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来自阅兵百科
(重定向自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通称德国Deutschland),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波罗的海,首都位于柏林。该国人口约8470人,主要为德意志人。[1]

地理[编辑]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从地图上看就像一只芒果,植根在欧洲的中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德国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为邻,北与丹麦接壤并邻北海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边境线全长3758公里,从最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奥伯斯多夫到最北边济特岛上的里斯特,相距876公里;从东端的萨克森州泰斯特至西端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塞尔康特距离640公里,全国总面积为357022平方公里。地处欧洲中部的德国,其欧洲中心地位尤为突出,是西欧之间、斯堪的纳维亚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条条道路经过德国,为此,它被称为“欧洲的走廊”。[2]

德国地形复杂,连绵的山峦、起伏的丘陵、纵横的河流湖泊以及辽阔宽广的平原,北起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南到阿尔卑斯山,整个地势南高北低,从地形地貌和高度来看,大致可分为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和北德低地。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拥有雄伟壮观的阿尔卑斯山,是中南欧天然的分界线。德国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是该山的北缘部分,为位于博登湖贝希特斯加登之间的狭窄部分,其中最高峰是楚格峰,海拔2963米。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为一片广阔的高原丘陵,平均海拔500米,由施瓦本-巴伐利亚高原、南部丘陵和大湖泊组成,此外还包括辽阔的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亚丘陵地区和多瑙河洼地。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其间黑森山脉的最高峰费尔德贝格峰海拔1493米,德国南北交通最重要的枢纽莱茵河蜿蜒流过宾根波恩之间的峡谷地带,再穿出莱茵页岩山区。中等山脉隆起地带由许多山脉组成,将德国南北隔开,其间的中莱茵峡谷和黑森洼地是德国南北交通的天然行车,山脉包括洪斯吕克山艾费尔山陶努斯山、威斯特瓦尔德山、贝尔吉施兰山、藻厄兰山、黑森山区、威悉河山区等。北德低地北临北海、波罗的海,平均海拔不到100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3,湖泊星罗棋布,丘陵起伏不定,草原与泥沼地及肥沃的黄土地错落混杂。[2]

德国境内河流很多,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易北河奥得河多瑙河威悉河埃姆斯河等。莱茵河是西欧最长的河流,全长1320公里,在德国境内的莱茵河全长约865公里,是德国境内最长的河流且支流众多,其流域面积占德国国土面积的40%,是德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易北河全长1165公里,其中流经德国境内的长约700公里,是德国东部最大的河流,经德国北部注入北海。奥得河全长900公里,其下游为德国与波兰的界河,该部分长382公里。多瑙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全长2850公里,发源于德国境内阿尔卑斯山北坡的黑森林,向东流经德国南部进入奥地利[2]

德国地处受大西洋海洋性气候和欧洲大陆东部大陆性气候相互影响下的凉爽的西风带,气候总体上湿润宜人。德国北部和西北部靠近海洋,受海洋暖流影响较大,属海洋性气候。夏季凉 爽,平均气温为17—18℃;冬季平均气温为1.5℃,不十分寒冷。东部和东南部随地势的升高,气候差异逐渐加大,冬冷夏热的大陆性气候特征逐渐显著,最冷时气温可达-10℃,最热时接近30℃。这种大陆性气候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更为显著,1月平均气温为6℃,7月为20℃。德国一年四季雨量充足,平均降雨量为600—1000毫米,山地可达1800毫米,丰富的降水量极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

参考[编辑]

  1. 德国国家概况. 中国外交部, 2024年4月
  2. 2.0 2.1 2.2 2.3 顾俊礼. 德国(列国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