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军事政治学院”的版本间的差异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
||
第16行: | 第16行: | ||
1923年1月,托尔马乔夫高等军事政治班改组为'''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ени Н.Г. Толмачева),学制为3年和4年。 | 1923年1月,托尔马乔夫高等军事政治班改组为'''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ени Н.Г. Толмачева),学制为3年和4年。 | ||
− | 1925年5月14日,根据[[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第516号令,红军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直接隶属于[[ | + | 1925年5月14日,根据[[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第516号令,红军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直接隶属于[[工农红军政治局]]。该学院旨在为[[苏联红军|红军]]和[[红海军]]培养具有较高军事政治教育水平的军事政治工作者,能够在陆军部队和海军部队的党政、组织、宣传工作中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学院还承担着为军事教育单位培养社会经济学科教师的任务,同时,它还是研究党在军队开展政治工作等问题的科研单位。军事学院有两个系:军事政治系和社会教育系。学制为三年。除了基础教育外,学院还开设了快速培训班和进修班。在不同时期,还会开设由有政治干部培训班、党政工作教师班、函授班等。 |
1928年3月15日,学院的全体党员大会召开,大会听取了院长贝尔曼所作的报告并通过了支持党的十五大的决议,决议指出,军队中的消极现象越来越严重。7月27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则批评了该学院在全体党员大会上所作的决议。12月18日,学院的领导班子被重组。次年1月5日,学院重新召开了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并批判了“3月15日的决议”。2月25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发布文件,批判了“1928年的军事反对派”。 | 1928年3月15日,学院的全体党员大会召开,大会听取了院长贝尔曼所作的报告并通过了支持党的十五大的决议,决议指出,军队中的消极现象越来越严重。7月27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则批评了该学院在全体党员大会上所作的决议。12月18日,学院的领导班子被重组。次年1月5日,学院重新召开了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并批判了“3月15日的决议”。2月25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发布文件,批判了“1928年的军事反对派”。 | ||
第22行: | 第22行: | ||
1929年至1931年,学院开办了党政干部培训班,共招收了120人。 | 1929年至1931年,学院开办了党政干部培训班,共招收了120人。 | ||
− | + | 1933年,此时学院设有4个系:诸兵种合成系、航空兵系、海军系和军事教育学系,学制为4年。 | |
1934年10月,正值建校15周年之际,学院被授予'''[[列宁勋章]]'''。 | 1934年10月,正值建校15周年之际,学院被授予'''[[列宁勋章]]'''。 | ||
− | 1938年1月11日,学院改名为'''列宁军事政治学院''',此时全名为'''荣膺列宁勋章的列宁军事政治学院'''。与此同时,学院将校址从[[列宁格勒]]迁移至[[莫斯科]]。此后,学院又开设了装甲兵系、夜校和函授班,并在[[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 | + | 1938年1月11日,学院改名为'''列宁军事政治学院''',此时全名为'''荣膺列宁勋章的列宁军事政治学院'''。与此同时,学院将校址从[[列宁格勒]]迁移至[[莫斯科]]。此后,学院又开设了装甲兵系、夜校和函授班,并在[[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利沃夫]]开设分部。同时为了提高学员在野外作战的能力,在[[库宾卡]]设立了一个训练营。 |
1939年,学院的院刊正式出版。同时,学院开始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工作和高等人才培训工作,在伟大卫国战争前夕,学院共有理学博士1人、副博士8人、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同年,学院有490人毕业,次年,485人毕业。从建校开始到卫国战争前夕,学院为红军和军队教育机构培养了5159名政治干部和教育工作者。 | 1939年,学院的院刊正式出版。同时,学院开始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工作和高等人才培训工作,在伟大卫国战争前夕,学院共有理学博士1人、副博士8人、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同年,学院有490人毕业,次年,485人毕业。从建校开始到卫国战争前夕,学院为红军和军队教育机构培养了5159名政治干部和教育工作者。 | ||
− | 1941年10月,纳粹法西斯兵临城下,学院暂时迁往[[巴什基尔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别列别伊]] | + | 1941年10月,纳粹法西斯兵临城下,学院暂时迁往[[巴什基尔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别列别伊]]。1943年8月,学院迁回[[莫斯科]]。 |
1943年7月,由于前线各作战单位的政治干部空缺越来越大,[[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缩短教育时间,学院开设了统一的'''全军高等军事政治班''',学制为1年。课程老师多从前线部队的团营级政治干部中抽调。此时,学院有大约100名老师负责科研工作和教育工作,其中包括3位理学博士,22位理学副博士,5位教授,24位副教授。学院在战争期间为前线输送1.3万余名政治干部,其中有14人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 | 1943年7月,由于前线各作战单位的政治干部空缺越来越大,[[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缩短教育时间,学院开设了统一的'''全军高等军事政治班''',学制为1年。课程老师多从前线部队的团营级政治干部中抽调。此时,学院有大约100名老师负责科研工作和教育工作,其中包括3位理学博士,22位理学副博士,5位教授,24位副教授。学院在战争期间为前线输送1.3万余名政治干部,其中有14人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 | ||
