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军区
荣膺列宁勋章的列宁格勒军区[1](ордена Ленина 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缩写为 ЛенВО 或 ЛВО),是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以及原先苏联武装力量负责确保俄罗斯西北国境安全的一个军区,于2024年2月26日重新设立。
历史[编辑]
1917年10月26日[11月8日],在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后,列宁委派弗·亚·安东诺夫-奥弗申柯领导彼得格勒军区(Петроград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的指挥工作。[2]此时,军区辖区包括彼得格勒省、普斯科夫省、诺夫哥罗德省、奥洛涅茨省、切列波韦茨省、摩尔曼斯克省。
1918年3月19日,彼得格勒军区进行了重组,以减少沙俄旧军官和旧军制对军区工作的干扰,并改组为彼得格勒劳动公社兵役委员会,隶属于雅罗斯拉夫尔军区。同年9月,恢复为彼得格勒军区。在俄国内战时期,彼得格勒军区为组建红军作战部队和训练预备队做了大量工作,担负了保卫苏维埃机关和工矿企业的任务,特别是在1919年春秋两季,为了击溃尤登尼奇白军,军区为前线训练和输送了数万名战士。[2]
1923年9月3日,彼得格勒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以便集中对军区所属部队实施军政领导。[2]
1924年2月1日,根据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彼得格勒军区改称列宁格勒军区(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2]
1939年至1940年冬,列宁格勒军区所属部队参加了苏芬战争。[2]
1941年6月初,即战争爆发前夕,列宁格勒军区可用的装备有1573辆坦克(T-40坦克仅1辆,T-34坦克共68辆,KV-1坦克共6辆),514辆装甲车、28000辆各式汽车,1563架飞机(656架由波罗的海舰队指挥,115架由北方舰队指挥)。
1941年6月24日,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列宁格勒军区指挥机关和作战部队改建为北方面军(该方面军于8月28日拆分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在战争期间,列宁格勒方面军继续履行列宁格勒军区的职能,进行征兵、组建新兵团和部队、组织民兵等工作。[2]
1945年7月9日,在战争结束后,列宁格勒方面军野战机关改组为列宁格勒军区指挥机关,军区所属部队迅速由战时转为平时编制。[2]此时,军区辖区包括列宁格勒州、普斯科夫州、诺夫哥罗德州和爱沙尼亚。
1956年,根据苏联部长会议的命令,列宁格勒军区的辖区不再包括爱沙尼亚。
1960年,北部军区被撤销,其所属辖区(除科米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被划入列宁格勒军区。
1968年2月22日,在苏联武装力量建军50周年之际,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向列宁格勒军区授予列宁勋章,以表彰该军区对巩固国防和武装保卫苏伟啊国家的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军政训练中取得的成绩。[2]
1998年,科米共和国被划入列宁格勒军区的辖区。
2010年,列宁格勒军区的辖区有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州、卡累利阿共和国、科米共和国、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含涅涅茨自治区)、沃洛格达州、摩尔曼斯克州、诺夫哥罗德州和普斯科夫州。
2010年9月20日,根据俄罗斯联邦第1144号总统令,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军区进行了改组,其中,列宁格勒军区和莫斯科军区合并为西部军区。
2024年2月24日,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令,列宁格勒军区重新组建,其辖区包括卡累利阿共和国、科米共和国、阿尔汉格尔斯克州、沃洛格达州、加里宁格勒州、列宁格勒州、摩尔曼斯克州、诺夫哥罗德州、普斯科夫州、圣彼得堡市以及涅涅茨自治区。[3]
历任司令员[编辑]
任 | 军区司令 | 任期 | 备注 |
---|---|---|---|
1 | 鲍里斯·帕夫洛维奇·波泽尔恩 | 1918年9月—1919年5月 | 死于大清洗 |
2 | 彼得·彼得罗维奇·伊萨科夫 | 1919年5月—1919年12月 | |
3 | 格尔曼·萨莫伊洛维奇·比特克 | 1919年12月—1920年10月 | 死于大清洗 |
4 | 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维奇·阿夫罗夫 | 1920年10月—1921年4月 | |
5 | 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 | 1921年4月—1921年8月 | 死于大清洗 |
6 | 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吉蒂斯 | 1921年8月—1925年10月 | 死于大清洗 |
7 |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 | 1925年10月—1927年5月 | |
