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空军”的版本间的差异
(→指挥机关) 标签:移动网页编辑 移动版编辑 |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
||
第240行: | 第240行: | ||
| 少尉 | | 少尉 | ||
|- | |- | ||
− | | | + | | colspan="4" | |
− | |||
− | |||
− | |||
| [[文件:Старший прапорщик, ВВС СССР, 1955.png|120px|居中|高级准尉]] | | [[文件:Старший прапорщик, ВВС СССР, 1955.png|120px|居中|高级准尉]] | ||
− | | 高级准尉 | + | | 高级准尉<br><small>1980年设</small> |
|- | |- | ||
+ | | colspan="4" | | ||
| [[文件:Прапорщик, ВВС СССР, 1955.png|120px|居中|准尉]] | | [[文件:Прапорщик, ВВС СССР, 1955.png|120px|居中|准尉]] | ||
− | | 准尉 | + | | 准尉<br><small>1972年设</small> |
+ | |- | ||
+ | | [[文件:Старшина, ВВС РККА, 1935.png|120px|居中|大士]] | ||
+ | | 大士 | ||
+ | | [[文件:Старшина, ВВС РККА, 1935.png|120px|居中|大士]] | ||
+ | | 大士 | ||
+ | | [[文件:Старшина ВВС СССР, 1969.png|120px|居中|大士]] | ||
+ | | 大士 | ||
|- | |- | ||
| [[文件:Старший сержант, ВВС РККА, 1935.png|120px|居中|上士]] | | [[文件:Старший сержант, ВВС РККА, 1935.png|120px|居中|上士]] | ||
第288行: | 第293行: | ||
==参考== | ==参考== | ||
<references /> | <references /> | ||
+ | |||
+ | ==相关内容== | ||
+ | {{苏联武装力量军种}} | ||
[[分类:苏联工农红军兵种]] | [[分类:苏联工农红军兵种]] | ||
[[分类:苏联武装力量军种]] | [[分类:苏联武装力量军种]] |
2024年6月10日 (一) 19:30的版本
苏联空军[1](Военно-воздушные силы СССР)是苏联武装力量的一个军种,在成立之初为工农红色航空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ий Красный воздушный флот),在1924年成为苏联工农红军的一个兵种,为工农红军航空兵(Военно-воздушные силы РККА),最终在1946年成为单独的军种。空军的主要任务包括为陆军和海军提供空中掩护,攻击敌方部队和军用设施,参与特种作战,执行空中运输,夺取制空权。苏联空军分为远程航空兵、军事运输航空兵和前线航空兵等三个兵种,其中部分兵种具备核打击能力。在冷战结束前夕,苏联空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军,拥有6000多架各种型号的飞机。
历史
俄国内战
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在成立后不久就非常重视空军的使用和发展。
1918年1月2日,全俄共和国航空管理委员会成立,该机构负责管理所有航空单位及劳动人民学校。
1918年5月24日,全俄共和国航空管理委员会被撤销,并设立了工农红色航空军总局(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Военно-воздушного Флота)作为管理前线航空兵作战行动的领导机关。
1918年9月,革命军事委员会又设立了野战军航空航天局(Полев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авиации и воздухоплавания действующей армии)。在俄国内战时期,工农红色航空军最多有350架飞机参加各种作战,但由于装备原因和缺少地勤,红色航空军主要执行侦察任务,仅有零星的轰炸任务。红色航空军参加了至少169次空战,击落了3架白军飞机和2架英国干涉军的飞机,但红色航空军则损失了9架飞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21年底,随着战事结束,野战军航空航天局被撤销,工农红色航空军总局成为航空军的唯一管理机关。
1924年,根据苏联人民委员会的决定,工农红色航空军改组为工农红军航空兵(Военно-Воздушные Силы РККА),而航空军总局也由此改组为航空兵局(Управление ВВС)。同时,红军航空兵引入轰炸机这一新型机种,出现了轻型轰炸机和重型轰炸机中队,而且战斗机的比例也逐步增加。
