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来自阅兵百科
添加228字节 、 2020年9月25日 (五) 14:04
无编辑摘要
{{logo|图片=Separate division operational use.jpg|文字=捷尔任斯基师}}
'''荣膺朱可夫勋章、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和红旗勋章的俄罗斯联邦国家近卫军捷尔任斯基独立特种作战师'''(Отдельная орденов Жукова, Ленина и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ая дивизия оператив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имени Ф. Э. Дзержинского войск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гварди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即苏联时期的'''荣膺红旗勋章、列宁勋章和十月革命勋章的内务部队捷尔任斯基独立特种作战摩托化步兵师'''(Отдельная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ая орденов Ленина и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мотострелковая дивизия особ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имени Ф. Э. Дзержинского Внутренних войск МВД СССР (ОМСДОН) ),是俄联邦国家近卫军最为精锐的部队,又称'''3111部队''',它承担着保卫莫斯科及周边地区公共安全、执行反恐作战和保护国家核心设施的任务,师部驻屯地设在莫斯科州巴拉希哈市。
==历史==
捷尔任斯基师的历史可以追随到1918年2月24日建立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汽车战斗队'''(1-й автобоевой отряд при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м Центральном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ом Комитете),该战斗队既不隶属红军也布隶属契卡,直接隶属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其任务是为出行的苏维埃高级领导人提供保护,配备有两辆奥斯汀装甲车、四辆配有马克西姆机枪的菲亚特卡车和几辆配有轻机枪的卡车和摩托车。Комитете),该战斗队既不隶属红军也布隶属[[契卡]],直接隶属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斯维尔德洛夫]],其任务是为出行的苏维埃高级领导人提供保护,配备有两辆奥斯汀装甲车、四辆配有马克西姆机枪的菲亚特卡车和几辆配有轻机枪的卡车和摩托车。
1918年3月初,该战斗队更名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装甲车分队'''(1-й автобронеотряд при ВЦИК РСФСР),该分队与第2拉脱维亚团一起负责斯莫尔尼宫和苏维埃领导人的安保任务。战斗队参加了同年3月护送苏维埃最高机关从彼得格勒迁移至莫斯科的任务。
1919年2月25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命令将第1装甲车分队命名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斯维尔德洛夫”装甲车分队'''(1-й автобронеотряд ВЦИК имени т. Я. М. Свердлова),以纪念逝世的雅·米·斯维尔德洛夫。Свердлова),以纪念逝世的[[雅·米·斯维尔德洛夫]]。
1920年11月18日,该分队被编入共和国内卫部队,番号更新为'''斯维尔德洛夫特别装甲车分队'''(Автобронеотряд особ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имени Я. М. Свердлова)。
1921年3月,契卡成立了隶属主席团的特勤队(红军情报局特勤队),并在第二年将斯维尔德洛夫分队划入该特勤队中。该特勤队由3个步兵连、1个机枪队、1个骑兵队、1个装甲车队、1个通信队、1个经济队和1个火车队共一千余人组成。
1922年,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该特勤队也更名为1922年,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该特勤队也更名为'''国家政治保卫局特勤队'''(Отряд особ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при Коллегии ОГПУ РСФСР)。
1924年6月17日,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在特勤队的基础上成立1924年6月17日,[[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在特勤队的基础上成立'''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特种作战师'''(Дивизия особ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ДОН) при Коллегии ОГПУ СССР)并将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第6团和第61营并入该师,该师下辖4个步兵团和1个装甲营(该装甲营前身为斯维尔德洛夫装甲车分队,1931年升格为装甲团)。
1924年6月19日,该师由组建了一个通信营。
1926年5月,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索洛维茨基特别团并入该师。
1926年8月19日,为纪念苏俄情报机关的创始人捷尔任斯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第173号令决定将该师命名为1926年8月19日,为纪念苏俄情报机关的创始人[[捷尔任斯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第173号令决定将该师命名为'''捷尔任斯基特种作战师'''(Дивизия особ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при Коллегии ОГПУ СССР имени Ф. Э. Дзержинского)。
1926年11月,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将第1“图拉”营、第4“沃罗涅日”营、第5“下诺夫哥罗德”营、第8“雅罗斯拉夫尔”营和第15“维雅特卡”营并入该师,此时该师编制有4400余人。
1929年2月,捷尔任斯基师的建制向红军部队的编制调整,下辖2个步兵团、1个滑雪团、1个骑兵团、1个装甲营、1个通信营、一“苏兹达尔”独立营和1个师属学校。该师的主要任务师保卫克里姆林宫、人民委员会、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部大楼以及其它特别重要的建筑设施。此外,该师还参与了镇压坦波夫反革命暴动和打击巴斯玛奇分裂运动的作战。1929年2月,捷尔任斯基师的建制向红军部队的编制调整,下辖2个步兵团、1个滑雪团、1个骑兵团、1个装甲营、1个通信营、一“苏兹达尔”独立营和1个师属学校。该师的主要任务师保卫克里姆林宫、[[苏联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部大楼以及其它特别重要的建筑设施。此外,该师还参与了镇压坦波夫反革命暴动和打击巴斯玛奇分裂运动的作战。
1934年9月8日,该师改组为一个独立特种作战摩托化步兵师。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该师参与了保卫莫斯科的工作,执行反渗透、反侦察、整顿军纪等特殊任务,期间,总共逮捕了485名敌特分子,拘留了69753名逃兵和32万余名违反国家法律的人。该师还参加了11月7日红场上的阅兵式。在莫斯科保卫战中,隶属于该师第4骑兵团的狙击手小组表现卓越,在1942年的第一次作战中就击毙德军853人,在1942年全年,该狙击手小组就击杀德军6440人。
1943年2月14日,内务部第0314号令,将该师命名为荣膺列宁勋章的1943年2月14日,内务部第0314号令,将该师命名为荣膺[[列宁勋章]]的'''内务部队第1“捷尔任斯基”摩托化步兵师'''(1-й мотострелковой ордена Ленина дивизией имени Ф. Э. Дзержинского ВВ НКВД СССР)。
1943年8月,该师炮兵营开始负责克里姆林宫宫墙下的礼炮任务,自此,每次红场阅兵式的礼炮任务就由该师营负责。
1945年2月,该师第2团参与了雅尔塔会议的安保任务。
1945年6月24日,该师第二团参加了胜利阅兵式上被载入史册的一个环节,将数百面缴获的纳粹德国军旗扔在列宁墓前,象征着纳粹法西斯被苏联战胜。1945年6月24日,该师第二团参加了[[1945年6月24日红场阅兵式|胜利阅兵式]]上被载入史册的一个环节,将数百面缴获的纳粹德国军旗扔在列宁墓前,象征着纳粹法西斯被苏联战胜。
1955年6月20日,该师名称改回'''捷尔任斯基独立特种作战摩托化步兵师'''(ОМСДОН имени Ф. Дзержинского)。该师仍然执行保卫苏联党和国家机关重要设施的任务,其中,该师所属第3摩托化步兵团还执行维护莫斯科公共秩序、保卫重大群众活动安全、打击犯罪活动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