现象也被极大程度消除。此外,苏联普及了初等教育,在全国开展扫盲工作,使该国在1939年的识字率达到了87.4%。
1943年11年25日至12月1日,斯大林在[[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的陪同下飞往[[伊朗]][[德黑兰]],与美英国家领导人举行了二战爆发后以来第一次会议——[[德黑兰会议]]。
1945年2月4日至11日,斯大林同美英领导人在[[克里米亚克里木]]举行了[[雅尔塔会议]],这次会议奠定了二战后及[[冷战]]的世界秩序。
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同意对潜在的“反苏”民族进行[[苏联强制迁徙|强制迁徙]],包括[[克里米亚鞑靼人克里木鞑靼人]]、[[印古什人]]、[[卡尔梅克人]]、伏尔加德意志人等少数民族被强制迁徙至中亚和西伯利亚,这种政策也严重破坏了苏联的民族团结。
===战后时期===
 
[[文件:Stalin's Deathm, Pravda, March-6 1953.png|380px|thumb|右|真理报刊登的《告全体党员、苏联全体劳动人民的公告》]]
战后,他拒绝了[[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约瑟普·铁托]]提出的“[[巴尔干联邦]]”计划,这次事件成为了之后[[苏南交恶]]的开端。
1945年8月20日,斯大林为了加快原子弹研究项目,命令设立由[[拉·季·贝利亚拉·帕·贝利亚]]领导的[[苏联人民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总局]],他甚至在次年1月25日亲自会见了领导原子弹研制工作的[[伊·瓦·库尔恰托夫]]院士。
1946年至1947年,苏联在战争结束后因为劳动力、牲畜以及生产设备短缺以及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和乌克兰发生了严重饥荒。
 
1949年7月至9月,斯大林轻信由[[苏联国家安全部]]罗织的证据,导致[[阿·亚·库兹涅佐夫]]、[[尼·阿·沃兹涅先斯基]]、[[彼·谢·波普科夫]]等人在[[列宁格勒案件]]中被杀害。
1949年8月29日,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在[[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萨克]][[塞米巴拉金斯克州]]试爆成功。
1961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根据[[苏共二十二大]]的决议,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改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的个别名人墓中。
俄共(布)—联共(布)—苏共第五届(1912年1月起)、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组织局委员,十九届中央主席团委员,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总书记,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书记。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一届、二级、三级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一届、二届、三届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代表,一届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代表,二届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代表,二届、三届哈萨克最高苏维埃代表,二届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代表。1941年5月6日,当选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1946年3月15日,当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俄共(布)—联共(布)—苏共第六次代表会议、六大、七大、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当选中央委员,1918年3月中央全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1919年3月、1920年4月、1921年3月中央全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局委员,1922年4月、1923年4月、1924年6月、1926年1月、1927年12月、1930年7月中央全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总书记、中央组织局委员,1934年2月、1939年3月中央全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中央组织局委员,1952年10月中央全会当选中央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一届、二届、三届最高苏维埃代表。苏俄第一届、二届、三届最高苏维埃代表。乌克兰第一届最高苏维埃代表。格鲁吉亚第二届最高苏维埃代表。哈萨克第二届、三届最高苏维埃代表。拉脱维亚第二届最高苏维埃代表。<ref>[https://warheroes.ru/hero/hero.asp?Hero_id=1067 Герой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Герой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ого Труда Сталин 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 Герои страны</ref>
==荣誉==
 
===苏联===
*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39年12月20日第1号[[锤子镰刀金星奖章]])
* [[纪念莫斯科建城800周年奖章]](1947年10月)
* [[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红旗勋章(1922年8月18日)
* [[图瓦人民共和国]]的共和国勋章(1943年)
 
===国际===
 
* [[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年12月17日)
* [[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军事十字勋章]]([[捷克斯洛伐克]],1943年,1945年)
* [[苏赫巴托尔勋章]](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1949年12月17日)
* [[一级白狮勋章]](捷克斯洛伐克,1945年)
* 胜利版[[一级白狮勋章]](捷克斯洛伐克,1945年)
* 战胜日本奖章(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
* 蒙古人民革命25周年奖章(蒙古人民共和国,1946年)
 
==家庭==
 
* 父亲:[[维萨里奥·伊万诺维奇·朱加什维利]](1850—1909)
* 母亲:[[叶卡捷琳娜·格奥尔基耶芙娜·格拉泽]](1858—1937)
* 配偶
** 第一任:[[叶卡捷琳娜·谢苗诺夫娜·斯瓦尼泽]](1885—1907)
** 第二任:[[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阿利卢耶娃]](1901—1932)
* 子女
** 长子:[[雅科夫·约瑟夫维奇·朱加什维利|雅科夫]](1907—1943),叶卡捷琳娜所生
** 次子:[[瓦西里·约瑟夫维奇·斯大林|瓦西里]](1921—1962),娜杰日达所生
** 女儿:[[斯韦特兰娜·约瑟福芙娜·阿利卢耶娃|斯韦特兰娜]](1926—2011),娜杰日达所生
** 养子:[[阿尔乔姆·费奥多罗维奇·谢尔盖耶夫]](1921—2008),[[费·安·谢尔盖耶夫]]遗孤
==纪念==
* '''斯大林诺'''(1924年4月22日—1961年11月9日,今[[顿涅茨克]])
* '''斯大林格勒'''(1925年4月10日—1961年11月10日,今[[伏尔加格勒]])
* '''斯大林纳巴德'''(1929年10月16日—1961年11月10日,今[[杜别尚杜尚别]])
* '''斯大林斯克'''(1932年5月5日—1961年11月5日,今[[新库兹涅茨克]])
* '''斯大林诺戈斯克'''(1933年12月27日—1961年11月,今[[新莫斯科斯克]])
<references />
==相关内容=={{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国防部部长}}{{苏联国防人民委员}}{{苏联元帅}} [[分类:苏联人物]][[分类:苏联最高领导人]][[分类:政府首脑苏联政府首脑]][[分类:革命家苏联革命家]][[分类:政治家苏联政治家]][[分类:1878年生格鲁吉亚族]][[分类:12月18日生1878年生]][[分类:1953年卒12月18日生]][[分类:斯大林1953年卒]][[分类: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分类:苏联英雄]]
[[分类: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
[[分类:苏联大元帅]][[分类:苏联元帅]][[分类:胜利勋章]][[分类:两枚胜利勋章]][[分类:列宁勋章相关人物]][[分类:三枚列宁勋章相关人物]][[分类:红旗勋章相关人物]][[分类:三枚红旗勋章相关人物]][[分类:一级苏沃洛夫勋章相关人物]][[分类:列宁勋章(人物)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军事十字勋章]][[分类:红旗勋章(人物)苏赫巴托尔勋章]][[分类: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人物)一级白狮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