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役

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役Черниговско-Припят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是伟大卫国战争时期中央方面军于1943年8月26日至9月30日实施的进攻战役。

战役背景[编辑]

库尔斯克战役进入尾声时,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就制定了中央方面军(司令员为康·康·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的任务,即向谢夫斯克—胡托尔-米哈伊洛夫斯基方向发动进攻,推进至杰斯纳河一线,随后再向涅任基辅方向继续展开进攻,同时以另一部兵力向切尔尼戈夫展开进攻。[1]

中央方面军的正面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第2集团军第9集团军一部以及南方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团军部分兵力。德军利用包括[谢夫河、谢伊姆河等地利条件竭力稳住战线,但由于德军已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消耗了大量兵力,已无法完全恢复先前战力。相反,中央方面军在得到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增派的兵力后,取得了战局主动权。[1]

此次战役的意图是以中央方面军第65集团军第2坦克集团军以及第48集团军第60集团军各一部兵力,向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方向发动主攻,第60集团军其余部队则向科诺托普作为第二进攻方向,进攻部队将会得到第16航空集团军的支援。[1]

战役进程[编辑]

8月26日,中央方面军在经过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打击后转入进攻,德军以第2集团军主力的5个师在红军主攻方向进行顽强阻击。27日,红军第2坦克集团军协同第65集团军的步兵部队仍在当天解放了谢夫斯克。在此情况下,德军统帅部第9集团军和预备队中的2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调至谢夫斯克一带,对红军进攻部队发动了多次反突击,从而限制住了中央方面军主力部队的进攻。31日,中央方面军仅在主攻方向楔入德军防线20—25公里。与此同时,位于次要方向的第60集团军(司令员为伊·丹·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中将)迅速突破德军防御,于30日解放了格卢霍夫,并于31日前推进了60公里,进入乌克兰境内。[1]

为扩大战果,中央方面军迅速将主力部队转移至科诺托普方向,位于方面军右翼的第13集团军第2坦克集团军和第4突击炮兵军被迅速调到第60集团军进攻正面。与此同时,德军统帅部也为了避免出现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结合部被突破的情况,立刻增调了2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前来增援。[1]

9月3日,中央方面军左翼各部在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以南推进至杰斯纳河一线,并开始沿河左岸向西南进攻。6日,在强渡谢伊姆河后,解放了重要的铁路枢纽科诺托普。9日,中央方面军解放了巴赫马奇,并在该市以南合围并歼灭了德军4个步兵师残部。15日,解放了涅任,占领德军在基辅方向沿第聂伯河的重要防御据点。与此同时,方面军右翼各集团军也顺利展开进攻,推进至杰斯纳河一线并强渡该河,于16日解放了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18日晚,方面军左翼在切尔尼戈夫西南面强渡杰斯纳河,并于21日解放了该市,推进至第聂伯河一线。22日,位于第聂伯河与普里皮亚季河交汇处的第13集团军在司令员尼·帕·普霍夫中将指挥下率先强渡第聂伯河,并于第二天向西推进了35公里,由此在普里皮亚季河右岸建立了一个登陆场。而第60集团军和第61集团军一部兵力则分别在第13集团军两侧渡河,在游击队配合下抢占了第聂伯河与普里皮亚季河的数个渡口。而在戈梅利方向进攻的方面军右翼各集团军推进至索日河,在该河右岸建立了两个比较小的登陆场。月底,中央方面军各部击退了德军针对各登陆场的反突击(位于第聂伯河与普里皮亚季河之间的反突击最为猛烈,德军为此投入了4个装甲师),并为后续扩大登陆场的作战进行准备。[1]

战役结果[编辑]

经过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役,中央方面军击溃了正面防守的德军兵团,向西推进约300公里,并且夺取了第聂伯河登陆场,为之后解放白俄罗斯右岸乌克兰创造了条件。在强渡第聂伯河的作战中,数百名军人因英勇无畏作战而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仅第13集团军就有201人,另有多支部队因战功而被授予“谢夫斯克”、“切尔尼戈夫”、“巴赫马奇”、“科诺托普”、“涅任”、“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等荣誉称号。[1]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1.3 1.4 1.5 1.6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838-840页

相关内容[编辑]

胜利旗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 列宁格勒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
1942年7月-1943年6月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1943年7月-1944年5月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米乌斯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 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基洛沃格勒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 敖德萨)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克里木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维堡 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 白俄罗斯(卢布林—布列斯特)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里加 塔林 梅梅尔) 贝尔格莱德 德布勒森 布达佩斯
1945年1月-1945年5月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华沙—波兹南) 东普鲁士(柯尼斯堡)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巴拉顿湖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