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芙娜·克鲁普斯卡娅”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创建词条)
 
(文本替换 - 替换“公共教育”为“国民教育”)
标签移动网页编辑 移动版编辑
 
第5行: 第5行:
 
'''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芙娜·克鲁普斯卡娅'''<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A%D1%80%D1%83%D0%BF%D1%81%D0%BA%D0%B0%D1%8F,_%D0%9D%D0%B0%D0%B4%D0%B5%D0%B6%D0%B4%D0%B0_%D0%9A%D0%BE%D0%BD%D1%81%D1%82%D0%B0%D0%BD%D1%82%D0%B8%D0%BD%D0%BE%D0%B2%D0%BD%D0%B0 Крупская, Надежда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на] — Википедия</ref>('''Наде́жда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на Кру́пская''',1869年2月14[26]日—1939年2月27日),苏联革命家、教育家,俄罗斯族,[[圣彼得堡]]人,1889年参加革命工作,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圣彼得堡别斯图热夫学校毕业,[[教育学全博士]],[[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之妻。
 
'''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芙娜·克鲁普斯卡娅'''<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A%D1%80%D1%83%D0%BF%D1%81%D0%BA%D0%B0%D1%8F,_%D0%9D%D0%B0%D0%B4%D0%B5%D0%B6%D0%B4%D0%B0_%D0%9A%D0%BE%D0%BD%D1%81%D1%82%D0%B0%D0%BD%D1%82%D0%B8%D0%BD%D0%BE%D0%B2%D0%BD%D0%B0 Крупская, Надежда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на] — Википедия</ref>('''Наде́жда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на Кру́пская''',1869年2月14[26]日—1939年2月27日),苏联革命家、教育家,俄罗斯族,[[圣彼得堡]]人,1889年参加革命工作,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圣彼得堡别斯图热夫学校毕业,[[教育学全博士]],[[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之妻。
  
她曾担任[[苏俄教育人民委员部|苏俄副教育人民委员]](1917年11月至1924年8月,1929年9月至1939年2月),协助列宁进行革命工作,参加了[[1905年俄国革命]]和[[十月革命]],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为苏联青少年公共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
她曾担任[[苏俄教育人民委员部|苏俄副教育人民委员]](1917年11月至1924年8月,1929年9月至1939年2月),协助列宁进行革命工作,参加了[[1905年俄国革命]]和[[十月革命]],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为苏联青少年国民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生平==
 
==生平==
第39行: 第39行:
 
1927年12月,任全联盟群主技术协会主席。
 
1927年12月,任全联盟群主技术协会主席。
  
1929年9月,任[[苏俄教育人民委员部|苏俄副教育人民委员]]。她是苏联公共教育体系的缔造者之一,提出“学校不单单是教学,应该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中心”,致力于在儿童中培养科学理性的思想,坚决反对宗教迷信等内容。她还撰写了许多关于列宁的作品,涵盖共产主义教育、教育学和党史等方面。
+
1929年9月,任[[苏俄教育人民委员部|苏俄副教育人民委员]]。她是苏联国民教育体系的缔造者之一,提出“学校不单单是教学,应该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中心”,致力于在儿童中培养科学理性的思想,坚决反对宗教迷信等内容。她还撰写了许多关于列宁的作品,涵盖共产主义教育、教育学和党史等方面。
  
 
1931年2月1日,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
 
1931年2月1日,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

2024年2月8日 (四) 09:57的最新版本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

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芙娜·克鲁普斯卡娅[1]Наде́жда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на Кру́пская,1869年2月14[26]日—1939年2月27日),苏联革命家、教育家,俄罗斯族,圣彼得堡人,1889年参加革命工作,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圣彼得堡别斯图热夫学校毕业,教育学全博士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之妻。

她曾担任苏俄副教育人民委员(1917年11月至1924年8月,1929年9月至1939年2月),协助列宁进行革命工作,参加了1905年俄国革命十月革命,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为苏联青少年国民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生平[编辑]

1869年2月14[26]日,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芙娜·克鲁普斯卡娅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康斯坦丁·伊格纳季耶维奇·克鲁普斯基(1838—1883)是沙俄军官,曾同情1863年波兰起义;母亲是伊丽莎白·瓦西里耶芙娜(娘家:蒂斯特洛娃,1841—1915),是一名教师。在她父亲去世后,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芙娜根据遗嘱交由尼·伊·乌京抚养。由于乌京是卡尔·马克思的故交,根据马克思的指示在俄国组织工人运动,因此青年时期的克鲁普斯卡娅便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887年,她从奥博连斯卡娅女子私立中学毕业。

1889年,进入圣彼得堡别斯图热夫学校学习,但只在那学习了一年。期间,她加入了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

1891年,她在圣彼得堡的成人周末夜校任教。

1894年,她结识了一位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并与他一道创建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6年,她与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其他成员一并被沙俄当局逮捕,并被流放到乌法省舒申斯科耶村。

1898年7月10[22]日,她与乌里扬诺夫(列宁)在舒申斯科耶村的教堂中结婚。

1901年,在从流放地获释后移居德国,任《火星报》秘书,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

1905年,随列宁回到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俄国革命,期间担任中央委员会书记。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她再次出国,在巴黎隆瑞莫党校任教。之后,她一直协助列宁的工作,帮助他建立了与俄国党组织的联系,积极参与了党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随列宁回国,在十月革命期间担任了列宁的助手。十月革命后,任苏俄副教育人民委员。期间,她积极从事无产阶级青年运动的组织工作,发起了苏联共青团苏联少先队的早期组织。

1920年11月至1929年9月,任苏俄教育人民委员部总政治教育委员会主席,发起创立了“儿童之友”协会。

1924年8月,不再担任苏俄副教育人民委员。

1925年10月,任《红色青年》杂志社总编辑。

1925年12月,她在联共(布)十四大上支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领导的“新反对派”反对斯大林。但随后,克鲁普斯卡娅收回来她在大会上支持反对派的声明。

1927年12月,任全联盟群主技术协会主席。

1929年9月,任苏俄副教育人民委员。她是苏联国民教育体系的缔造者之一,提出“学校不单单是教学,应该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中心”,致力于在儿童中培养科学理性的思想,坚决反对宗教迷信等内容。她还撰写了许多关于列宁的作品,涵盖共产主义教育、教育学和党史等方面。

1931年2月1日,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

1939年2月27日,她因腹膜炎在莫斯科逝世,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联共(布)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党的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第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

荣誉[编辑]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