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祖国母亲在召唤!

斯大林格勒战役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是苏联红军伟大卫国战争中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和歼灭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集团而展开的一系列防御作战(1942年7月17日一11月18日)和进攻作战(1942年11月19日一1943年2月2日)。先后参加此次战役的部队有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伏尔加河区舰队和斯大林格勒防空部队。[1]

战前部署[编辑]

希特勒统帅部利用欧洲尚未开辟第二战场之机,继续增强东线军事力量。这就使德国军队能于1942年夏季在苏德战场南翼展开进攻,以攻占高加索产油区和顿河库班河以及伏尔加河下游等物产丰富地区。为进攻斯大林格勒,从B集团军群调来了由弗里德里希·保卢斯指挥的德军第6集团军。截至7月17口前,该集团军共辖13个师,约27万人,装备了3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500辆坦克。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为其提供支援,该部共有飞机近1200架。[1]

在红军方面,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从其预备队中把第62第63第64集团军调到了斯大林格勒方向。7月12日,组建了由苏联元帅谢·康·铁木辛哥指挥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7月23日起为瓦·尼·戈尔多夫中将)。除上述三个集团军外,编人该方面军的还有原西南方面军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第8航空集团军;7月30日起,北高加索方面军第51集团军也编人该方面军。其中第57集团军以及第38、第28集团军(后以这两个集团军为基础组建了第1第4坦克集团军)作为预备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任务是在520公里宽战线上进行防御,阻止敌人继续推进。方面军刚开始只有12个师可以,仅16万兵力、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400辆坦克,而第8航空集团军仅有飞机454架。此外,远程航空兵的150—200架轰炸机、第102战斗机航空师的60架歼击机也在这里参战。总体而言,德军在兵力人数上比红军多0.7倍,炮兵和坦克多0.3倍,飞机多1倍以上。[1]

方面军的基本力量集中于顿河大弯曲处,第62集团军和第64集团军在该处进行防御,制止敌人强渡顿河并沿最近道路进攻斯大林格勒。而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在1942年7月28日第227号命令提出了“决不后退一步!”的口号,要求指挥员、政治工作干部和党团组织采取了一切措施使每个军人都领会该命令的精神。[1]

与此同时,斯大林格勒州的劳动者给了军队大力支援,他们在斯大林格勒外围构筑了4道防线,分别位于最外层、中层、城郊和市区。虽然这些防御工事在战役开始前没有构筑完毕,但对城市防御依然发挥了不小作用。另外,斯大林格勒城防委员会和州党委采取了各种措施,组织民兵,加强城市消防,并使全州劳动者做好坚持敌后斗争的推备。[1]

战役进程[编辑]

红军防御阶段[编辑]

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全面攻势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防御阶段的作战开始,战役起初在斯大林格勒外围进行。第62第64集团军一线部队在奇尔河齐姆拉河进行防御,与德军进行为期六昼夜的攻防战。这就迫使德军第6集团军调动部分兵力从红军坚固防守的地带打开突破口。7月23日,德军第6集团军开始在第62、第64集团军的主阵地交战。德军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的红军两翼实施突击,从而将其合围,并进至卡拉奇一带,使其能够从西面进攻斯大林格勒。但第62集团军和第64集团军的顽强防御和第1坦克集团军第4坦克集团军等各部队的反突击,导致德军没能对红军形成合围。8月10日前夕,红军有组织地撤退至至顿河左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围设防,阻止德军进攻兵力。[1]

而在7月31日,德军统帅部为加强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攻势,将第4装甲集团军从高加索方向调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其先头部队于8月2日进逼科捷利尼科夫斯基,从西南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形成直接威胁。8月7日,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分编出一个新方面军,即东南方面军,由安·伊·叶廖缅科上将指挥,下辖第64第57第5近卫第1集团军第8航空集团军,其任务是从西南方向阻挡德军的进攻。8月9日至10日,东南方面军组织了反突击,迫使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暂时转入防御。截至8月17日,德军的进攻部队被阻挡在斯大林格勒最外围的防线。[1]