第36行: | 第36行: | ||
1944年12月13日,正值建校二十周年之际,学院被授予'''[[红旗勋章]]'''。 | 1944年12月13日,正值建校二十周年之际,学院被授予'''[[红旗勋章]]'''。 | ||
− | + | 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学院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负责为部队培养团级的政治干部,学制恢复至4年。此时学院共设有七个系:诸兵种合成系、炮兵系、装甲兵系、航空兵系、海军系、编辑出版系和函授学院,还有一年制政治干部班。 | |
1954年,学院为政治干部开设了高等学术进修班。人文社科的教学按照苏共中央高等党校的大纲进行,将卫国战争时期的政治工作经验和党建工作经验运用到教学当中。 | 1954年,学院为政治干部开设了高等学术进修班。人文社科的教学按照苏共中央高等党校的大纲进行,将卫国战争时期的政治工作经验和党建工作经验运用到教学当中。 | ||
第53行: | 第53行: | ||
* [[列宁勋章]],1934年10月授予 | * [[列宁勋章]],1934年10月授予 | ||
+ | * [[十月革命勋章]],1969年授予 | ||
* [[红旗勋章]],1944年12月13日授予 | * [[红旗勋章]],1944年12月13日授予 | ||
− | |||
==历任院长== | ==历任院长== | ||
第61行: | 第61行: | ||
* 弗拉基米尔·索洛蒙诺维奇·列文,1920—1921年 | * 弗拉基米尔·索洛蒙诺维奇·列文,1920—1921年 | ||
*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科瓦列夫,1921—1922年 | *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科瓦列夫,1921—1922年 | ||
− | * | + | * 列昂尼德·德米特里耶维奇·波克罗夫斯基,1922—1926年 |
* [[雅科夫·列昂季耶维奇·伯曼]],1926—1928年 | * [[雅科夫·列昂季耶维奇·伯曼]],1926—1928年 | ||
* [[亚历山大·利沃维奇·希夫雷斯]],1928—1932年 | * [[亚历山大·利沃维奇·希夫雷斯]],1928—1932年 | ||
第67行: | 第67行: | ||
* 约瑟夫·法德耶维奇·内梅泽利,1937—1937年 | * 约瑟夫·法德耶维奇·内梅泽利,1937—1937年 | ||
* [[费奥多尔·叶菲莫维奇·博科夫]],1937—1941年 | * [[费奥多尔·叶菲莫维奇·博科夫]],1937—1941年 | ||
− | * | + |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尔巴科夫]],1941—1943年 |
*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科瓦列夫斯基,1943—1948年 | *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科瓦列夫斯基,1943—1948年 | ||
* [[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克赖纽科夫]],1948—1949年 | * [[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克赖纽科夫]],1948—1949年 | ||
第77行: | 第77行: | ||
* [[根纳季·瓦西里耶维奇·斯雷丁]],1981—1987年 | * [[根纳季·瓦西里耶维奇·斯雷丁]],1981—1987年 | ||
* [[尼古拉·法捷耶维奇·基津]],1987—1991年 | * [[尼古拉·法捷耶维奇·基津]],1987—1991年 | ||
− | * | + | *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科里尼钦科,1991—1992年 |
* [[布罗尼斯拉夫·亚历山德罗维奇·奥梅利切夫]],1992—1994年 | * [[布罗尼斯拉夫·亚历山德罗维奇·奥梅利切夫]],1992—1994年 | ||
2023年7月22日 (六) 04:46的版本
荣膺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和红旗勋章的列宁军事政治学院[1](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орденов Ленина и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имени Владимира Ильича Ленина),是苏联武装力量的高等军事学府,旨在为武装力量的野战部队、内务部队、边防部队和科研单位培养具有高等军事素养的政治干部,同时进行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学院为军队和社会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其中有150余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2]
历史
1919年11月5日,根据彼得格勒军区的命令,工农红军托尔马乔夫师范学院(Учи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имени Н.Г. Толмачева)在彼得格勒建校,建校目的是为了方便在红军部队中开展扫盲工作并为部队输送在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方面有能力的干部。
1920年3月,由于部队所需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学院进行了改组并更名为工农红军彼得格勒托尔马乔夫大学(Петроградский красноармей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Н.Г. Толмачева)
1921年3月,原来的大学改制为彼得格勒托尔马乔指导员学院(Петроградский окружной и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ени Н.Г. Толмачева),学校的任务仍然没有改变。
1922年初,根据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命令,彼得格勒托尔马乔指导员学院和红军第16军莫吉廖夫大学合并为一个单位——托尔马乔夫高等军事政治班(Высшие 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курсы имени Н.Г. Толмачева),专门为师旅级、舰队级机关培养负责党政组织、宣传鼓动以及思政教育的军队干部。
1923年1月,托尔马乔夫高等军事政治班改组为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ени Н.Г. Толмачева),学制为3年和4年。
