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师团

来自阅兵百科
2361830讨论 | 贡献2024年4月28日 (日) 22:06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第二师团(日语:第二師団だいにしだん、旧字体:第二師團),是旧日本陆军的常备师团之一,因主要兵源地和驻扎地都位于仙台,又常称为“仙台师团。”由仙台镇台改编而来,通称号为勇。存在于1888年-1945年。

历史[编辑]

前身为1873年成立的仙台镇台,1888年5月14日正式改编为第二师团,同时将其他的五个镇台全部改编为师团,这六个师团就是日本最早的师团。该师团兵员补充由第二师管负责。此时是一个标准的四联队制师团,满编25000人。

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第二师团划归第二军管辖,1895年1月与第六师团一起参加威海卫战役。1895年5月,台湾总督桦山资纪率近卫师团登陆台湾后,日军遭到当地民众的激烈抵抗,于是向台湾抽调了第二师团的部分部队编成第四混成旅团。[1]

甲午战争之后的1896年,日本决定军备增强计划。于是在北海道设立了第七师团,弘前设立了第八师团,第二师管的辖区缩小到了福岛县、新泻县、宫城县的登米郡、本吉郡、栗原郡以外的中部以南地区。与此同时,青森的步兵第五联队于1897年10月改隶为第八师团。步兵第十七联队于1898年从仙台迁往秋田,同样改编第八师团的隶下,在联队营地的旧址上设置了新设的步兵第二十九联队。另外,在新泻县新津也设置了新设的步兵第三十联队,将这两个联队补充到了第二师团内。同时,骑兵第二大队扩充为骑兵第二联队。步兵第四联队和步兵第二十九联队属于步兵第三旅团,步兵第十六联队和步兵第三十联队属于步兵第十五旅团,师团除这2个步兵旅团外,还由骑兵第二联队、野战炮兵第二联队,以及第二工兵大队、第二辎重兵大队、佐渡的警备队组成。

1904年2月日俄战争期间,第二师团隶属第一军,参加了5月的强渡鸭绿江作战、8月的辽阳战役、10月的沙河战役、以及次年1月的黑沟台战役、3月的奉天战役。该师团在辽阳战役中因为该师团长对弓张岭发起了日俄战争期间最大的夜袭,并获成功,因此得诨名夜袭的仙台师团[1]

日俄战争后的1907年在新潟县高田编成了第十三师团。随之步兵第十六联队和步兵第三十联队移交给第十三师团;第二师团增加了新设的步兵第六十五联队,由第八师团让出的步兵第三十二联队从秋田转移到山形。此时,步兵第三旅团下辖步兵第二十九联队和第六十五联队,步兵第十五旅团下辖步兵第四联队和第十六联队,师团除了这2个旅团之外,还下辖骑兵第二联队、野炮兵第二联队、山炮兵第一大队、第二工兵大队、第二炮兵大队。第二师管将新泻县移交给第十三师管,取而代之的是山形县和宫城县北部交由第八师管。而第八师管让出给宫城、山形、福岛3县给第二师管。

1910年4月起,该师团在朝鲜驻扎了两年。[1]

1918年8月22日,兵器部开始运作。

因1922年山梨裁军,山炮第一大队改编为独立山炮第一大队。

1923年关东大地震期间,第三步兵旅团和第二师团的其他部队被派往东京。[1]

1925年因宇垣裁军,第二师团改编为以第三旅团和第十五旅团为核心的编制,第三旅团下辖步兵第四联队步兵第二十九联队。第十五旅团下辖步兵第十六联队和步兵第三十联队。[1]

1931年夏天被调派至中国东北,编入关东军,然而被派去没多久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这次事变中,第二师团作为主力攻击了东北军在奉天的北大营,之后转战于长春、吉林、齐齐哈尔和哈尔滨。1933年暂时被派回国整编。于1937年4月再次被派往中国东北,驻屯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松花江区域。

