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伟”的版本间的差异
小 标签:移动网页编辑 移动版编辑 |
小 (已保护“秦基伟”([编辑=仅允许管理员](无限期)[移动=仅允许管理员](无限期))) |
2024年8月7日 (三) 10:26的最新版本
秦基伟(1914年11月16日—1997年2月2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北省黄安人,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上将军衔。
他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3年3月至1997年2月)、国务委员(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国防部长(1988年4月至1993年3月),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生平
1914年11月16日,秦基伟同志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区秦罗庄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父母和兄长先后去世,过着孤儿生活。他受进步思想影响,追求革命真理。1927年加入赤卫队,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秦基伟同志历任红四方面军经理处监护连排长、总部手枪营连长、少共国际团连长。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在黄安战役中,他带领全连冲锋陷阵,出色地完成了保卫总部的任务。1932年,在部队向川陕转移前的一次战斗中,他身负重伤,组织上两次安排他就地养伤,但他仍以坚定的信念和惊人的毅力,追随部队转战三千里,抵达川北。1933年,秦基伟同志任中共四川红江县县委委员和军事指挥长,奉命组建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并任团长。1934年,任红三十一军二七四团团长,在保卫川陕根据地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35年5月参加长征,曾任红四方面军补充师师长、后方梯队梯队长。先后三次爬雪山,两次过草地,走过了极其艰难的历程。1936年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第四局参谋。10月随部西渡黄河作战。在高台失守、临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临危受命,任城防总指挥,组织所部与数十倍之敌血战三昼夜,在完成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后,突出重围。西路军失败后,他带领一支小分队坚持在祁连山打游击,终因弹尽粮绝,不幸被俘。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与徐立清、方强等同志秘密组织党支部,与敌进行机智顽强的斗争,历尽艰险,终于逃离虎口,回到党的怀抱。[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大力开展华北敌后游击战争,秦基伟同志被八路军一二九师派到山西太谷组织游击武装。这支队伍后与赖际发等同志领导的游击队合编为“秦赖支队”,这是一二九师在太行山区正式组建的第一支抗日游击武装,他任支队司令员。支队成立后,在正太路以南、同蒲路以东开辟了17个县、100多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地方民主政权,配合主力先后粉碎了日寇的“六路围攻”和“九路围攻”,受到一二九师的表彰,成为威震晋中的抗日中坚力量。1938年4月起,任晋冀豫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军区作战科长、参谋处长、新编十一旅副旅长,曾率部参加磁武涉林战役和百团大战。1941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兼中共地委书记。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和刘、邓首长“敌进我进”的战略方针,放手发动群众,领导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封锁”、反“蚕食”斗争,扭转了被动的斗争局面,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进而转入局部反攻,粉碎了敌人在平汉路西侧苦心经营的三道所谓“钢铁”封锁线。[1]
解放战争时期,秦基伟同志参加和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战斗。1945年8月,任太行军区司令员。同年八九月间,率部出太行,以凌厉攻势连克赞皇、高邑、临城、内邱、邢台、沙河等城镇,挫败了敌人打通平汉线的企图,为邯郸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战场条件。后奉命参加停战谈判,任军调处石家庄执行小组组长,同国民党代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7年8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在刘、邓首长的指挥下,率部南渡黄河,挺进中原,参与开辟豫西解放区,并参加了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和洛阳、郑州战役,使九纵很快实现了由游击兵团向野战兵团的转变。在郑州战役中,他判断正确,决心果断,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指挥部队以微小代价,取得了全歼守敌1万余人的重大战果。淮海战役打响后,他率部先后参加了袭取宿县、出击浍河、分割围歼国民党军黄维兵团的作战,首创“依沟夺沟、依堡夺堡”掘壕迫近攻击的战法,得到了总前委的表扬和推广,为淮海决战的伟大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五军军长。在渡江战役中,十五军担任兵团第一梯队,他缜密运筹,巧选突破口,出奇制胜地完成了渡江作战任务。随即千里追击,跨越武夷山,直捣南平,威慑福州。解放闽北后又挥师西向,在两广战役中,以歼敌2万余人的战绩向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礼。[1]
