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革命

来自阅兵百科

二月革命[1]Февра́л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也称作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Февра́льская буржуа́зно-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是由彼得格勒工人和卫戍部队士兵的大规模抗议演变为推翻俄国君主制,使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的革命事件。

这次革命爆发之时,俄国已经处在长期的政治危机之中。自由资产阶级以及广大革命群众和驻军对沙皇独裁统治的不满,导致这次革命自发地发生,而2月27日[3月12日]的总罢工发展为武装起义,起义军攻占了城区重要的建筑物。二月革命导致尼古拉二世退位,罗曼诺夫王朝地统治结束,国家政权被转移到临时政府以及一些资产阶级公共组织中。与此同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也建立了一个与临时政府平行的政治机构——彼得格勒苏维埃,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而该局面最终则在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由布尔什维克发动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后结束。

革命前的社会政治形势[编辑]

各反对力量[编辑]

在二月革命前夕,第四届国家杜马已俨然成为反对沙皇的主要力量。其中,杜马中的立宪民主党十月党组成进步集团,公开反对沙皇;孟什维克和劳动团则是杜马中最反对沙皇的力量,而更加激进的布尔什维克甚至因反对战争于1914年11月被逐出杜马甚至遭到逮捕。国家杜马的政治力量寻求在俄国建立了一个对国家杜马负责的政府,即实施类似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在俄国加入世纪大战后,俄国的工业部门大规模转向军工方向。各公共委员和和工会开始在各地兴起,承担起照顾伤残人员、为城市和前线提供物资的工作,而俄国的军工财阀也成立了军事工业委员会的组织,并在俄国各地方自治局和城市自治机构形成了影响力。这些公共组织、工会的兴起削弱了沙皇在民间的影响力,而在军事上的不断失败对沙皇统治则造成更大的破坏。

皇室危机[编辑]

1916年秋,沙皇与皇室其他成员的关系便日益紧张,甚至有大公要求解除格·叶·拉斯普京的职务,并实施内阁制。年底,格·叶·拉斯普京丑闻的暴露加剧了沙皇的信誉危机,甚至使俄军前线军官和士兵对沙皇失去信任。而关于皇室叛国,特别是关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后是间谍的传闻喧嚣直上。

军事形势[编辑]

在遭受1915年军事失利和“炮弹危机”后,俄军的战线趋于平稳,但作战失利以及巨大的伤亡损失给俄军士气带来了很大的动摇,而其后方的悲观情绪远甚于前线。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在1916年10月便爆发了一次骚乱,第181团预备营的士兵还直接加入工人的罢工队伍中,而奉命驱散罢工的哥萨克也拒拒绝工人开枪。

为了兑现同协约国盟友达成的军事承诺,沙皇政府为准备1917年的春季攻势继续扩大征兵,兵源主要来自年长的男性,从而进一步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粮食危机[编辑]

1916年底,彼得格勒的粮食状况就严重恶化,首都只能保障需求量不到四分之一的面包,而且前线的面包标准也从每天3磅减少至2磅,随后又减少到1.5磅。莫斯科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切尔尼戈夫波多利斯克沃罗涅日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等城市甚至推出了面包卡,居民不得不排队买面包,而像维捷布斯克波洛茨克科斯特罗马等城市已经发生了饥荒。

革命的爆发[编辑]

1917年1月至2月初,俄国就处在革命的浪潮之中,全俄约67.6万人,其中1月的政治罢工占60%,而2月的政治罢工占95%。在俄国所有地方的罢工,彼得格勒的规模最大,仅为纪念“血腥星期日”(1月9日)就爆发了达15万人的罢工,群众发出了“打倒战争!”“共和国万岁!”的口号。

2月21日[3月6日],彼得格勒的几家面包店和小商店遭到打砸,随后骚乱蔓延至整个城市,人群包围了面包店,高喊着“面包,面包”的口号。

2月22日[3月7日],尼古拉二世离开彼得格勒前往位于莫吉廖夫的俄军最高统帅部,而内务部长亚·德·普罗托波波夫保证首都的局势将完全处在他的控制之下,并谋划逮捕一些中央军事工业委员会的成员。

