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来自阅兵百科
添加662字节 、 2020年11月20日 (五) 17:05
无编辑摘要
{{CenterTable| value = {{列宁勋章}} {{十月革命勋章}} {{红旗勋章}}}}'''荣膺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和红旗勋章的列宁军事政治学院'''<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2%D0%BE%D0%B5%D0%BD%D0%BD%D0%BE-%D0%BF%D0%BE%D0%BB%D0%B8%D1%82%D0%B8%D1%87%D0%B5%D1%81%D0%BA%D0%B0%D1%8F_%D0%B0%D0%BA%D0%B0%D0%B4%D0%B5%D0%BC%D0%B8%D1%8F_%D0%B8%D0%BC%D0%B5%D0%BD%D0%B8_%D0%92._%D0%98._%D0%9B%D0%B5%D0%BD%D0%B8%D0%BD%D0%B0 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имени В. И. Ленина, ru.wikipedia.org]</ref>('''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орденов Ленина и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имени Владимира Ильича Ленина'''),是[[苏联武装力量]]的高等军事学府,旨在为武装力量的野战部队、内务部队、边防部队和科研单位培养具有高等军事素养的政治干部,同时进行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学院为军队和社会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其中有150余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历史<ref>[http://vpa.su/istoriya-voenno-politicheskoj-akademii-im-lenina История ВПА им. Ленина, 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имени В.И. Ленина]</ref>==
1919年11月5日,根据彼得格勒军区的命令,'''工农红军托尔马乔夫师范学院'''(Учи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имени Н.Г. Толмачева)在彼得格勒建校,建校目的是为了方便在红军部队中开展扫盲工作并为部队输送在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方面有能力的干部。
1923年1月,托尔马乔夫高等军事政治班改组为'''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ени Н.Г. Толмачева),学制为3年和4年。
1925年5月14日,根据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第516号令,红军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直接隶属于红军总政治部。该学院旨在为红军和红海军培养具有较高军事政治教育水平的军事政治工作者,能够在陆军部队和海军部队的党政、组织、宣传工作中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学院还承担着为军事教育单位培养社会经济学科教师的任务,同时,它还是研究党在军队开展政治工作等问题的科研单位。军事学院有两个系:军事政治系和社会教育系。学制为三年。除了基础教育外,学院还开设了快速培训班和进修班。在不同时期,还会开设由有政治干部培训班、党政工作教师班、函授班等。 1925年5月14日,根据[[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第516号主席令,红军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直接隶属于红军总政治部。该学院旨在为红军和红海军培养具有较高军事政治教育水平的军事政治工作者,能够在陆军部队和海军部队的党政、组织、宣传工作中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学院还承担着为军事教育单位培养社会经济学科教师的任务,同时,它还是研究党在军队开展政治工作等问题的科研单位。军事学院有两个系:军事政治系和社会教育系。学制为三年。除了基础教育外,学院还开设了快速培训班和进修班。在不同时期,还会开设由有政治干部培训班、党政工作教师班、函授班等。
1928年3月15日,学院的全体党员大会召开,大会听取了院长贝尔曼所作的报告并通过了支持党的十五大的决议,决议指出,军队中的消极现象越来越严重。7月27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则批评了该学院在全体党员大会上所作的决议。12月18日,学院的领导班子被重组。次年1月5日,学院重新召开了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并批判了“3月15日的决议”。2月25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发布文件,批判了“1928年的军事反对派”。
1933年,此时学院设有4个系:诸兵种合成系、空军系、海军系和军事教育学系,学制为4年。
1934年10月,正值建校15周年之际,学院被授予'''[[列宁勋章]]'''。
1938年1月11日,学院改名为'''列宁军事政治学院''',此时全名为'''荣膺列宁勋章的列宁军事政治学院'''。与此同时,学院将校址从列宁格勒迁移至莫斯科。此后,学院又开设了装甲兵系、夜校和函授班,并在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哈巴罗夫斯克和利沃夫开设分部。同时为了提高学员在野外作战的能力,在库宾卡设立了一个训练营。
1943年7月,由于前线各作战单位的政治干部空缺越来越大,[[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缩短教育时间,学院开设了统一的'''全军高等军事政治班''',学制为1年。课程老师多从前线部队的团营级政治干部中抽调。此时,学院有大约100名老师负责科研工作和教育工作,其中包括3位理学博士,22位理学副博士,5位教授,24位副教授。学院在战争期间为前线输送1.3万余名政治干部,其中有14人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
1944年12月13日,正值建校二十周年之际,学院被授予'''[[红旗勋章]]'''。
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学院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负责为部队培养团级的政治干部,学制恢复至4年。此时学院共设有七个系:诸兵种合成系、炮兵系、装甲兵系、空军系、海军系、编辑出版系和函授学院,还有一年制政治干部班。
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学院增设了军事法律系、军事教育系、战略火箭兵系和防空兵系。同时,还开设了专门的单位,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友好国家的军队培养政治干部。
1969年,正值建校50周年之际,学院被授予'''[[十月革命勋章]]'''。
1978年,增设边防兵系和内务部队系。
1991年12月7日,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撤销武装力量中党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命令,列宁军事政治学院被改组为'''武装力量人文学院'''。1994年7月,在其基础上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军事大学]]'''。
 
==荣誉==
 
{| class="wikitable"
|-
! 时间 !! 荣誉 || 备注
|-
| 1934年10月 || [[列宁勋章]] ||
|-
| 1944年12月13日 || [[红旗勋章]] ||
|-
| 1969年 || [[十月革命勋章]] ||
|}
==历任院长==
|-
| 1992 - 1994 || 布罗尼斯拉夫·亚历山德罗维奇·奥米利切夫
|}
 
==荣誉==
 
{| class="wikitable"
|-
! 时间 !! 荣誉 || 备注
|-
| 1934年10月 || [[列宁勋章]] ||
|-
| 1944年12月13日 || [[苏联红旗勋章|红旗勋章]] ||
|-
| 1969年 || [[十月革命勋章]] ||
|}
==参考==
1. [http:<references //vpa.su/ vpa.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