斯大林格勒的巷战

8月19日,德军再度发起新一轮进攻,意图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突破斯大林格勒外层的防线。8月23日,第6集团军第14装甲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推进至伏尔加河沿岸地带,形成了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对斯大林格勒进攻的姿态。同日,德军航空兵出动约2000架次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狂轰滥炸,斯大林格勒防空军分区以及红军航空兵在斯大林格勒上空与德军航空兵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共击落德军飞机120架。8月30日,第62集团军被调入东南方面军。[1]

红军统帅部计划优先消灭深入伏尔加河一带的敌军部队。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其预备队中调来第24第66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各部队从北面对敌人实施了翼侧反突击,阻止德军从西北面市郊进攻城区,缓解斯大林格勒正面战场的压力。[1]

但是德军统帅部继续增添兵力,早在8月初就将意军第8集团军投入斯大林格勒西北战场,9月底乂将罗军第3集团军派往斯大林格勒方向。而德军第6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则集中进攻斯大林格勒。截至9月底,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B集团军群被编入了80多个师的兵力。轴心国军队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到了斯火林格勒一带,企图在最短期限内攻占斯大林格勒。[1]

9月12日,德军从西面和西南面也逼近该市,由瓦·伊·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62集团军和由米·斯·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64集团军在城区与敌人展开了激烈巷战。同时,近卫第1集团军、第24集团军和第66集团军在9月从该市北面连续实施多次反突击,从侧面支援斯大林格勒守城部队。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第57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同样也牵制了德军的重兵集团。[1]

9月28口,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为顿河方面军康·康·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任司令员;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安·伊·叶廖缅科上将任司令员。10月15日,德军在一个狭小地段推进至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旁的伏尔加河岸边。11月11日,德军在街垒工厂南面推进至伏尔加河岸边,但这次是德军在这次战役中的最后一次进攻。[1]

1942年11月18日,斯人林格勒战役防御阶段结束。

红军进攻阶段[编辑]

天王星行动

红军统帅部在防御阶段就制定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反攻计划,该计划由大本营代表格·康·朱可夫大将亚·米·华西列夫斯基上将负责。反攻计划从绥拉菲莫维奇、克列茨卡亚一带的顿河登陆场和斯大林格勒南面的萨尔帕湖一带分别发起进攻,撕破德军各突击集团两翼的部队,并向卡拉奇、苏维埃茨科耶进攻,从而包围并歼灭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部队。[1]

在反攻开始前夕,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红军部队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员是尼·费·瓦图京中将,辖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21集团军第17航空集团军),顿河方面军(司令员是康·康·罗科索夫斯基中将,辖第65集团军第24集团军第66集团军第16航空集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是安·伊·叶廖缅科上将,辖第62集团军第64集团军第57集团军第51集团军第28集团军第8航空集团军),总计110.6万人、15500门火炮和拍击炮、146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350架飞机。红军的正面是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是冯·魏克斯元帅),下辖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以及仆从国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第4集团军,共有101.1万余人、10290门火炮和迫击炮、675辆坦克和突击炮、1216架飞机。总体而言,红军作战兵力比德军多10%,火炮和迫击炮多5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20%,飞机多10%。[1]

11月19口,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军第65集团军开始发起进攻,揭开了反攻阶段的序幕。西南方面军第5坦克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各部队在炮火支援下,向前进攻了4—5公里,第1坦克军第4坦克军第26坦克军近卫第3步兵军第8骑兵军先后加入战场,与敌人交战。仅用一天时间,西南方面军就推进了25—35公里,而第65集团军遭到敌人顽强抵抗,仅前进了3—5公里。[1]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第51集团军及第64集团军左翼部队于11月20日转入进攻,在反攻第一天便突破德军防线,从而使第13坦克军第4机械化军第4骑兵军加入战场扩大突破口。两方面军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朝敌人纵深突进,向卡拉奇、苏维埃茨基方向猛攻。同时,红军在拉斯波平斯卡亚一带对罗马尼亚重兵集团形成合围,而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51集团军的骑兵军和步兵兵团开始朝两南面和南面发起进攻,从正面对德军斯大林格勒重兵集团构成合围。随着天气好转,红军航空兵第17第16第8航空集团军以及第2航空集团军的一部参加了对红军地面部队的支援。[1]

