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的版本间的差异
(更改分类) |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关东军''' | + | '''关东军'''(日语:'''関東軍'''/'''かんとうぐん''';日语旧字体:'''關東軍'''),是日本为侵略中国东北而组建的一只军级单位,因最早是负责保护日占“关东州”和南满铁路而得名“关东军”。全程参与侵华战争,1942年10月1日军队编制提升为总军,关东军司令官(总司令官)同时兼任日本驻伪满洲国全权大使和关东长官,1945年8月底被苏联红军彻底击败,9月彻底投降,后绝大部分士兵被押往苏联。统称号为“德(徳)”集团。 |
== 历史沿革 == | == 历史沿革 == | ||
− | 1919年4月12日,关东军司令部成立于旅顺,接管关东总督府陆军部队,负责关东省的防卫和南满铁道的保护,4月13日开始运作。1928年,关东军策划谋杀了[[张作霖]] | + | |
+ | 1919年4月12日,关东军司令部成立于旅顺,接管关东总督府陆军部队,负责关东省的防卫和南满铁道的保护,4月13日开始运作。1928年,关东军策划谋杀了[[张作霖]]。1931年9月18日,谋划九一八事变,关东军司令部于次日迁往奉天(今沈阳)。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后,司令部于1934年8月迁往长春(时称“新京”),关东军司令掌握了伪满洲国的军事权力以及政治外交权力。1938-39年,他们与苏军进行了局部战斗,包括张谷峰事件和诺门罕事件,并被击败。1941年进行关特演(关东军特别演习),将兵力增至70万。1942年10月1日,升级为总军。但由于1943年,太平洋战争局势开始好转,关东军兵力陆续向南转移,此后兵力开始减少。此后维持大约40万的规模,1945年,由于苏联开始谋划对日作战,日本再次对关东军兵力进行加强,达到了约78万人的规模,但此时关东军的训练度,装备,士气均不能和1941年时期的关东军相提并论。1945年8月9日苏军发起攻势,关东军司令部移至通化,并将驻扎于朝鲜的第17方面军纳入管辖。1945年8月15日,关东军司令部响应停战诏书,通化关东军总司令部返回新京。18日,各方面军参谋长及直属部队代表齐聚新京,关东军发布停火和解除武装命令。8月19日,关东军派遣总参谋长前往远东苏军司令部,就解除武装程序、确保安全、保护日本居民等问题缔结了协议,但没有按照该协议采取任何行动。同日抵达新京的苏联特使下令驻新京部队进行集结、解除武装,并禁止日军内部通讯,于是关东军总司令部的职能终止。所有附属军均被苏军解除武装,并受苏军行政军事控制。关东军总司令部投降后,由于部分部队同苏军的战斗仍在继续,直到9月初完成了彻底解除武装。解除武装的部队被组织成多支约1000人的工作单位,并被运送到西伯利亚和其他地方的营地,在那里他们从事苦役。总司令官是山田乙三大将。<ref name=徳>[https://www.jacar.go.jp/glossary/term/0100-0040-0070-0010-0010.html 関東軍(徳)] —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ref> | ||
== 指挥机关 == | == 指挥机关 == | ||
− | (因1942年10月1日晋升为总军,此后的关东军司令官改称为关东军总司令官,参谋长改称总参谋长,参谋副长改称为总参谋副长) | + | ''(因1942年10月1日晋升为总军,此后的关东军司令官改称为关东军总司令官,参谋长改称总参谋长,参谋副长改称为总参谋副长)'' |
− | + | ===历代司令官/总司令官=== | |
− | + | ||
− | + | *立花小一郎<small>中将,1920年晋升大将</small>(1919年-1921年) | |
− | + | *河合操<small>中将,1921年晋升大将</small>(1921年-1922年) | |
− | + | *尾野実信<small>中将,1922年晋升大将</small>(1922年-1923年10月) | |
− | + | *白川义则<small>中将,1925年3月晋升大将</small>(1923年10月-1926年7月28日) | |
− | + | *武藤信义<small>大将</small>(1926年7月28日-1927年8月26日) | |
− | + | *村冈长太郎<small>中将</small>(1927年8月26日-1929年7月) | |
− | + | *畑英太郎<small>中将</small>(1929年7月-1930年5月) | |
− | + | *菱刈隆<small>大将</small>(1930年5月-1931年8月1日) | |
