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在[[联共(布)十七大]]上,斯大林彻底确立了个人在苏联的绝对领导地位,许多原先反对斯大林的如[[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卡尔·拉狄克]]、[[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等人在大会上公开“承认错误”后重新接纳回党。季诺维耶夫的发言则充满奴性的柔情,加米涅夫则称自己是“政治尸体”,布哈林在大会上称斯大林为“无产阶级力量的元帅”。
1935年,在[[谢·米·基洛夫]]遇刺后,斯大林开始在党内、国家机关、军队以及经济部门开展镇压活动。斯大林首先将矛头指向自己原先的政敌,通过三次[[莫斯科审判]]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等人判处死刑。而在[[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叶若夫]]、[[日丹诺夫]]、[[麦赫利斯]]、[[马林科夫]]等人操纵性,肃反被扩大化演变成为等人操纵下,肃反被扩大化并演变成[[大清洗]]。在恐怖的1937年和1938年,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主导下,许多人被打入“人民公敌”和“反革命分子”并被抓捕关押进的主导下,许多人被打入“人民公敌”或“反革命分子”后关押进[[古拉格]]中,导致1344923人被判刑,其中681692人为死刑。大清洗还波及到红军和红海军的高级指挥员,导致3名[[苏联元帅]]、20名一级和二级集团军指挥员、5名一级和二级舰队指挥员、69名军级指挥员、247名师级指挥员遇害,严重削弱了苏联陆海军的战斗力和国防实力。
1937年,在[[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国家,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年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了14-15%,使苏联建立了完整且独立的工业体系,失业现象也被极大程度消除。此外,苏联普及了初等教育,在全国开展扫盲工作,使该国在1939年的识字率达到了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