1932年3月23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作出了《关于红军航空兵组织的基本原则》的决议。根据决议,红军航空兵将从辅助兵种发展为主力兵种,航空兵将按照执行战略任务和战术任务进行分类,军用机种分为战斗机、轰炸机、强击机和侦察机,进一步明确了红军航空兵的任务。同一年,红军航空兵的飞机装备国产化率达到了96%,其中轰炸机达到了97%,И-2、И-3、И-4和И-5成为航空兵主力战斗机,ТБ-1与ТБ-3重型轰炸机进入部队服役。
1935年9月,在红军引入[[苏联军衔|军衔制]后,所有飞行员都被授予了军官军衔。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红军航空兵组成志愿部队派往西班牙共和国参战。
1937年,大清洗开始波及军队,许多优秀且战斗经验丰富的航空兵指挥员和飞行员遭到镇压。
1938年至1939年,红军航空兵开始由旅制改为师-团制,每个航空团由4或5个中队组成,装备有60至63架飞机(重型轰炸机团为40架)。
1939年5月至9月,红军航空兵在哈拉哈河冲突中击落了日军飞机164架,而红军则损失了207架飞机,211名飞行员阵亡。
1939年11月19日,红军航空兵司令部改组为红军航空兵总局(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Воздушных сил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1939年至1940年冬,红军航空兵又参加了在苏芬战争中的行动,这次战争暴露出航空兵准备不足、技术落后等种种问题,航空兵为此损失了627架飞机,而芬军仅有76架飞机被击落,51架飞机受损。
1941年1月1日,红军航空兵拥有26392架飞机,其中作战用的飞机14954架,教练机和运输机11438架,航空兵总人数为36.4万人。
伟大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在战争爆发的最初几个小时,苏联西部国境的空军机场遭到了德国空军毁灭性打击,大约2000架飞机就在机场上被德军摧毁,使红军在开战之初就失去了制空权。另外,虽然红军航空兵装备了由尼·尼·波利卡尔波夫设计的И-15、И-153和И-16等新式战斗机,但这些飞机相较于德国空军的主流战机依然有一定差距。
1941年12月31日,红军航空兵的总损失达到了21200架飞机,其中战斗机9233架。虽然红军航空兵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但美英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的飞机为红军缓解了很大的压力,在战争期间,共有14126架飞机交付给苏联。
1942年3月,为了强化红军的战略打击能力,远程航空兵从红军航空兵中独立为单独的兵种,由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直接指挥。
1942年5月,工农红军开始组建航空集团军这种航空大兵团建制。根据战争初期的经验表面,大多数在战斗或操作过程中遭受损伤的飞机经过维修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性能,为了使受损的飞机能被迅速修复恢复战力,红军航空兵开始采取野战维修体系,将原本在后方的飞机维修单位转移到野战航空兵各级单位中。
1942年秋,红军航空兵以军或者师为单位进行作战行动,能在同一个地区出动上千架飞机同时参战,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班空战发挥了关键作用。
1943年,随着转移至乌拉尔、西伯利亚的国防工业复工复产,Ил-2攻击机和Як-1战斗机成为红军航空兵的主流飞机。此外,Як-3、Як-9等战斗机的引入为红军航空兵取得制空权奠定了更大的优势。
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红军航空兵总共培养了44093名飞行员,其中有27600名飞行员牺牲(包括11874名战斗机飞行员、7837名攻击机飞行员、6613名轰炸机机组成员、587名侦察机飞行员和689名辅助飞行员)。
冷战时期
1946年2月,根据苏联武装力量改组的结果,红军航空兵成为独立军种——苏联空军(Военно-воздушные силы СССР)。4月24日,苏联生产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Як-15和МиГ-9开始试飞,这些飞机的时速达到了800-900公里/小时。此年底,这批飞机投入量产并进入部队服役。
1947年,后掠翼新式喷气式战斗机МиГ-15、Ла-15以及涡轮发动机前线轰炸机Ил-28配属部队。在朝鲜战争期间,МиГ-15战斗机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第64战斗机航空军中大显身手,与美国F-86战斗机进行了多次交锋,第64战斗机航空军的主要任务是与解放军空军协同作战,保护桥梁、过境站、水电站、机场的重要目标,保卫中朝军队的后勤设施和交通要道,抵御美军的空袭。为了避免战争态势过大,苏联飞行员在战斗时身着解放军空军飞行员的制服,飞机上贴着解放军空军的标识。
1955年,随着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条约集团成立,苏美两国的军事竞赛逐渐白热化,为了建立一支能与美国抗衡的空军力量。苏联空军分为前线航空兵、远程航空兵和军事运输航空兵等兵种,空军的主要任务包括夺取制空权、拦截美国空军、对美国及西欧进行战略轰炸与核打击。在冷战时期,米高扬-古列维奇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与图波列夫设计局承担了苏联新式战斗机和轰炸机的设计任务。同一时期,随着МиГ-19进入服役,苏联空军正式进入超音速时代。