− | + | *本庄繁<small>中将</small>(1931年8月1日-1932年8月8日) | |
− | + | *武藤信义<small>大将,1933年5月3日晋升元帅</small>(1932年8月8日-1933年7月28日) | |
− | + | *菱刈隆<small>大将</small>(1933年7月28日-1934年9月2日) | |
− | + | *南次郎<small>大将</small>(1934年9月2日-1936年3月6日) | |
− | + | *植田谦吉<small>大将</small>(1936年3月6日-1939年9月6日) | |
− | + | *梅津美治郎<small>大将</small>(1939年9月7日-1944年7月18日) | |
+ | *山田乙三<small>大将</small>(1944年7月18日-1945年8月19日) | ||
+ | |||
+ | ===历代参谋长/总参谋长=== | ||
+ | |||
+ | *浜面又助<small>少将</small>(1919年4月12日~1921年3月11日) | ||
+ | *福原佳哉<small>少将</small>(1921年3月11日~1923年8月6日) | ||
+ | *川田明治<small>少将</small>(1923年8月6日~1925年12月2日) | ||
+ | *斎藤恒<small>少将</small>(1925年12月2日~1928年8月10日) | ||
+ | *三宅光治<small>少将</small>(1928年8月10日~1932年4月11日) | ||
+ | *桥本虎之助少将(1932年4月11日~1932年8月8日) | ||
+ | *小矶国昭<small>中将</small>(1932年8月8日~1934年3月5日) | ||
+ | *西尾寿造<small>中将</small>(1934年3月5日~1936年3月23日) | ||
+ | *板垣征四郎<small>少将</small>(1936年3月23日~1937年3月1日) | ||
+ | *东条英机<small>中将</small>(1937年3月1日~1938年5月30日) | ||
+ | *矶谷廉介<small>中将</small>(1938年6月18日~1939年9月7日) | ||
+ | *饭村穣<small>中将</small>(1939年9月7日~1940年10月22日) | ||
+ | *木村兵太郎<small>中将</small>(1940年10月22日~1941年4月10日) | ||
+ | *吉本贞一<small>中将</small>(1941年4月10日~1942年8月1日) | ||
+ | *笠原幸雄<small>中将</small>(1942年8月1日~1945年4月7日) | ||
+ | *秦彦三郎<small>中将</small>(1945年4月7日~投降) | ||
+ | |||
+ | ===历任参谋副长/总参谋副长=== | ||
+ | |||
+ | *冈村宁次<small>少将</small>(1932年8月8日~1934年12月10日) | ||
+ | *板垣征四郎<small>少将</small>(1934年12月10日~1936年3月23日) | ||
+ | *今村均<small>少将</small>(1936年3月23日~1937年8月2日) | ||
+ | *笠原幸雄<small>少将</small>(1937年8月2日~1937年9月27日) | ||
+ | *石原莞尔<small>少将</small>(1937年9月27日~1938年12月5日) | ||
+ | *矢野音三郎<small>少将</small>(1938年12月5日~1939年9月7日) | ||
+ | *远藤三郎<small>少将</small>(1939年9月7日~1940年3月9日) | ||
+ | *秦彦三郎<small>少将</small>(1940年3月9日~1942年5月9日) | ||
+ | *吉冈安直<small>少将</small>(1941年5月13日~1941年7月7日) | ||
+ | *绫部橘树<small>少将</small>(1941年7月7日~1942年7月1日) | ||
+ | *秦彦三郎<small>少将</small>(1941年7月23日~1942年7月1日) | ||
+ | *池田纯久<small>少将</small>(1942年7月1日~1945年7月28日;负责情报和政策) | ||
+ | *田村义富<small>少将</small>(1943年8月2日~1945年2月25日;负责作战部署) | ||
+ | *松村知胜<small>少将</small>(1945年3月1日~投降) | ||
