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
杨得志(1911年1月—1994年10月25日),原名杨敬堂[1],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南省醴陵县人,1928年1月参加革命,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上将军衔。
他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中央书记处书记(1980年2月至1982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80年3月至1987年11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生平
1911年1月,杨得志同志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因家贫到安源煤矿、粤汉铁路、郴州地区等地做工。1928年1月投身革命,参加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湘南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4月参加井冈山会师,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军第十一师班长、排长、连长,第九十三团团长,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的率领下,参加了井冈山反“进剿”和反“会剿”斗争;随部转战赣南闽西后,又参加了龙岩、水南、文家寺等战斗和进攻长沙战役,为赣南闽西苏区乃至中央苏区的创建作出了贡献。1930年冬以后,在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中,他参加了龙冈、富田、良村、黄陂、漳州、三甲嶂、广昌、温坊等战役战斗,作战勇敢,指挥果断,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次颁发的红星奖章。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带领红一团担负先遣任务,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机关,开辟了前进道路;突破乌江,为红一方面军迅速夺取遵义创造了有利条件。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指挥下,他率部参加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组织指挥“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红军顺利北上抗日开辟了通路。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副师长、第二师师长,指挥部队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重大战役,为巩固、保卫陕甘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2]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得志同志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团长,在威震中外的平型关战斗中,他指挥本团与兄弟部队并肩浴血奋战,歼敌一千余人,给日军精锐坂垣师团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抗日胜利的信心。1938年2月,他率部进入吕梁山区,开展游击战争,为建立以吕梁山区为中心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副旅长、代旅长。1939年3月,任冀鲁豫支队司令员,后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在残酷、紧张、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壮大抗日武装,组织军民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领导广大军民粉碎了日伪军的频繁“扫荡”和“蚕食”,将豫北、冀南、鲁西南地区连成一片,为发展、壮大和巩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配合全国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4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旅长,担负守卫黄河河防、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重任。[2]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同志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即著名的杨罗耿兵团)和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党委书记。1945年9月、10月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率部参加了上党战役、平汉(邯郸)战役。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在聂荣臻同志的领导下,率部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正太战役,青(县)沧(县)战役、保(定)北战役。1947年10月,指挥了清风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主力第三军等部一万七千余人,活捉了军长罗历戎等将校军官十余人,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的第一个大胜仗。11月,在朱德、聂荣臻同志领导下,指挥部队攻克石家庄,被朱德同志誉为“夺取大城市之创例”。1948年率部转战察南、绥东、热西、冀东,牵制华北敌军,配合了东北战场我军的作战。同年11月率部参加著名的平津战役,攻克新保安,歼灭华北敌人精锐主力第35军,围困北平,为平津决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之后,他挥师参加攻克太原,夺取兰州,进军宁夏。为华北、西北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绩。[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得志同志任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1年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季防御战役。尔后,参加指挥了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枚。1954年回国,入军事学院学习,兼任战役系主任。1955年后,历任济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总参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此期间,杨得志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保卫国家安全和加强部队全面建设上。六十年代,他组织领导济南军区部队进行大练兵,1964年率优秀军事训练尖子到北京汇报表演,接受党中央、毛主席的检阅,受到高度赞扬。他坚持我军优良传统,深入基层,奔波于边防、海防前哨,国防施工现场,带头并组织济南军区的将军下连当兵。他严格管理部队,重视作风养成,扎扎实实地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军事技术、科研装备等全面建设。在保卫边疆的作战中,杨得志同志亲临第一线勘察地形,指挥部队执行作战任务,取得重大胜利,为保卫祖国、保卫“四化”建设再立殊勋。在1980年后任总参谋长的8年期间,他致力于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参与制定了我军军事战略方针和军队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组织领导了华北军事大演习;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注重质量建设,组织指导部队顺利进行了百万裁军。他把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建军原则,应用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部队建设,坚持政治与军事、政治与业务技术、红与专的辩证统一,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广大指战员,有力地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建国后,他还曾率领我军高级军事代表团出访朝鲜、泰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土耳其、美国、英国、法国、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意大利、比利时、瑞士等许多国家,加强了我军与外军的了解和友谊,为扩大我国我军在国际上的影响,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
1987年10月,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杨得志同志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退居二线后,他仍一如既往,积极拥护、支持改革开放,热心参加中顾委的工作,经常深入农村、厂矿、学校调查研究,关心经济发展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生活,向地方党政领导提出过许多建设性意见。他对部队现代化建设十分关注,经常深入部队视察,教育部队要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2]
1994年10月25日19时4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3]
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一届五中全会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军衔
- 上将,1955年9月
荣誉
- 一级八一勋章(1955年9月)[4]
-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9月)[4]
- 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9月)[4]
- 五枚一级国旗勋章(朝鲜,1953年2月10日[5],1953年6月28日[6],1953年10月27日[7]……)
- 两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1978年8月30日[8]……)
- 一级游击队勋章(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59年6月1日[9])
-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7月30日)[10]
参考
- ↑ 杨得志. 中国政府网, 2008年10月21日
- ↑ 2.0 2.1 2.2 2.3 2.4 杨得志同志生平. 人民日报, 1994年11月9日第4版
- ↑ 杨得志同志逝世. 人民日报, 1994年10月27日
- ↑ 4.0 4.1 4.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 通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并通过授予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的决议. 人民日报, 1955年9月24日第1版
- ↑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 赠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各首长一级国旗勋章. 人民日报, 1953年2月11日第1版
- ↑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 隆重举行授勋典礼 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首长和战斗英雄以各种勋章和奖状. 人民日报, 1953年6月29日第1版
- ↑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举行授勋典礼 志愿军英雄模范荣获勋章. 人民日报, 1953年10月29日第1版
- ↑ 金日成主席接见我军事友好代表团 康良煜副主席向代表团成员授勋. 人民日报, 1978年8月31日第5版
- ↑ 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主席团 授予我军事代表团成员勋章 我驻阿大使为代表团访问举行宴会. 人民日报, 1959年6月3日第5版
- ↑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命令 授予830名军队离休干部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民日报, 1988年7月3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