1925年5月14日,根据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第516号令,红军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直接隶属于工农红军政治局。该学院旨在为红军和红海军培养具有较高军事政治教育水平的军事政治工作者,能够在陆军部队和海军部队的党政、组织、宣传工作中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学院还承担着为军事教育单位培养社会经济学科教师的任务,同时,它还是研究党在军队开展政治工作等问题的科研单位。军事学院有两个系:军事政治系和社会教育系。学制为三年。除了基础教育外,学院还开设了快速培训班和进修班。在不同时期,还会开设由有政治干部培训班、党政工作教师班、函授班等。
1928年3月15日,学院的全体党员大会召开,大会听取了院长贝尔曼所作的报告并通过了支持党的十五大的决议,决议指出,军队中的消极现象越来越严重。7月27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则批评了该学院在全体党员大会上所作的决议。12月18日,学院的领导班子被重组。次年1月5日,学院重新召开了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并批判了“3月15日的决议”。2月25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发布文件,批判了“1928年的军事反对派”。
1929年至1931年,学院开办了党政干部培训班,共招收了120人。
1933年,此时学院设有4个系:诸兵种合成系、航空兵系、海军系和军事教育学系,学制为4年。
1934年10月,正值建校15周年之际,学院被授予列宁勋章。
1938年1月11日,学院改名为列宁军事政治学院,此时全名为荣膺列宁勋章的列宁军事政治学院。与此同时,学院将校址从列宁格勒迁移至莫斯科。此后,学院又开设了装甲兵系、夜校和函授班,并在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利沃夫开设分部。同时为了提高学员在野外作战的能力,在库宾卡设立了一个训练营。
1939年,学院的院刊正式出版。同时,学院开始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工作和高等人才培训工作,在伟大卫国战争前夕,学院共有理学博士1人、副博士8人、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同年,学院有490人毕业,次年,485人毕业。从建校开始到卫国战争前夕,学院为红军和军队教育机构培养了5159名政治干部和教育工作者。
1941年10月,纳粹法西斯兵临城下,学院暂时迁往巴什基尔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别列别伊。1943年8月,学院迁回莫斯科。
1943年7月,由于前线各作战单位的政治干部空缺越来越大,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缩短教育时间,学院开设了统一的全军高等军事政治班,学制为1年。课程老师多从前线部队的团营级政治干部中抽调。此时,学院有大约100名老师负责科研工作和教育工作,其中包括3位理学博士,22位理学副博士,5位教授,24位副教授。学院在战争期间为前线输送1.3万余名政治干部,其中有14人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
1944年12月13日,正值建校二十周年之际,学院被授予红旗勋章。
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学院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负责为部队培养团级的政治干部,学制恢复至4年。此时学院共设有七个系:诸兵种合成系、炮兵系、装甲兵系、航空兵系、海军系、编辑出版系和函授学院,还有一年制政治干部班。
1954年,学院为政治干部开设了高等学术进修班。人文社科的教学按照苏共中央高等党校的大纲进行,将卫国战争时期的政治工作经验和党建工作经验运用到教学当中。
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学院增设了军事法律系、军事教育系、战略火箭部队系和防空部队系。同时,还开设了专门的单位,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友好国家的军队培养政治干部。
1969年,正值建校50周年之际,学院被授予十月革命勋章。
1978年,增设边防部队系和内务部队系。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学院有40位博士和教授。在人文系,超过89%的教师拥有学位和职称。学院设有6各学位授予委员会,每年发表论文200余篇,其内容涵盖国防建设、部队训练和教育、党政工作的组织和开展、部队优良传统建设等。
1991年12月7日,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撤销武装力量中党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命令,列宁军事政治学院被改组为武装力量人文学院。1994年7月,在其基础上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军事大学。
荣誉
历任院长
- 米哈伊尔·雅科夫列维奇·阿普列金,1919—1920年
- 弗拉基米尔·索洛蒙诺维奇·列文,1920—1921年
-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科瓦列夫,1921—1922年
- 列昂尼德·德米特里耶维奇·波克罗夫斯基,1922—1926年
- 雅科夫·列昂季耶维奇·伯曼,1926—1928年
- 亚历山大·利沃维奇·希夫雷斯,1928—1932年
-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伊波,1932—1937年
- 约瑟夫·法德耶维奇·内梅泽利,1937—1937年
- 费奥多尔·叶菲莫维奇·博科夫,1937—1941年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尔巴科夫,1941—1943年
-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科瓦列夫斯基,1943—1948年
- 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克赖纽科夫,1948—1949年
- 约瑟夫·瓦西里耶维奇·希金,1949—1950年
- 马克·亚历山德罗维奇·科兹洛夫,1950—1957年
- 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库兹涅佐夫,1957—1959年
- 阿列克谢·谢尔盖耶维奇·热尔托夫,1959—1971年
- 叶夫多金·叶戈罗维奇·马尔采夫,1971—1981年
- 根纳季·瓦西里耶维奇·斯雷丁,1981—1987年
- 尼古拉·法捷耶维奇·基津,1987—1991年
-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科里尼钦科,1991—1992年
- 布罗尼斯拉夫·亚历山德罗维奇·奥梅利切夫,1992—1994年
参考
- ↑ 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имени В. И. Ленина — Википедия
- ↑ История ВПА им. Ленина — 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имени В.И. Ленин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