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来自阅兵百科
添加3,547字节 、 2024年2月25日 (日) 05:31
创建词条
{| style="margin: auto;"
| [[文件:Flag of Krasnoarmeysk (Donetsk oblast).png|x155px|无框|居中|红军城市旗]]
|}
'''红军城'''<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F%D0%BE%D0%BA%D1%80%D0%BE%D0%B2%D1%81%D0%BA_(%D0%A3%D0%BA%D1%80%D0%B0%D0%B8%D0%BD%D0%B0) Покровск (Украина)]. Википедия</ref>('''Красноарме́йск'''),历史上也称作'''格里希诺'''('''Гри́шино''')、'''波斯特舍沃'''('''По́стышево'''),是[[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的一座[[乌克兰城市|城市]]([[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对其宣称主权),也是顿涅茨克州波克罗夫斯克区的行政中心,城市人口为60127人(2022年)。

==历史==
[[文件:Krasnoarmeysk (Donetsk oblast), 1.jpg|450px|无框|右|红军城]]
1875年,俄国铁道部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巴赫穆特县的格里希诺农庄购买了一块土地用于建造火车站。该车站于1881年建成了机务段和机车修理车间,于1883年进行扩建。

1884年5月,格里希诺车站正式启用,开通了货运和客运业务。随着车站的启用,格里希诺车站周围开始出现新的企业,并勘探出了煤矿资源。

1913年,格里希诺车站附近的居民总数达到了4500人。

1917年,在[[二月革命]]后,格里希诺获得城市地位。

1918年4月,这座城市被德奥联军攻占。同年11月19日,在德国因战败撤军后,[[苏俄工农红军|工农红军]]收复了这座城市。

1919年5月5日,在[[俄国内战]]期间,驻守格里希诺的红军不敌[[俄国白军|白军]],被迫撤退。之后,红军在转入反攻后,夺回了格里希诺。

1925年,格里希诺矿业管理局所属的机务段、砖厂和6个煤矿井全面复工。

1934年9月7日,格里希诺以当时的乌克兰党中央第二书记[[帕·彼·波斯特舍夫]]命名,更名为'''波斯特舍沃'''(''По́стышево'')。

1938年3月,由于帕·彼·波斯特舍夫在[[大清洗]]中被捕,波斯特舍沃由此更名为'''红军村'''(''Красноарме́йское''),并改制为市级镇。

1941年10月19日,红军村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遭德国军队占领,纳粹当局随后在该地建立了三座集中营。

1943年2月11日,在[[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中,[[西南方面军]][[马·米·波波夫|波波夫]]集群在[[第17航空集团军]]的协助辖,收复了该市。但在同月20日,红军村再次被德军占领。

1943年9月7日,[[西南方面军]][[近卫第3集团军]]和[[南部方面军]][[第51集团军(苏联)|第51集团军]]在[[1943年顿巴斯战役|顿巴斯战役]]中最终解放了该市。

1952年,红军村已拥有多座煤矿、铁路维修企业、捷尔任斯基硅石厂,以及4所中学、9所七年制学校和几个图书馆。

1959年,红军村板材工厂开始运作,该市也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和住宅建设。

1962年12月30日,红军村更名为'''红军城'''(''Красноарме́йск''),升格为州辖市。

19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红军城建成了第一座现代化住宅区,并且还建成了大型乳制品厂、肉类加工厂,城市接入了天然气供应。

1989年,红军城的人口规模达到了7.29万,主要产业包括煤炭开采、电机和耐火材料的生产。

1995年,[[乌克兰内阁]]批准了该市企业私有化的进程。

==参考==
<references />

[[分类:苏联城市]][[分类:乌克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