+ | *四手井纲正<small>中将</small>(1945年7月29日~1945年8月18日;负责情报和政策) | ||
+ | |||
+ | == 编制 == | ||
− | + | ===1941年12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关东军下设第3军、第4军、第5军、第6军、第20军、关东防卫军、航空兵团以及若干独立部队:<ref>[https://www.jacar.go.jp/nichibei/reference/index06.html 日米交渉当时の日本陆军の部队编成] — 国立公文书馆</ref> | |
− | + | * 第3军 | |
− | ** | + | ** 第9师团 |
− | ** | + | ** 第12师团 |
− | ** | + | ** 第57师团 |
− | ** | + | ** 第4独立守备队 |
− | ** | + | ** 第1国境守备队 |
− | ** | + | ** 第1战车团 |
− | ** | + | * 第4军 |
− | ** | + | ** 第1师团 |
− | ** | + | ** 第8独立守备队 |
− | ** | + | ** 第5国境守备队 |
− | ** | + | ** 第6国境守备队 |
− | ** | + | ** 第7国境守备队 |
− | ** | + | ** 第13国境守备队 |
− | ** | + | * 第5军 |
+ | ** 第11师团 | ||
+ | ** 第24师团 | ||
+ | ** 第6独立守备队 | ||
+ | ** 第4国境守备队 | ||
+ | ** 第12国境守备队 | ||
+ | ** 第2戦车团 | ||
+ | * 第6军 | ||
+ | ** 第14师团 | ||
+ | ** 第23师团 | ||
+ | ** 第8国境守备队 | ||
+ | ** 骑兵第3旅团 | ||
+ | ** 第1工兵队 | ||
+ | * 第20军 | ||
+ | ** 第8师团 | ||
+ | ** 第25师团 | ||
+ | ** 第2国境守备队 | ||
+ | ** 第3国境守备队 | ||
+ | ** 第10国境守备队 | ||
+ | ** 第11国境守备队 | ||
+ | * 关东防卫军 | ||
+ | ** 关东防卫军司令部 | ||
+ | ** 第1独立守备队 | ||
+ | ** 第2独立守备队 | ||
+ | ** 第3独立守备队 | ||
+ | ** 第5独立守备队 | ||
+ | ** 第9独立守备 | ||
+ | * 航空兵团 | ||
+ | ** 航空兵团司令部 | ||
+ | ** 第2飞行集团 | ||
+ | ** 第9飞行团 | ||
+ | ** 第13飞行团 | ||
+ | ** 白城子陆军飞行学校教导飞行团 | ||
+ | * 直属部队 | ||
+ | ** 第10师团 | ||
+ | ** 第28师团 | ||
+ | ** 珲春守备队 | ||
+ | ** 阿尔山驻屯队 | ||
+ | ** 旅顺要塞 | ||
− | == | + | ===1945年8月15日=== |
− | * | + | |
+ | 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当天,关东军下设有3个方面军以及若干独立部队:<ref name=徳/> | ||
+ | * 第1方面军 | ||
** 第3军 | ** 第3军 | ||
− | *** | + | *** 第79师团 |
− | *** | + | *** 第112师团 |
− | *** | + | *** 第127师团 |
− | *** | + | *** 第128师团 |
− | *** | + | *** 独立混成第132旅团 |
− | *** | + | *** 罗津要塞司令部 |
+ | ** 第5军 | ||
+ | *** 第124师团 | ||
+ | *** 第126师团 | ||
+ | *** 第135师团 | ||
+ | *** 虎头要塞(第15国境守备队) | ||
+ | *** 第1工兵队司令部 | ||
+ | ** 方面军直属部队 | ||
+ | *** 第122师团 | ||
+ | *** 第134师团 | ||
+ | *** 第139师团 | ||
+ | *** 关东军第2特别警备队 | ||
+ | * 第3方面军 | ||
+ | ** 第30军 | ||
+ | *** 第39师团 | ||
+ | *** 第125师团 | ||
+ | *** 第138师团 | ||
+ | *** 第148师团 | ||
+ | *** 第2工兵队司令部 | ||
+ | ** 第44军 | ||
+ | *** 第63师团 | ||
