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来自阅兵百科
添加52字节 、 2023年10月15日 (日) 08:30
无编辑摘要
1932年6月,国民党调动30余万兵力向鄂豫皖根据地大举进攻,由于敌人的强大和张国焘在战略指导上的错误,未能打破敌第四次“围剿”。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西征途中,他指挥部队连续击破国民党军队10万余人的围追堵截,越秦岭,渡汉水,翻过大巴山,行程3000余里,历尽千辛万苦,胜利进入四川通江、南江和巴中地区,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2月起,依据新地区的特点,采取收紧阵地、节节抗击、待机反攻、重点突破的作战方针,取得了反“三路围攻”的胜利,歼敌2.4万余人。随后发起外线进攻,指挥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等战役,并与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会合,使红军得到很大发展,红四方面军总兵力达到8万人,川陕革命根据地进入了鼎盛时期。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率部抗击国民党军20多万人的“六路围攻”,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在万源决战防御中取得了胜利,并乘势转入反攻。整个战役歼敌8万余人,创造了光辉的战绩。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ref name="徐帅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
1935年3月,指挥广(元)昭(化)、陕南战役,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率部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为表彰他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功勋,毛泽东代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金质红星奖章。7月,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的会议,积极拥护中共中央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会后率右路军北上,指挥包座战斗,全歼胡宗南部第49师,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通路。同年9月,与毛泽东、周恩来、陈昌浩等多次电促张国焘率左路军北进。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作出了特殊贡献。红四方面军南下期间,组织指挥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和天(全)芦(山)等多次战役;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一起,支持朱德、刘伯承等反对张国焘分裂活动的斗争,推动了部队第二次北上。1935年3月,指挥广(元)昭(化)、陕南战役,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率部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为表彰他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功勋,[[毛泽东]]代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金质红星奖章。7月,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的会议,积极拥护中共中央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会后率右路军北上,指挥包座战斗,全歼胡宗南部第49师,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通路。同年9月,与毛泽东、[[周恩来]]、陈昌浩等多次电促张国焘率左路军北进。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作出了特殊贡献。红四方面军南下期间,组织指挥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和天(全)芦(山)等多次战役;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一起,支持[[朱德]]、[[刘伯承]]等反对张国焘分裂活动的斗争,推动了部队第二次北上。<ref name="徐帅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8月,进入甘南,指挥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会宁会师后,中央军委指示,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奉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率部继续西进,与敌浴血奋战4个多月,歼敌2.5万余人,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不畏艰辛,顽强搏击,为创建革命根据地,建设与发展红军,形成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作出了重要贡献。<ref name="徐帅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席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被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会后随周恩来赴太原与阎锡山谈判,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指挥了广阳、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38年4月,率第129师和第115师各一部进入河北省南部,提出在平原地区依靠群众建立“人山”、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扩大抗日武装,建立统一战线和抗日民主政权,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参与组织指挥冀南春季反“扫荡”作战。同年6月到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山东、苏北和皖北八路军各部队,积极建立和发展地方抗日民主政权,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并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1940年底,返回延安。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为党培养了大批革命领导干部。抗日战争爆发后,出席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被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会后随[[周恩来]]赴太原与阎锡山谈判,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指挥了广阳、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38年4月,率第129师和第115师各一部进入河北省南部,提出在平原地区依靠群众建立“人山”、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扩大抗日武装,建立统一战线和抗日民主政权,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参与组织指挥冀南春季反“扫荡”作战。同年6月到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山东、苏北和皖北八路军各部队,积极建立和发展地方抗日民主政权,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并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1940年底,返回延安。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为党培养了大批革命领导干部。<ref name="徐帅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7年11月,指挥运城战役。1948年3月至5月指挥临汾战役,以大部分新组建的部队,攻克坚固设防的临汾城。6月至7月指挥晋中战役,以6万兵力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通电赞扬。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任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带病组织指挥,取得了太原战役的胜利。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运筹帷幄,果断灵活,指挥有方,善于以弱敌强,以少胜多,运动歼敌,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7年11月,指挥运城战役。1948年3月至5月指挥临汾战役,以大部分新组建的部队,攻克坚固设防的临汾城。6月至7月指挥晋中战役,以6万兵力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通电赞扬。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任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带病组织指挥,取得了太原战役的胜利。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运筹帷幄,果断灵活,指挥有方,善于以弱敌强,以少胜多,运动歼敌,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ref name="徐帅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曾率我兵工代表团访问苏联,筹划部队改编、改装和建立国防工业,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初步基础。1954年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顽强的斗争。1967年2月,与几位老一辈革命家一起,大义凛然,强烈谴责和揭露林彪、江青等人的反党乱军阴谋。之后,被疏散到河南开封,身处逆境,仍坚持斗争。1966年至198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长期主管空军、防空军和民兵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的措施。曾同刘伯承共同负责战略研究工作。1969年夏,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在陈毅主持下,同几位老帅一起,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国际形势,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意见和建议。1978年至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长期担任重要军事领导职务,参与制定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为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参加国务活动和出国访问,为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发展我军与各国军队的友好关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衷心拥护、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他先后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团结海内外黄埔校友,努力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在病重期间仍关心着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期望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奋斗,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他留下遗嘱,身后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表现了一位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博大胸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曾率我兵工代表团访问苏联,筹划部队改编、改装和建立国防工业,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初步基础。1954年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顽强的斗争。1967年2月,与几位老一辈革命家一起,大义凛然,强烈谴责和揭露林彪、江青等人的反党乱军阴谋。之后,被疏散到河南开封,身处逆境,仍坚持斗争。1966年至198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长期主管空军、防空军和民兵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的措施。曾同刘伯承共同负责战略研究工作。1969年夏,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在[[陈毅]]主持下,同几位老帅一起,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国际形势,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意见和建议。1978年至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长期担任重要军事领导职务,参与制定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为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参加国务活动和出国访问,为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发展我军与各国军队的友好关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衷心拥护、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他先后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团结海内外黄埔校友,努力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在病重期间仍关心着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期望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奋斗,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他留下遗嘱,身后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表现了一位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博大胸怀。<ref name="徐帅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
1990年9月21日4时21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ref>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沉痛宣告 徐向前同志逝世. 人民日报, 1990年9月22日第1版</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