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战役
白俄罗斯战役(Белорус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是伟大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于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实施的大规模进攻性战役,行动代号为巴格拉季昂行动(Oперация Багратион)。
战前形势[编辑]
苏联红军在1944年初的冬季攻势中解放了大片领土,收复了一段长达400公里的苏联国界,并进入罗马尼亚境内,历经战火洗礼的红军战力日益见长。与此同时,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形成了从东西南三面夹攻纳粹德国的局面。此时的苏联红军,无论是向巴尔干纵深进攻,还是向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攻,都已有了现实的可能。在战役前夕,苏德双方在白俄罗斯境内的战线沿波洛茨克—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博布鲁伊斯克一线形成,并沿普里皮亚季河一直延伸至科韦利。[1]
双方部署[编辑]
在白俄罗斯一带防守的德军包括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右翼部队;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为恩斯特·布施元帅,6月28日起为瓦尔特·莫德尔元帅),下辖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2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团军左翼部队。德军总兵力为63个师又3个旅,共120万人,9500余门火炮、900辆坦克和突击炮、约1350架飞机。德军还依托野战工事和天然条件,建立了纵深达250—270公里的梯次配置防线,以中央集团军群为主力固守白俄罗斯突出部。[1]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和各方面军司令部早在1944年春便开始计划和准备白俄罗斯战役。战役目的是消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并解放白俄罗斯。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根据军事政治形势和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建议拟制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Багратио́н»)的战役计划。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最终在5月23日定下来在白俄罗斯实施战略性进攻战役的具体方案,战役计划在6个不同地段同时发动进攻突破敌军防御,在维捷布斯克—博布鲁伊斯克一带合围并歼灭德军侧翼部队,歼灭其奥尔沙和莫吉廖夫一带的部队,最后以3个方面军的兵力实施总攻,在明斯克附近合围并彻底歼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部队。此后,红军各部继续向西突击,扩宽正面战线,推进至苏联西部国界。与此同时,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三方面军应利用红军在白俄罗斯的战果转入进攻。为了歼灭在白俄罗斯的德军,红军动用了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司令员为伊·赫·巴格拉米扬大将),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司令员为伊·丹·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司令员为格·费·扎哈罗夫上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为康·康·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此外还包括新组建的波兰第1集团军(司令员为斯·吉·波普拉夫斯基中将)以及第聂伯河区舰队。红军的4个方面军总共下辖19个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共166个师、12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21个独立步兵旅、坦克旅和机械化旅,总兵力达140余万人、3.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5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000余架飞机。此外,红军远程航空兵、红军国土防空兵以及白俄罗斯游击队一并配合参加作战。苏联元帅格·康·朱可夫和亚·米·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各方面军的行动。在战役准备阶段,各方面军按照总参谋部的安排采取了广泛的战略伪装和欺骗措施,例如在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辖区实施了大规模军事演习,在白俄罗斯隐蔽军事变更部署,从而使法西斯德军统帅部深信苏联红军仍将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大规模战役,而将其3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中的24个集中在普里皮亚季河以南。[1]
战役过程[编辑]
1944年6月23日,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协同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发动进攻,在维捷布斯克—奥尔沙战役中于25日合围了维捷布斯克以西的5个德军师,并在28日解放了列佩利。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继续发动进攻,于7月1日解放了鲍里索夫,切断了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之间的联系。同时,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突破了德军部署在普罗尼亚河—巴夏河—第聂伯河一带的防线,于6月28日解放了莫吉廖夫,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博布鲁伊斯克附近合围了德军6个师,并很快歼灭了该部兵力,并推进至斯维斯洛奇—奥西波维奇—旧多罗吉一线。7月3日,明斯克解放,而德军第4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大部兵力在明斯克以东被包围。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在解放波洛茨克后继续向希奥利艾组织进攻。[1]
红军在白俄罗斯战役的前12天内推进了225—280公里,平均每昼夜20—25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大片领土,从正面击溃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其主力被红军合围并逐一消灭。红军在推进至波洛茨克—纳罗奇湖—莫洛杰奇诺—涅斯维日一线后,在德军正面创造了一个宽达400公里的巨大突破口。虽然德军统帅部从各方向调集兵力来填补缺口,但仍无力阻挡红军的攻势。[1]
在红军胜利合围明斯克之敌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下令各方面军应歼灭明斯克以东的被围敌军集团,并继续向西实施追击。此后,红军各方面军组织了希奥利艾战役、维尔纽斯战役、考纳斯战役、比亚韦斯托克战役和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与此同时还歼灭了明斯克以东的敌军被围部队。红军由此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和立陶宛、拉脱维亚一部分,并进入波兰境内,推进至纳雷夫河—维斯瓦河一线,逼近东普鲁士边境,总共向前推进了260—400公里不等。[1]
在战役期间,红军航空兵总共出动作战飞机15.3万余架次,给予地面部队在突破敌军防御、围歼重兵集团、强渡江河时各种支援并夺取制空权。而第聂伯河区舰队也有利协助地面部队夺取博布鲁伊斯克和平斯克。另外,游击队为配合红军正面部队,在战役前夕扰乱德军战略后方,阻止德军向前线输送预备队,用无线电通报德军移动情况等,仅在6月19日夜间,游击队就炸毁了4万条铁轨,使通往最重要地段的铁路陷于停顿。[1]
战役影响[编辑]
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使得红军迅速利用战果在苏德战场其他方向采取行动,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三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及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7月相继转入进攻,在8月底将战线推进至叶尔加瓦—多别列—希奥利艾—苏瓦乌基—奥斯特鲁夫-马佐维茨卡—华沙近郊的普拉加—维斯瓦河一线,总共挺进了550—600公里。在白俄罗斯战役中,红军重创了德军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其中17个师又3个旅被全歼,50个师损失过半,另有约2000架飞机被毁。[1]
参考[编辑]
相关内容[编辑]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
---|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 列宁格勒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 |
1942年7月-1943年6月 |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
1943年7月-1944年5月 |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米乌斯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 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基洛沃格勒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 敖德萨)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克里木 |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
维堡 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 白俄罗斯(卢布林—布列斯特)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里加 塔林 梅梅尔) 贝尔格莱德 德布勒森 布达佩斯 |
1945年1月-1945年5月 |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华沙—波兹南) 东普鲁士(柯尼斯堡)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巴拉顿湖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