+ | *** 第107师团 | ||
+ | *** 第117师团 | ||
+ | *** 独立戦车第9旅团 | ||
+ | ** 方面军直属部队 | ||
+ | *** 第108师团 | ||
+ | *** 第136师团 | ||
+ | *** 独立混成第79旅团 | ||
+ | *** 独立混成第130旅团 | ||
+ | *** 独立混成第134旅团 | ||
+ | *** 独立戦车第1旅团 | ||
+ | ** 关东州警备司令部 | ||
+ | ** 第22野戦高射砲队司令部 | ||
+ | ** 关东第1特别警备队 | ||
+ | * 第17方面军 | ||
+ | ** 第58军 | ||
+ | *** 第96师团 | ||
+ | *** 第111师团 | ||
+ | *** 第121师团 | ||
+ | *** 独立混成第108旅团 | ||
+ | ** 方面军直属部队 | ||
+ | *** 第12砲兵司令部 | ||
+ | *** 第120师团 | ||
+ | *** 第150师团 | ||
+ | *** 第160师团 | ||
+ | *** 第320师团 | ||
+ | *** 独立混成第127旅团 | ||
+ | *** 第12工兵队司令部 | ||
+ | *** 釜山要塞司令部 | ||
+ | *** 丽水要塞司令部 | ||
+ | *** 第12野戦输送司令部 | ||
** 第4军 | ** 第4军 | ||
− | + | *** 第119师团 | |
− | + | *** 第123师团 | |
− | + | *** 第149师团 | |
− | + | *** 独立混成第80旅团 | |
− | + | *** 独立混成第131旅团 | |
− | + | *** 独立混成第135旅团 | |
− | + | *** 独立混成第136旅团 | |
− | + | ** 第34军 | |
− | + | *** 第59师团 | |
− | + | *** 第137师团 | |
− | + | *** 独立混成第133旅团 | |
− | + | *** 永兴湾要塞司令部 | |
− | + | *** 大陆铁道司令部 | |
− | + | *** 关东军铁道队司令部 | |
− | + | *** 朝鲜铁道队司令部 | |
− | + | *** 铁道第19联队 | |
− | + | *** 铁道第20联队 | |
− | + | * 关东军直属部队 | |
− | + | ** 关东军兵事部 | |
− | + | ** 关东军化学部(516部队) | |
− | + | ** 关东军防疫给水部(659部队) | |
− | + | *** 本部(731部队) | |
− | + | *** 牡丹江支部(643部队) | |
− | + | *** 林口支部(162部队) | |
− | + | *** 孙吴支部(673部队) | |
− | + | *** 海拉尔支部(543部队) | |
− | + | *** 大连支部(319部队) | |
− | + | ** 关东军军马防疫厂(100部队) | |
− | + | ** 关东军补给部 | |
− | + | ** 关东宪兵队司令部 | |
− | + | ** 关东军通信队司令部 | |
− | + | ** 关东军建设团司令部 | |
− | + | ** 关东军情报部 | |
− | + | ** 关东军特种情报部 | |
− | + | ** 关东军水上司令部 | |
− | + | ** 关东军技术部 | |
− | + | ** 关东军测量部 | |
− | + | ** 机动第1旅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 | ==参考== | ||
<references /> | <references /> | ||
− | [[分类: | + | ==相关内容== |
+ | {{日本陆军总军}} | ||
+ | |||
+ | [[分类:总军]] |
2024年3月11日 (一) 14:56的最新版本
关东军(日语:関東軍/かんとうぐん;日语旧字体:關東軍),是日本为侵略中国东北而组建的一只军级单位,因最早是负责保护日占“关东州”和南满铁路而得名“关东军”。全程参与侵华战争,1942年10月1日军队编制提升为总军,关东军司令官(总司令官)同时兼任日本驻伪满洲国全权大使和关东长官,1945年8月底被苏联红军彻底击败,9月彻底投降,后绝大部分士兵被押往苏联。统称号为“德(徳)”集团。
目录
历史沿革[编辑]