七·七事变爆发后,第二师团的第十六步兵联队被抽调出来参加了察哈尔作战和徐州会战。1940年秋天再次回国接受整编和补充新兵,原下辖的步兵第三十联队调出并和步兵第三,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组建第二十八师团,第二师团改制为三联队师团。另以第二师团留守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为基础,重建了第十三师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二师团编入今村均中将指挥的第十六军(隶属于南方军),参与攻打荷属东印度(日语称兰印)。不过此时的第二师团主力部队被保留和改编成其他部队或留守部队,真正派往南洋的是简编的第二师团,无论是人员和武器装备均不可同日而语,基本上是一个师团架子和大量新兵。日军攻陷印尼之后,第二师团被命令在当地执行警备和扫荡任务。该师团随后编入十七军,派出了10318名战斗人员参加瓜岛战役,损失惨重(期间下辖的三个步兵联队长全部战死)。1943年2月,师团残部撤离,此时仅剩2647名战斗人员。之后,第二师团在菲律宾被重建。1943年9月开始第二师团被任命担任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警备工作。1944年,第二师团被投入到缅甸战场,驻守仰光。1945年2月,编入第三十八军,驻扎于缅甸金边。最后在越南西贡向盟军投降。[2]

而第二师团留守在日本本土的部队,随着战争进行,不断扩编新部队投入战争。先后编成了第四十二师团(终隶第五方面军,驻扎于北海道稚内)、第七十二师团(终隶第一总军第十一方面军,驻扎于福岛县)、第二〇二师团(终隶第一总军第十二方面军第三十六军,驻扎于群马县高崎市。)

1946年4月至5月期间进行了复员。步兵第四联队于4月初登船起航,5月11日,指挥部乘坐最后一艘回收船出发。步兵第二十九联队于4月29日出港,在大竹港登陆。[2]

下辖部队[编辑]

由于该师团编制变更多次,该栏只列出最初编制和日本战败时的编制

最初编制[编辑]

  • 步兵第三旅团
    • 步兵第四联队
    • 步兵第十六联队
  • 步兵第四旅团
    • 步兵第五联队
    • 步兵第十七联队
  • 骑兵第一大队
  • 炮兵第一大队
  • 工兵第一大队
  • 辎重兵第一大队

战败时编制[编辑]

  • 步兵第四联队
  • 步兵第十六联队
  • 步兵第二十九联队
  • 捜索第二联队
  • 野炮兵第二联队
  • 工兵第二联队
  • 辎重兵第二联队

历任师团长[编辑]

均为中将军衔

  1. 佐久间佐马太(1888年5月14日----1895年4月5日)
  2. 乃木希典(1895年4月5日----1896年10月14日)
  3. 西宽二郎(1896年10月14日----1904年9月8日)
  4. 西岛助义(1904年9月8日----1906年7月6日)
  5. 松永正敏(1906年7月6日----1912年2月27日)
  6. 仁田原重行(1912年2月27日----1915年2月15日)
  7. 南部辰内(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18日)
  8. 河内礼藏(1916年8月18日----1919年7月25日)
  9. 中岛正武(1919年7月25日----1922年2月8日)
  10. 长坂研介(1922年2月8日----1926年3月2日)
  11. 井上一次(1926年3月2日----1927年7月26日)
  12. 赤井春海(1927年7月26日----1930年12月22日)
  13. 多门二郎(1930年12月22日----1933年8月1日)
  14. 东久迩宫稔彦王(1933年8月1日----1934年8月1日)
  15. 秦真次(1934年8月1日----1935年8月1日)
  16. 梅津美治郎(1935年8月1日----1936年3月23日)
  17. 冈村宁次(1936年3月23日----1938年6月23日)
  18. 安井藤治(1938年6月23日----1939年11月6日)
  19. 吉本贞一(1939年11月6日----1941年4月10日)
  20. 丸山政男(1941年4月10日----1943年6月10日)
  21. 冈崎清三郎(1943年6月10日----1945年3月1日)
  22. 马奈木敬信(1945年3月1日----日本投降)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1.3 1.4 第2師団 — アジ歴グロッサリー
  2. 2.0 2.1 第2師団(勇) — アジ歴グロッサリ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