8 | 奥古斯特·伊万诺维奇·科尔克 | 1927年5月—1928年5月 | 死于大清洗 |
9 |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 1928年5月—1931年6月 | 死于大清洗 |
10 | 伊万·潘菲洛维奇·别洛夫 | 1931年6月—1935年9月 | 死于大清洗 |
11 |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 | 1935年9月—1937年6月 | 二度担任,1940年苏联元帅 |
12 | 帕维尔·叶菲莫维奇·德边科 | 1937年6月—1938年2月 | 死于大清洗 |
13 | 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霍津 | 1938年2月—1939年1月 | |
14 |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 | 1939年1月—1940年1月 | |
15 |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 | 1940年1月—1940年6月 | |
16 |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基尔波诺斯 | 1940年6月—1941年1月 | |
17 | 马基恩·米哈伊洛维奇·波波夫 | 1941年1月—1941年6月 | |
18 | 特里丰·伊万诺维奇·谢瓦尔金 | 1941年7月—1941年9月 | 列宁格勒军区隶属于北部方面军 |
19 | 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 | 1945年7月—1946年4月 | |
20 | 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维奇·古谢夫 | 1946年4月—1949年9月 | |
21 |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卢钦斯基 | 1949年9月—1953年5月 | |
22 | 马特维·瓦西里耶维奇·扎哈罗夫 | 1953年5月—1957年11月 | |
23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克雷洛夫 | 1957年11月—1960年10月 | |
24 | 米哈伊尔·伊里奇·卡扎科夫 | 1960年10月—1965年10月 | |
25 | 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索科洛夫 | 1965年10月—1967年4月 | |
26 | 伊万·叶戈罗维奇·沙夫罗夫 | 1967年4月—1973年2月 | |
27 | 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格里布科夫 | 1973年2月—1976年10月 | |
28 |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索罗金 | 1976年10月—1981年11月 | |
29 | 鲍里斯·瓦西里耶维奇·斯涅特科夫 | 1981年11月—1987年11月 | |
30 | 维克托·费奥多罗维奇·埃尔马科夫 | 1987年11月—1990年7月 | |
31 | 维克托·尼古拉耶维奇·萨姆索诺夫 | 1990年7月—1991年12月 | |
32 |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谢列兹涅夫 | 1991年12月—1996年12月 | |
33 | 瓦连京·谢尔盖耶维奇·博布里舍夫 | 1996年12月—2005年3月 | |
34 | 伊戈尔·叶夫根尼耶维奇·普扎诺夫 | 2005年3月—2007年12月 | |
35 | 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格拉西莫夫 | 2007年12月—2009年2月 | |
36 |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波格丹诺夫斯基 | 2009年3月—2011年1月 | |
37 | 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拉平 | 2024年5月至今 | 现任 |
参考[编辑]
相关内容[编辑]
苏联武装力量的军区 |
---|
阿尔汉格尔斯克 巴库 巴拉诺维奇 白海 白俄罗斯 沃罗涅日 东西伯利亚 高尔基 远东 顿河 外贝加尔 外贝加尔-阿穆尔 扎沃尔日斯克 外高加索 西西伯利亚 西部 喀山 加里宁 基辅 库班 列宁格勒 利沃夫 莫斯科 敖德萨 鄂木斯克 奥廖尔 特别 波罗的海沿岸 伏尔加河沿岸 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 喀尔巴阡山脉 滨海 乌拉尔山脉 北部 北高加索 西伯利亚 斯摩棱斯克 中亚 斯塔夫罗波尔 斯大林格勒 草原 塔夫利 第比利斯 土耳其斯坦 乌克兰 乌拉尔 哈尔科夫 西南军区 南乌拉尔 雅罗斯拉夫尔 |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军区 |
---|
现行编制 |
东部 中央 列宁格勒 莫斯科 南部 |
已裁撤编制 |
远东 外贝加尔 西部 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 乌拉尔) 北高加索 “北方舰队”联指 西伯利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