1919年4月12日,关东军司令部成立于旅顺,接管关东总督府陆军部队,负责关东省的防卫和南满铁道的保护,4月13日开始运作。1928年,关东军策划谋杀了张作霖。1931年9月18日,谋划九一八事变,关东军司令部于次日迁往奉天(今沈阳)。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后,司令部于1934年8月迁往长春(时称“新京”),关东军司令掌握了伪满洲国的军事权力以及政治外交权力。1938-39年,他们与苏军进行了局部战斗,包括张谷峰事件和诺门罕事件,并被击败。1941年进行关特演(关东军特别演习),将兵力增至70万。1942年10月1日,升级为总军。但由于1943年,太平洋战争局势开始好转,关东军兵力陆续向南转移,此后兵力开始减少。此后维持大约40万的规模,1945年,由于苏联开始谋划对日作战,日本再次对关东军兵力进行加强,达到了约78万人的规模,但此时关东军的训练度,装备,士气均不能和1941年时期的关东军相提并论。1945年8月9日苏军发起攻势,关东军司令部移至通化,并将驻扎于朝鲜的第17方面军纳入管辖。1945年8月15日,关东军司令部响应停战诏书,通化关东军总司令部返回新京。18日,各方面军参谋长及直属部队代表齐聚新京,关东军发布停火和解除武装命令。8月19日,关东军派遣总参谋长前往远东苏军司令部,就解除武装程序、确保安全、保护日本居民等问题缔结了协议,但没有按照该协议采取任何行动。同日抵达新京的苏联特使下令驻新京部队进行集结、解除武装,并禁止日军内部通讯,于是关东军总司令部的职能终止。所有附属军均被苏军解除武装,并受苏军行政军事控制。关东军总司令部投降后,由于部分部队同苏军的战斗仍在继续,直到9月初完成了彻底解除武装。解除武装的部队被组织成多支约1000人的工作单位,并被运送到西伯利亚和其他地方的营地,在那里他们从事苦役。总司令官是山田乙三大将。[1]
指挥机关[编辑]
(因1942年10月1日晋升为总军,此后的关东军司令官改称为关东军总司令官,参谋长改称总参谋长,参谋副长改称为总参谋副长)
历代司令官/总司令官[编辑]
- 立花小一郎中将,1920年晋升大将(1919年-1921年)
- 河合操中将,1921年晋升大将(1921年-1922年)
- 尾野実信中将,1922年晋升大将(1922年-1923年10月)
- 白川义则中将,1925年3月晋升大将(1923年10月-1926年7月28日)
- 武藤信义大将(1926年7月28日-1927年8月26日)
- 村冈长太郎中将(1927年8月26日-1929年7月)
- 畑英太郎中将(1929年7月-1930年5月)
- 菱刈隆大将(1930年5月-1931年8月1日)
- 本庄繁中将(1931年8月1日-1932年8月8日)
- 武藤信义大将,1933年5月3日晋升元帅(1932年8月8日-1933年7月28日)
- 菱刈隆大将(1933年7月28日-1934年9月2日)
- 南次郎大将(1934年9月2日-1936年3月6日)
- 植田谦吉大将(1936年3月6日-1939年9月6日)
- 梅津美治郎大将(1939年9月7日-1944年7月18日)
- 山田乙三大将(1944年7月18日-1945年8月19日)
历代参谋长/总参谋长[编辑]
- 浜面又助少将(1919年4月12日~1921年3月11日)
- 福原佳哉少将(1921年3月11日~1923年8月6日)
- 川田明治少将(1923年8月6日~1925年12月2日)
- 斎藤恒少将(1925年12月2日~1928年8月10日)
- 三宅光治少将(1928年8月10日~1932年4月11日)
- 桥本虎之助少将(1932年4月11日~1932年8月8日)
- 小矶国昭中将(1932年8月8日~1934年3月5日)
- 西尾寿造中将(1934年3月5日~1936年3月23日)
- 板垣征四郎少将(1936年3月23日~1937年3月1日)
- 东条英机中将(1937年3月1日~1938年5月30日)
- 矶谷廉介中将(1938年6月18日~1939年9月7日)
- 饭村穣中将(1939年9月7日~1940年10月22日)
- 木村兵太郎中将(1940年10月22日~1941年4月10日)
- 吉本贞一中将(1941年4月10日~1942年8月1日)
- 笠原幸雄中将(1942年8月1日~1945年4月7日)
- 秦彦三郎中将(1945年4月7日~投降)
历任参谋副长/总参谋副长[编辑]
- 冈村宁次少将(1932年8月8日~1934年12月10日)
- 板垣征四郎少将(1934年12月10日~1936年3月23日)
- 今村均少将(1936年3月23日~1937年8月2日)
- 笠原幸雄少将(1937年8月2日~1937年9月27日)
- 石原莞尔少将(1937年9月27日~1938年12月5日)
- 矢野音三郎少将(1938年12月5日~1939年9月7日)
- 远藤三郎少将(1939年9月7日~1940年3月9日)
- 秦彦三郎少将(1940年3月9日~1942年5月9日)
- 吉冈安直少将(1941年5月13日~1941年7月7日)
- 绫部橘树少将(1941年7月7日~1942年7月1日)