1960年代初,苏联空军装备了МиГ-21、Су-7、Су-9、Су-11等第二代战斗机和Ту-22超音速轰炸机,这些飞机装备了热红外雷达引导头和空对地导弹。在60年代中后期,МиГ-25等第三代战斗机进入部队服役,该飞机的飞行时速能打到3倍音速,最大可爬升至24000米。
1979年12月25日,在阿富汗战争爆发后,苏联空军派出了数个中队随第40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参加了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在战争期间,苏联空军总共出动了100万架次,其中损失了107架飞机和324架直升机。
1980年,空军前线航空兵改制为各军区航空兵,由军区航空兵司令员直接指挥。同一时期,空军开始接收МиГ-29、МиГ-31、Су-27战斗机和Су-25攻击机等第四代军用飞机。与此同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Ту-160也开始进入空军服役。
1988年,前线航空兵的建制重新恢复,直接由苏联空军总司令部指挥。
1990年,苏联空军拥有各式飞机6079架。
建制
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苏联空军由几部分组成:
- 远程航空兵:由远程与战略轰炸机、侦察机、电子战斗机和加油机组成;
- 前线航空兵:由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轰炸机组成,负责夺取制空权、拦截北约飞机;
- 军事运输航空兵:执行军事人员与物资的运输问题。
指挥机关
历任首长
- 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阿卡舍夫,1917年12月—1918年5月
-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索洛沃夫,1918年5月—1918年7月
- 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沃罗特尼科夫,1918年8月—1919年6月
- 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阿卡舍夫,1920年3月—1921年2月
- 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谢尔盖耶夫,1921年9月—1922年10月
- 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兹纳缅斯基,1922年10月—1923年4月
- 阿尔卡季·帕夫洛维奇·罗森戈尔茨,1923年4月—1924年12月
- 彼得·约诺维奇·巴拉诺夫,1924年12月—1931年6月
- 雅科夫·伊万诺维奇·阿尔克斯尼斯,1931年7月—1937年11月
- 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维奇·洛克蒂诺夫,1937年11月—1939年11月
- 雅科夫·弗拉基米罗维奇·斯穆什克维奇,1939年11月—1940年8月
- 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雷恰戈夫,1940年8月—1941年4月
- 帕维尔·费奥多罗维奇·日加列夫,1941年4月—1942年5月
-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诺维科夫,1942年5月—1946年3月
- 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维奇·韦尔希宁,1946年3月—1949年9月
- 帕维尔·费奥多罗维奇·日加列夫,1949年9月—1957年1月
- 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维奇·韦尔希宁,1957年1月—1969年3月
- 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库塔霍夫,1969年3月—1984年12月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叶菲莫夫,1984年12月—1990年7月
- 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沙波什尼科夫,1990年7月—1991年8月
- 彼得·斯特潘诺维奇·杰伊涅金,1991年8月—1991年12月
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
- 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谢尔盖耶夫,1917年—1918年
- 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阿卡舍夫,1918年—1918年
- 彼得·谢尔盖耶维奇·杜宾斯基,1918年—1923年
- Д. А. 叶戈罗夫,1923年—1924年
- 罗穆亚尔德·阿达莫维奇·穆克列维奇,1925年—1926年
