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方面军

来自阅兵百科

东南方面军[1][2]Юго-Восточный фронт)是俄国内战伟大卫国战争苏联工农红军的一支方面军

俄国内战[编辑]

历史[编辑]

东南方面军与南方面军的攻势(1919年11月—1920年1月)

1919年9月30日,根据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的命令,由瓦·伊·绍林指挥的南部方面军特别集群改组为东南方面军。该集团军的任务是在新切尔卡斯克察里津防线击败南俄白军并进攻顿河州一带。

1919年10月,该方面军在霍皮奥尔河一线与白军骑兵主力交战。次月,东南方面军协同南部方面军对敌人发起进攻,在霍皮奥尔河—顿河战役中击溃白军。

1920年1月3日,东南方面军解放了察里津。随后,该方面军在罗斯托夫—新切尔卡斯克战役中击溃顿河白军,并解放了新切尔卡斯克(1月7日)。

1920年1月16日,根据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东南方面军更名为高加索方面军

建制[编辑]

1919年9月30日—1919年10月14日

1919年10月14日—1920年1月10日

1920年1月10日—1920年1月16日

指挥机关[编辑]

司令员
1919年9月30日—1920年1月16日 瓦·伊·绍林
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19年9月30日—1919年12月18日 伊·特·斯米尔加瓦·安·特里福诺夫
1919年12月18日—1920年1月16日 谢·伊·古谢夫伊·特·斯米尔加瓦·安·特里福诺夫
参谋长
1919年10月1日—1920年1月4日 费·米·阿法纳西耶夫
1920年1月4日—1920年1月16日 谢·安·普加乔夫

伟大卫国战争[编辑]

1942年8月7日,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8月5日发布的第170554号指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被拆分为两个方面军,其中右翼部队仍然叫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左翼部队为东南方面军。东南方面军由第515764集团军组成。该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从斯大林格勒南面与敌人交战。

1942年9月30日,该方面军又改编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番号改为顿河方面军)。

东南方面军司令员是安·伊·叶廖缅科,军事委员会委员是弗·马·拉约克(1942年9月起为尼·谢·赫鲁晓夫),参谋长是格·费·扎哈罗夫

参考[编辑]

相关内容[编辑]

工农红军军徽 俄国内战时期的工农红军 
方面军 东部 西部 高加索 里海-高加索 北部 突厥斯坦 乌克兰 南部 东南 西南
集团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西部 突厥斯坦
骑兵 1 2
工农红军军徽 苏联红军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方面军 
1941年6月—1941年8月
北部 西北 西部 中央(41.7组建) 西南 南部
1941年8月—1941年12月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西北 加里宁(41.10组建) 西部 预备队(41.10撤销) 布良斯克 西南 南部 外高加索
1941年12月—1942年5月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沃尔霍夫(42.4撤销) 西北 加里宁 西部 布良斯克 西南 南部 高加索(42.1撤销) 克里木(42.1组建)
1942年5月—1942年7月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沃尔霍夫(42.6组建) 西北 加里宁 西部 布良斯克 西南 南部 北高加索 外高加索
1942年7月—1942年9月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沃尔霍夫 西北 加里宁 西部 布良斯克 沃罗涅日 斯大林格勒 东南(42.8组建) 北高加索
1942年10月—1943年2月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沃尔霍夫 西北 加里宁 西部 布良斯克 沃罗涅日 西南 顿河 斯大林格勒(43.1撤销) 北高加索(43.1组建) 外高加索
1943年2月—1943年10月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沃尔霍夫 西北 加里宁 西部 布良斯克 中央 沃罗涅日 草原(43.7组建) 西南 南部(43.1组建) 北高加索 外高加索
1943年10月—1944年4月
卡累利阿 列宁格勒 沃尔霍夫(44.2撤销) 西北(43.11撤销) 波罗的海沿岸第2 波罗的海沿岸第1 西部 白俄罗斯(44.2撤销)
白俄罗斯第1(44.2组建) 白俄罗斯第2(44.2组建) 乌克兰第1 乌克兰第2 乌克兰第3 乌克兰第4(44.5撤销) 北高加索(43.11撤销) 外高加索
1944年4月—1945年5月
卡累利阿(44.11撤销) 列宁格勒 波罗的海沿岸第3(44.10撤销) 波罗的海沿岸第2(45.4撤销) 波罗的海沿岸第1(45.2撤销)
白俄罗斯第3 白俄罗斯第2 白俄罗斯第1 乌克兰第1 乌克兰第4(44.8组建) 乌克兰第2 乌克兰第3 外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