11月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快速机动部队在卡拉奇、苏维埃茨基、马里诺夫卡一带会师,完成了对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兵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的合围,包围圈内共有德军22个师的兵力,总达33万人。当天,拉斯波平斯卡亚一带的罗马尼亚军队投降。[1]

11月23日至30日,红军开始压缩包围圈,将德军控制区缩小一半以上,但因兵力不足,未能在进攻期间分割和歼灭德军集团主力。与此同时,沿克里瓦亚—奇尔河顿河科捷利尼科夫斯基一线形成了500余公里长的包围圈外围阵地。[1]

德军第六集团军的覆灭[编辑]

指环行动

12月12日,德军统帅部企图发动“冬季风暴行动”,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一带突破红军的防线,以解救其被围部队。但德军各部均被被阻截在梅什科瓦河,随即被击溃。与此同时,红军于16日发起顿河中游战役进行反攻,在高加索和顿巴斯方向对德军进行打击,使德军失去了解救被围部队的机会。截至12月底,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击溃在正面战线上的德军,并将其击退150---200公里,这为歼灭被围于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上空组织了空中封锁,导致德军无法借助空军对地面部队空投补给,在此期间,红军还击落了德军700余架飞机。[1]

1943年1月初,包围圈内的德军还剩25万人,仅存有300辆坦克、4130门火炮和迫击炮、100架飞机100。而负责围攻的红军部队由顿河方面军的第66、24、65、21、57、64、62集团军和第16航空集团军组成,该方面军炮兵比被围德军多0.7倍,飞机多2倍,但兵力人数和坦克比德军少六分之一。[1]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尼·尼·沃罗诺夫炮兵上将统一领导歼灭被围德军的作战。在德军拒绝投降后,方面军于1月10日经过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打击后发起全面进攻。根据指环行动,第65集团军作为主攻力量从西面向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进攻。1月12日,红军已推进至位于罗索什卡的第二道防线。为了突破该地区,主攻方向被重新选在第21集团军一侧。方面军各兵团于1月15口组织新一轮进攻,1月17日推进至沃罗波诺沃—大罗索什卡一线,随后两军在这一带发生了激烈交战。1月26日晚,第21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西北坡与从斯大林格勒正面杀过来的第62集团军会师,从而将城中的德军集团分割成两部分。1月31日,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元帅宣布投降,德军第6集团军南集团停止抵抗。2月2日,德军北集群投降。在这一阶段,顿河方面军总共俘虏敌军官兵9.1万人,击毙敌军约14万人。[1]

战役结果[编辑]

直接影响[编辑]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歼灭了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大部,重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这次战役使德国彻底失去了进攻伏尔加河沿岸和高加索的可能。斯大林格勒战役被视为伟大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1]

双方战损[编辑]

根据《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在斯大林格勒战役防御阶段,德军死伤约70万人,损失200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1000余辆坦克和突击炮、1400架飞机。在整个战役中,轴心国军队在被击毙、毙伤、被俘和失踪的官兵约150万人,占到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1]

战后表彰[编辑]

在此次战役中,共有44支兵团和部队荣获“斯大林格勒”、“阿布加湿罗沃”、“顿河”、“巴萨尔金”、“沃罗波诺沃”、“济莫夫尼基”、“坎捷米罗夫卡”、“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顿河中游”、“塔钦斯卡亚”等荣誉称号,55支兵团和部队荣获各种勋章,183支部队和兵团改编为近卫军[1]

参考[编辑]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893-898页

相关内容[编辑]

胜利旗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 列宁格勒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
1942年7月-1943年6月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1943年7月-1944年5月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米乌斯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 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基洛沃格勒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 敖德萨)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克里木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维堡 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 白俄罗斯(卢布林—布列斯特)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里加 塔林 梅梅尔) 贝尔格莱德 德布勒森 布达佩斯
1945年1月-1945年5月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华沙—波兹南) 东普鲁士(柯尼斯堡)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巴拉顿湖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