2月23日[3月8日],首都的反战反饥饿集会自发发展为大规模罢工和示威,彼得格勒的大部分工厂停工,共有12.8万人参加了罢工,游行队伍发出了“打倒战争!”“打倒独裁!”“面包!”的口号。在市中心,工人们与哥萨克、警察发生了小规模冲突。

2月24日[3月9日],由来自224家工厂共21.6万名工人参加的总罢工开始,示威队伍冲破铸造厂桥,达到涅瓦河左岸,另一支示威队伍穿过圣三一桥,彼得格勒的大学生和女校学生也积极响应,进行罢课并加入到游行队伍。而奉命驱散示威者的哥萨克也开始违抗命令,对示威持观望态度。

2月25日[3月10日],彼得格勒军警在大奥赫塔桥、铸造厂桥、圣三一桥、尼古拉耶夫桥上设立岗哨并布置巡逻队。当天上午10点,来自421家工厂共30.5万名工人从彼得格勒各区向市中心进发,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和集会,发出了“打倒沙皇!”“打倒政府!”“面包,和平,自由!”“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参加游行示威的还有职工、知识分子和学生。游行队伍在进发过程中与警察、骑兵发生冲突,甚至发生了军警开枪向示威者开枪,示威者向宪兵投掷燃烧瓶、鞭炮的暴力事件。

2月26日[3月11日],双方在涅瓦河畔爆发武装冲突,发生流血事件,而示威者也开始在工厂、街道修筑街垒和防御工事。当天下午,帕夫洛夫斯基近卫团第四连的士兵转向示威群众,对进行镇压的警察和军官开枪。当晚,沙皇政府宣布在彼得格勒实行戒严。

武装起义和沙皇退位[编辑]

2月27日[3月12日],彼得格勒爆发了武装起义。首先,沃伦团预备营的600名士兵率先发动起义,杀死了驻地指挥官,释放了被关押的人,并呼吁邻近部队参加起义。起义士兵随后与彼得格勒兵工厂的工人联合起来,开始武装工人,攻打监狱并营救政治犯。当天下午,处在两面立场的国家杜马成立了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寻找介入这场起义的机会。与此同时,彼得格勒苏维埃临时执行委员会在孟什维克的主导下成立。当天,沙皇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标识政府已经无法应对当前的局势,提议解散政府,并且将深受沙皇信任的内务部长普罗托波波夫踢出了政府。当晚,在塔夫利宫选出了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其领导人主要为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

2月28日[3月13日],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宣布由于沙皇政府停止获得,因此权力转交至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手中,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也在上午向全俄国通电首都的局势,并掌握了全国铁路的调度权。当天中午,起义军攻占了冬宫,彼得格勒卫戍部队也全部转到起义军一方。

3月1[14]日,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得到了英国法国的承认,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也因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参加而改组为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喀琅施塔得要塞也爆发了起义,杀死了忠于沙皇的军官。当天,沙皇的专列驶入沙皇村,但由于前往首都的沿途车站已被起义军占领,并考虑到首都已进入对沙皇的不利局势,火车选择掉头前往普斯科夫。当天,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与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进行谈判,达成了成立临时政府的共识和条件。

3月2[15]日凌晨,沙皇村守军站在了起义军一边。此时,沙皇身边的将军、俄军各方面军司令官以及其他皇室成员纷纷要求尼古拉二世退位。当天下午三点,尼古拉二世同意退位,并由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担任摄政。

革命蔓延[编辑]

在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掌控俄国铁道部门后,首都起义的消息通过铁路的电报网传播至全国。莫斯科在2月27日[3月12日]就出现了起义的端倪,并在2月28日[3月13日]起开始爆发大罢工,莫斯科卫戍部队的一些士兵也加入了工人队伍。莫斯科的起义因3月1[14]日的流血事件引发,大批驻军转向革命一边,首先响应的是第192预备团和第251预备团,起义军开始攻打莫斯科军区司令部和监狱,释放了监狱的全部囚犯。

彼得格勒莫斯科之后,革命逐渐蔓延至整个俄国,诺夫哥罗德于3月1[14]日成立了革命政权。3月2[15]日,萨拉托夫明斯克爆发了起义,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也于当天成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沃洛格达则成立省临时委员会。3月3[16]日,萨马拉叶卡捷琳堡爆发了革命,基辅也因得知尼古拉二世退位的消息组建了新政权(包括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中央拉达)。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