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来自阅兵百科
删除216字节 、 2022年10月3日 (一) 16:14
文本替换 - 替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为“马恩列斯编译局”
===早期马克思主义组织===
1883年,在流亡国外、侨居[[日内瓦]]的[[普列汉诺夫]]组织下,俄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劳动解放社]]成立。格·瓦·普列汉诺夫、[[帕·波·阿克雪里罗得]]、[[薇·伊·查苏利奇]]是该社的核心成员,他们以及劳动解放社的其他参与者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其它著作译成俄文,并将其传播到俄国国内。<ref>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9页</ref>
1884年年末至1885年初,在[[普列汉诺夫]]的倡议下,[[海外俄罗斯社会民主主义者联盟]]成立。
1894年,莫斯科成立了工人协会。
1895年,[[列宁|弗·伊·乌里扬诺夫]]将[[彼得堡]]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统一成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ref name="dsjmjc17">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17页</ref>
1897年10月,俄国西部省份成立了犹太社会民主主义总联盟,简称[[崩得]]。<ref name="dsjmjc23">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23页</ref>
===社会民主工党===
1900年12月,《[[火星报]]》创刊号在俄国国外出版,这是全俄第一个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报刊。该报纸成功地把零散地马克思主义组织联成一体,为建立真正的政党做好准备。火星报的编辑委员会由[[帕·波·阿克雪里罗得]]、[[薇·伊·查苏利奇]]、[[列宁|弗·伊·列宁]]、[[尤·奥·马尔托夫]]、[[格·瓦·普列汉诺夫]]、[[亚·尼·波捷索夫]]组成。
1903年7月17日至8月10日(7月30日至8月2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秘密召开,后来由于比利时警察的阻挠,大会转移到[[英国]][[伦敦]]举行。大会代表总共有57人,其中43位代表有表决权,总共代表着26个组织。每个委员会有权选派两名代表参加大会,但有些委员会只派了一名代表,所有43位代表一共有51票的表决权。大会通过了《火星报》提出的纲领,最高纲领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低纲领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在农村消灭一切农奴制残余、把地主多去的农民土地归还给农民。在党章的问题上,大会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产生了最尖锐的意见分歧,从而被分为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一派和以[[马尔托夫]]为代表的'''[[孟什维克]]'''一派。列宁把党看作有组织的部队,党的成员不是自行入党,而是由党的一个组织接收入党,党员必须服从党的纪律;马尔托夫则把党看作一种组织上不定形的东西,更像西欧的社会民主政党,其各个成员都是自行列名入党,大会最终通过了列宁一派的党章方案。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火星报》编辑部和党地方组织,其中支持[[列宁]]的占据了中央委员会以及[[敖德萨]]、[[高加索]]等少数地方党组织的多数,而[[马尔托夫]]一派控制了《火星报》编辑部以及[[顿涅茨克]]、[[基辅]]等多数党地方组织。<ref name="dsjmjc42">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42-48页</ref>
1905年1月4日,在[[列宁]]退出《[[火星报]]》编辑部后,由布尔什维克主办的《[[前进报]]》创刊号出版。<ref name="dsjmjc57">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57页</ref>
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党内斗争不断加剧,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逐渐分裂成[[布尔什维克]]一派和[[孟什维克]]一派,它们都有各自的中央委员会和各自的报纸。
1905年4月12日(25日)至4月27日(5月10日),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一派的组织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大会代表共有24名,代表着20个布尔什维克委员会。与此同时,[[孟什维克]]一派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平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会议。<ref name="dsjmjc69">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69页</ref>
1906年4月10日(23日)至4月25日(5月8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亦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111名有表决权的代表,代表着57个地方党组织。其中[[孟什维克]]代表62人,[[布尔什维克]]代表46人,[[崩得]]代表3人,[[波兰社会民主党]]代表3人,[[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工党]]代表3人。这次大会最主要的问题有:土地问题,对目前形势和无产阶级阶级任务的估计,对[[国家杜马]]的态度和组织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陷入了严重的分歧。在大会上,孟什维克略占上风,其纲领得到了通过。大会最后选举了由3位布尔什维克和7位孟什维克组成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届中央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和由孟什维克控制的中央机关报编辑部。<ref name="dsjmjc94">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94-96页</ref>
1907年5月13日至6月1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大会代表共有336名,其中[[布尔什维克]]105名、[[孟什维克]]97名、[[崩得]]代表59名、[[波兰社会民主党]]代表44名、[[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党]]代表29名。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得到了波兰、拉脱维亚和崩得代表的支持,布尔什维克所提出政策得到通过。[[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之间的分歧加剧,并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中央]]。<ref name="dsjmjc99">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 99-100页</ref>
==党的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