1950年2月,秦基伟同志率部向云贵高原挺进,参加解放大西南的作战,长驱两千余里,一直打到西昌。尔后分兵于川、黔、滇、康地区执行剿匪任务,七个半月消灭土匪10余万,受到西南军区表彰。[1]
1951年,他主动请缨,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入朝即参加第五次战役,从“三八”线一直打到汉江北岸,歼敌9000余人。在芝浦里阻击战中,指挥部队顽强坚守十昼夜,完成了掩护东线主力兵团回撤的任务,为此,彭德怀司令员特致电表彰。同时,十五军还率先开展了群众性的打敌机运动,击落击伤美机40余架,全军荣立集体功一次。1952年10月,敌调集重兵向十五军担任防御的上甘岭地区发动所谓的“金化攻势”,秦基伟同志在志愿军司令部和兵团的领导下,直接指挥了上甘岭战役。十五军和随后参战的十二军一部,在友邻部队配合下,在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幅内,与6万之敌浴血奋战43昼夜,歼敌2.5万余人,创造了以坑道工事为主体的防御作战的光辉范例,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大捷。他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二级国旗勋章二枚。1953年6月回国后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
1953年至1956年,秦基伟同志先后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在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后,任昆明军区司令员、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兼书记处书记。他经常深入边防、哨所调查研究,配合地方大力开展民族工作,建立起以军队为骨干、以各族群众为基础的巩固的防线。1960年,在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组织完成了中缅边境勘界警卫作战,进一步巩固了云南边防。60年代,他为抗美援越斗争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林彪、江青一伙的迫害。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并尽力保护干部群众,表现了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者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1973年7月恢复工作后,任成都军区司令员。1975年10月至1987年11月,先后任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司令员。在新的历史时期,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积极消除“左”的思想影响。他坚持用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政策教育部队,保证了全区指战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认真贯彻执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经常深入部队,坚持从严治军,狠抓部队建设,总结了在新形势下抓基层建设的十二条经验;1981年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成功地组织了华北军事大演习;1984年周密组织指挥了国庆35周年阅兵盛典。这些,都在我军建设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
1988年4月,秦基伟同志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部部长,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积极参与军队和国防建设大政方针的制定。他多次率团出访,增进了我军与外军的了解和友谊,为扩大我军在国际上的影响,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
1993年3月,秦基伟同志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他注重调查研究,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倾听群众意见,对国家的两个文明建设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出了贡献。[1]
1997年2月2日1时5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2]
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军衔
- 中将,1955年9月
- 上将,1988年9月14日[3]
荣誉
- 二级八一勋章
-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 一级解放勋章
- 第一枚一级国旗勋章(朝鲜)
- 第二枚一级国旗勋章(朝鲜,1990年8月28日)[4]
- 二级国旗勋章(朝鲜)
- 国防勋章(委内瑞拉,1988年10月11日)[5]
- 一级白象勋章(泰国,1989年1月26日)[6]
- 一级军功勋章(约旦,1990年6月13日)[7]
参考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秦基伟同志生平. 人民日报, 1997年2月19日第4版
-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秦基伟同志逝世. 人民日报, 1997年2月3日第1版
- ↑ 张砚. 中央军委举行授予上将军衔仪式 赵紫阳杨尚昆为十七位上将授衔. 人民日报, 1988年9月15日第1版
- ↑ 黎能清. 李钟玉向我军事友好代表团授勋. 人民日报, 1990年8月31日第6版
- ↑ 秦基伟被授予委内瑞拉国防勋章. 人民日报, 1988年10月14日第4版)
- ↑ 秦基伟谒见泰国王. 人民日报, 1989年1月28日第6版)
- ↑ 符卫建, 陈如为. 约旦国王授予秦基伟上将军功勋章. 人民日报, 1990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