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12月4日特别条目

来自阅兵百科
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曾用名刘伯坚,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四川省开县人,1911年入伍,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在四川组织革命武装。在大革命失败后,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后赴苏联学习,并在回国后,参加中央军委工作,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总参谋长。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随中央红军长征,指挥红军先遣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与邓小平徐向前指挥了多次战斗,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并发动了百团大战。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上党、邯郸、陇海、定陶、巨野、鄄南、滑县、巨金鱼、豫北等战役,歼灭和钳制了大量国民党军。之后,他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深入敌腹,并与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组织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片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参与组建解放军军事学院并担任院长兼政委,后又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56年,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一贯主张“治军必先治校”,在军事院校工作中坚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指导教学和学术研究,在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外国军队的先进经验。1982年,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