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国土防空军”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创建页面,内容为“'''苏联国土防空军'''<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2%D0%BE%D0%B9%D1%81%D0%BA%D0%B0_%D0%9F%D0%92%D0%9E_%D0%A1%D0%A1%D0%A1%D0%A0 Войска ПВО…”)
 
第60行: 第60行:
 
==领导机关==
 
==领导机关==
  
===历任首长===
+
'''历任首长'''
 
 
'''红军总部第6局局长'''
 
 
* [[约瑟夫·弗朗采维奇·布拉热维奇]],1930年5月—1930年10月
 
* [[约瑟夫·弗朗采维奇·布拉热维奇]],1930年5月—1930年10月
 
*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库钦斯基]],1930年10月—1931年2月
 
*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库钦斯基]],1930年10月—1931年2月
* [[米哈伊尔·叶夫根尼耶维奇·梅德韦杰夫]],1931年4月—1932年8月
+
* [[米哈伊尔·叶夫根尼耶维奇·梅德韦杰夫]],1931年4月—1934年7月
'''红军防空兵局局长'''
 
* [[米哈伊尔·叶夫根尼耶维奇·梅德韦杰夫]],1932年8月—1934年7月
 
 
*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1934年7月—1936年8月
 
*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1934年7月—1936年8月
 
* [[亚历山大·伊格纳季耶维奇·谢佳金]],1937年1月—1937年12月
 
* [[亚历山大·伊格纳季耶维奇·谢佳金]],1937年1月—1937年12月
第74行: 第70行:
 
* [[雅科夫·科尔内耶维奇·波利亚科夫]],1938年10月—1940年6月
 
* [[雅科夫·科尔内耶维奇·波利亚科夫]],1938年10月—1940年6月
 
* [[米哈伊尔·菲利波维奇·科罗廖夫]],1940年6月—1940年11月
 
* [[米哈伊尔·菲利波维奇·科罗廖夫]],1940年6月—1940年11月
'''红军防空兵总局局长'''
 
 
* [[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科兹洛夫]],1940年12月—1941年1月
 
* [[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科兹洛夫]],1940年12月—1941年1月
 
* [[叶夫根尼·萨夫维奇·普图欣]],1941年1月—1941年1月
 
* [[叶夫根尼·萨夫维奇·普图欣]],1941年1月—1941年1月
第80行: 第75行:
 
*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沃罗诺夫]],1941年6月—1941年7月
 
*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沃罗诺夫]],1941年6月—1941年7月
 
* [[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奥西波夫]],1941年7月—1941年11月
 
* [[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奥西波夫]],1941年7月—1941年11月
'''国土防空兵司令员'''
 
 
* [[米哈伊尔·斯捷潘诺维奇·格罗马丁]],1941年11月—1943年6月,1946年4月—1948年7月
 
* [[米哈伊尔·斯捷潘诺维奇·格罗马丁]],1941年11月—1943年6月,1946年4月—1948年7月
 
* [[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1948年7月—1952年5月
 
* [[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1948年7月—1952年5月
 
* [[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纳戈尔内]],1952年7月—1953年6月
 
* [[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纳戈尔内]],1952年7月—1953年6月
 
* [[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维奇·韦尔希宁]],1953年6月—1954年5月
 
* [[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维奇·韦尔希宁]],1953年6月—1954年5月
'''国土防空军总司令'''
 
 
* [[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1954年5月—1955年3月
 
* [[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1954年5月—1955年3月
 
* [[谢尔盖·谢苗诺维奇·比留佐夫]],1955年4月—1962年4月
 
* [[谢尔盖·谢苗诺维奇·比留佐夫]],1955年4月—1962年4月
第94行: 第87行:
 
* [[维克托·阿列克谢耶维奇·普鲁德尼科夫]],1991年8月—1991年12月
 
* [[维克托·阿列克谢耶维奇·普鲁德尼科夫]],1991年8月—1991年12月
  
===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
'''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 [[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格里钦]],1946年7月—1949年5月
 
* [[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格里钦]],1946年7月—1949年5月
 
* [[伊万·米哈伊洛维奇·波诺马列夫]],1949年5月—1951年7月
 
* [[伊万·米哈伊洛维奇·波诺马列夫]],1949年5月—1951年7月
第105行: 第97行:
 
* [[尼古拉·马卡罗维奇·博伊科]],1989年12月—1991年8月
 
* [[尼古拉·马卡罗维奇·博伊科]],1989年12月—1991年8月
  
===历任参谋长===
+
'''历任参谋长'''
 
 
 
* [[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纳戈尔内]],1941年11月——1943年6月,1946年4月—1951年4月
 
* [[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纳戈尔内]],1941年11月——1943年6月,1946年4月—1951年4月
 