- 秦彦三郎少将(1941年7月23日~1942年7月1日)
- 池田纯久少将(1942年7月1日~1945年7月28日;负责情报和政策)
- 田村义富少将(1943年8月2日~1945年2月25日;负责作战部署)
- 松村知胜少将(1945年3月1日~投降)
- 四手井纲正中将(1945年7月29日~1945年8月18日;负责情报和政策)
编制[编辑]
1941年12月[编辑]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关东军下设第3军、第4军、第5军、第6军、第20军、关东防卫军、航空兵团以及若干独立部队:[2]
- 第3军
- 第9师团
- 第12师团
- 第57师团
- 第4独立守备队
- 第1国境守备队
- 第1战车团
- 第4军
- 第1师团
- 第8独立守备队
- 第5国境守备队
- 第6国境守备队
- 第7国境守备队
- 第13国境守备队
- 第5军
- 第11师团
- 第24师团
- 第6独立守备队
- 第4国境守备队
- 第12国境守备队
- 第2戦车团
- 第6军
- 第14师团
- 第23师团
- 第8国境守备队
- 骑兵第3旅团
- 第1工兵队
- 第20军
- 第8师团
- 第25师团
- 第2国境守备队
- 第3国境守备队
- 第10国境守备队
- 第11国境守备队
- 关东防卫军
- 关东防卫军司令部
- 第1独立守备队
- 第2独立守备队
- 第3独立守备队
- 第5独立守备队
- 第9独立守备
- 航空兵团
- 航空兵团司令部
- 第2飞行集团
- 第9飞行团
- 第13飞行团
- 白城子陆军飞行学校教导飞行团
- 直属部队
- 第10师团
- 第28师团
- 珲春守备队
- 阿尔山驻屯队
- 旅顺要塞
1945年8月15日[编辑]
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当天,关东军下设有3个方面军以及若干独立部队:[1]
- 第1方面军
- 第3军
- 第79师团
- 第112师团
- 第127师团
- 第128师团
- 独立混成第132旅团
- 罗津要塞司令部
- 第5军
- 第124师团
- 第126师团
- 第135师团
- 虎头要塞(第15国境守备队)
- 第1工兵队司令部
- 方面军直属部队
- 第122师团
- 第134师团
- 第139师团
- 关东军第2特别警备队
- 第3军
- 第3方面军
- 第30军
- 第39师团
- 第125师团
- 第138师团
- 第148师团
- 第2工兵队司令部
- 第44军
- 第63师团
- 第107师团
- 第117师团
- 独立戦车第9旅团
- 方面军直属部队
- 第108师团
- 第136师团
- 独立混成第79旅团
- 独立混成第130旅团
- 独立混成第134旅团
- 独立戦车第1旅团
- 关东州警备司令部
- 第22野戦高射砲队司令部
- 关东第1特别警备队
- 第30军
- 第17方面军
- 第58军
- 第96师团
- 第111师团
- 第121师团
- 独立混成第108旅团
- 方面军直属部队
- 第12砲兵司令部
- 第120师团
- 第150师团
- 第160师团
- 第320师团
- 独立混成第127旅团
- 第12工兵队司令部
- 釜山要塞司令部
- 丽水要塞司令部
- 第12野戦输送司令部
- 第4军
- 第119师团
- 第123师团
- 第149师团
- 独立混成第80旅团
- 独立混成第131旅团
- 独立混成第135旅团
- 独立混成第136旅团
- 第34军
- 第59师团
- 第137师团
- 独立混成第133旅团
- 永兴湾要塞司令部
- 大陆铁道司令部
- 关东军铁道队司令部
- 朝鲜铁道队司令部
- 铁道第19联队
- 铁道第20联队
- 第58军
- 关东军直属部队
- 关东军兵事部
- 关东军化学部(516部队)
- 关东军防疫给水部(659部队)
- 本部(731部队)
- 牡丹江支部(643部队)
- 林口支部(162部队)
- 孙吴支部(673部队)
- 海拉尔支部(543部队)
- 大连支部(319部队)
- 关东军军马防疫厂(100部队)
- 关东军补给部
- 关东宪兵队司令部
- 关东军通信队司令部
- 关东军建设团司令部
- 关东军情报部
- 关东军特种情报部
- 关东军水上司令部
- 关东军技术部
- 关东军测量部
- 机动第1旅团
参考[编辑]
- ↑ 1.0 1.1 関東軍(徳) —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 ↑ 日米交渉当时の日本陆军の部队编成 — 国立公文书馆
相关内容[编辑]
日本陆军的总军 |
---|
“支那派遣军” 南方军 防卫总司令部(第一总军 第二总军) 关东军 航空总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