- 阿列克谢·库兹米奇·瑙莫夫,1931年—1933年
- 本尼迪克特·乌斯季诺维奇·特罗扬克,1933年5月—1935年9月
-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别列兹金,1935年9月—1936年
- 菲利普·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加尔佐夫,1938年12月—1940年8月
- 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斯捷潘诺夫,1940年12月—1942年8月
- 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希马诺夫,1943年3月—1946年4月
- 彼得·季莫费耶维奇·卢卡申,1946年—1950年
-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维霍列夫,1950年—1952年
- 安德烈·格拉西莫维奇·雷托夫,1953年—1967年
- 伊万·米哈伊洛维奇·莫罗兹,1967年—1980年
- 列昂尼德·卢基奇·巴特申,1980年—1989年
- 根纳季·马特维耶维奇·别诺夫,1989年—1991年
历任参谋长
- 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阿卡舍夫,1918年—1920年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普钦斯基,1920年—1921年
- 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诺维茨基,1921年—1923年
-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梅热尼诺夫,1923年—1925年,1932年6月—1933年3月
- 瓦西里·弗拉基米罗维奇·赫里平,1933年3月—1934年11月
-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拉夫罗夫,1936年1月—1937年7月
- 谢苗·瓦西里耶维奇·特斯托夫,1937年10月28日—1938年1月18日
- 费奥多尔·康斯坦丁诺维奇·阿尔任努欣,1938年9月—1940年9月
- 德米特里·尼基季奇·尼基绍夫,1940年9月—1941年3月
- 帕维尔·谢苗诺维奇·沃洛丁,1941年5月—1941年6月
- 伊万·尼基福罗维奇·鲁赫勒,1941年6月—1941年8月
- 格里戈里·阿列克谢耶维奇·沃罗热伊金,1941年8月—1942年5月
-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胡佳科夫,1942年5月—1942年6月
- 费奥多尔·雅科夫列维奇·法拉列耶夫,1942年7月—1943年5月
-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胡佳科夫,1943年5月—1945年4月
- 费奥多尔·雅科夫列维奇·法拉列耶夫,1945年4月—1946年4月
-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苏杰茨,1946年4月—1949年4月
- 尼古拉·帕夫洛维奇·达加耶夫,1949年4月—1949年9月
- 帕维尔·费奥多罗维奇·巴季茨基,1950年9月—1953年6月
- 谢尔盖·伊格纳季耶维奇·鲁坚科,1953年6月—1958年2月
- 彼得·伊格纳季耶维奇·布拉伊科,1958年2月—1969年10月
- 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锡兰季耶夫,1969年10月—1978年6月
- 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斯科里科夫,1978年6月—1985年
- 瓦连京·埃皮法诺维奇·潘金,1985年—1990年
- 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马留科夫,1990年—1991年
军衔
1935年制 | 1940年制 | 1943年制 | |||
---|---|---|---|---|---|
航空兵主帅 | |||||
航空兵元帅 | |||||
上将 | 航空兵上将 | ||||
军级指挥员 | 中将 | 航空兵中将 | |||
师级指挥员 | 少将 | 航空兵少将 | |||
旅级指挥员 | |||||
上校 | 上校 | 上校 | |||
中校 | 中校 | ||||
少校 | 少校 | 少校 | |||
大尉 | 大尉 | 大尉 | |||
上尉 | 上尉 | 上尉 | |||
中尉 | 中尉 | 中尉 | |||
少尉 | 少尉 | 少尉 | |||
高级准尉 1980年设 | |||||
准尉 1972年设 | |||||
大士 | 大士 | 大士 | |||
上士 | 上士 | 上士 | |||
中士 | 中士 | 中士 | |||
初级中士 | 初级中士 | 初级中士 | |||
下士 | 下士 | 下士 | |||
列兵 | 列兵 | 列兵 |
参考
- ↑ Военно-воздушные силы СССР — Википедия
相关内容
展开 苏联武装力量的军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