* [[尼古拉·帕夫洛维奇·达加耶夫]],1951年4月—1954年10月
 
* [[尼古拉·帕夫洛维奇·达加耶夫]],1951年4月—1954年10月

2022年10月3日 (一) 07:59的版本

苏联国土防空军[1]Войска ПВО страны СССР)是苏联武装力量的一个军种

历史

1918年5月,工农红军设立了统一的高射炮指挥部,尝试集中管理和使用高射炮部队。在俄国内战中,红军在彼得格勒建立了常备防空系统,该防空系统由16个防空炮连和19架索普威思·骆驼式战斗机组成,彼得格勒的防空部队在彼得格勒战役中击落了尤登尼奇白军的4架飞机。同一年,莫斯科也设立了由8个防空连和35架战斗机组成的防空系统。

1921年,所有高射炮部队被划入特种任务炮兵部队,因此独立的防空部队暂时被解散。

1924年,红军设立了防空炮兵总监局(Управление начальника зенитной артиллерии)并组建了第一支防空炮兵团。

1926年9月,红军总部作战局设立第3处(防空)来管理防空炮兵部队。

1930年5月1日,作战局第3处升格为工农红军总部第6局(6-е Управление Штаба РККА)。同时,在每个军区都设立了相应的防空处来管理各军区的防空部队,确保辖区内的城市免受空袭威胁。

1932年8月,红军总部第6局改组为工农红军防空兵局(Управления ПВО РККА),该局直接对苏联陆海军人民委员部负责。同一年,红军防空兵出现了师级建制的部队,并且还装备263架战斗机。

1937年,为了进一步保护莫斯科列宁格勒巴库的领空,红军防空兵设立了军级单位,每个防空军由若干个防空炮兵师、防空探照灯团、防空预警团、防空气球团和机枪团组成。

1940年12月,红军防空局改组为工农红军防空兵总局(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ВО РККА)。

1941年2月14日,根据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命令,红军设立了防空区一级的建制,每个防空区刚好对应一个军区的大小(除了北部防空区)。

1941年8月,北部、西北、西部、基辅和南部防空区的建制被撤销,其所属防空部队转入对应的方面军司令部直接指挥。

1941年11月,红军设立了国土防空兵(Войска ПВО территории страны)的司令部,除列宁格勒的防空兵,红军所有的防空兵不再下属于军区司令部和方面军司令部,而是由国土防空兵司令部统一指挥。同时,在苏联欧洲部分的多个防空区被撤销,响应设立了防空军和防空师。

1942年1月22日,根据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的命令,执行防空任务的战斗机部队被移交给红军国土防空兵。

1942年4月,为了进一步保卫莫斯科的领空,红军设立了莫斯科防空方面军。红军国土防空军规模很快发展到1个防空方面军、2个防空集团军、16个防空军和师的规模。

1943年4月,红军国土防空兵司令部被撤销,其职权移交给红军炮兵司令部,同时在红军炮兵司令部设立了防空兵中央指挥部和防空战斗机中央指挥部。

1944年12月,随着战线的变化,靠近前线的红军防空兵划分为西部防空方面军、西南防空方面军和中央防空方面军。

1945年5月,红军防空兵的规模达到了9800门大口径高射炮、8900门小口径火炮、8100挺高射机枪、5400台防空探照灯、1400个防空气球和3200架战斗机。防空兵在战争期间击落了7313架德国飞机,其中4168架由战斗机击落,3145架由高射炮、高射机枪击落。红军防空兵诞生了92位苏联英雄,包括1人两度荣获该殊荣,诞生了29支近卫部队。

1946年,苏联的防空部队被划分以下几部分:

  • 前线防空兵
  • 国土防空兵
  • 总预备队防空兵
  • 军区防空兵
  • 后方防空兵

1950年11月1日,第64战斗机航空军被派往朝鲜保卫该国领空,协助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作战。

1951年8月3日,由于缺乏统一的防空预警体系,8架土耳其空军轰炸机肆无忌惮地闯入苏联领空并低空盘旋滞留了14分钟。9月9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一项法令,建立一个由苏联空军副总司令统一领导地苏联边境防空系统,同时设立了北部、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喀尔巴阡、滨海、旅顺港等7个防空区,同时将25个战斗机航空师转入到防空区中。

1953年7月20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再次调整现有的防空体系,苏联所有的防空部队由新设立的中央领空预警通信系统指挥,该系统由国土防空兵司令员负责。国土防空兵司令员将直接指挥高射炮部队和防空战斗机部队,直接管理各防空区。

1954年5月27日,根据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特别决议,苏联国土防空军(Войска ПВО страны СССР)升格为军种。苏联国土防空军由三个兵种组成:防空导弹兵、战斗航空兵与无线电工程兵。

1960年,国土防空军的规模达到了2个防空区(莫斯科巴库防空区)、5个防空集团军、6个防空军。

1967年,国土防空军设立了反导防天兵这一新兵种。

1970年1月13日,装备了С-125第18特别防空导弹师被派往埃及,参加了埃以消耗战争

苏联解体后,许多部队和装备留在了各自所在的共和国,其中俄罗斯联邦接收了苏联国土防空军65%的装备。

领导机关

历任首长

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历任参谋长

参考

  1. Войска ПВО СССР — Википед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