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版本间的差异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1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文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jpeg| | + | [[文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jpeg|325px|无框|居中|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
−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1870年4月10[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 | +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1870年4月10[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苏联第一代最高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苏联政府首脑,俄罗斯族,[[辛比尔斯克]]人,[[苏联共产党]]、[[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缔造者,[[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学系毕业。他领导发动了[[十月革命]]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建立了一套系统性、成熟的理论体系——[[列宁主义]]。 |
− | 他参与了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组织的创建,并以此建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随后将其发展成[[俄国共产党(布)]] | + | 他参与了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组织的创建,并以此建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随后将其发展成[[俄国共产党(布)]],领导该党推翻了沙皇政权与[[俄国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他当选第一任[[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并一直担任[[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领导[[苏维埃俄国]]和俄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俄国白军]]和[[协约国干涉军]],确保了苏维埃俄国以及其他苏维埃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苏联成立]]后,他担任了[[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领导苏联各族和平的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
==生平== | ==生平== | ||
− | 1870年4月10[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 + | 1870年4月10[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出生在[[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父亲是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九岁时,他进入辛比尔斯克古典中学念书。<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一卷">《列宁全集》第一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511-523页</ref> |
− | 1887年6月10[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从中学毕业。但在这一年的5月8[20] | + | 1887年6月10[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从中学毕业。但在这一年的5月8[20]日,他的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因参与行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未遂而被处死。同一年8月13[25]日,进入[[喀山大学]]法学系学习。在进入喀山大学后,他加入萨马拉—辛比尔斯克同乡会的学生组织,参与学生运动。12月4日[16]日,因参与学生集会而被捕,三天后便被学校开除并被警察局驱逐出[[喀山]]。<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一卷" /> |
− | 1888年秋,他结识了[[尼·叶·费多谢耶夫]]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研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其他著作,此外,他还阅读过查理·达尔文、亨利·巴克尔、大卫·李嘉图等人的著作。<ref name=" | + | 1888年秋,他结识了[[尼·叶·费多谢耶夫]]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研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其他著作,此外,他还阅读过查理·达尔文、亨利·巴克尔、大卫·李嘉图等人的著作。<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一卷" /> |
− | 1889年5月3[15]日,全家从喀山搬迁至[[萨马拉省]][[萨马拉]]县的阿拉卡耶夫卡村。同年9月5日,又迁往省城萨马拉。<ref name=" | + | 1889年5月3[15]日,全家从喀山搬迁至[[萨马拉省]][[萨马拉]]县的阿拉卡耶夫卡村。同年9月5日,又迁往省城萨马拉。<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一卷" /> |
− | 1890年,他获准参加[[ | + | 1890年,他获准参加[[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学系的国家考试并开始备考。<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一卷" /> |
− | 1891年11月15[27] | + | 1891年11月15[27]日,乌里扬诺夫通过了圣彼得堡大学法学系的国家考试,获得考试委员会签发的毕业证书。<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一卷" /> |
− | 1892年1月30日[2月11日] | + | 1892年1月30日[2月11日],他获得萨马拉地方法院的批准,担任哈尔金律师的助理。期间,他承办了几件农民诉讼案并出庭辩护。同一年,在他的领导下,萨马拉成立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一卷" /> |
− | + | 1893年8月20日[9月1日],他离开萨马拉前往[[圣彼得堡]],途径[[下诺夫哥罗德]]、[[莫斯科]],与当地马克思主义组织取得联系。在达到圣彼得堡后,进入沃尔肯施泰因律师事务所工作,以律师助理身份办理过多起诉讼案件。<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一卷" /> | |
− | + | 1894年,他完成撰写《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和《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等文章。<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一卷" />在《什么是“人民之友”》的文章中,他批判了民粹派和民粹主义分子冒充“人民之友”来诽谤马克思主义的事实,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为建立社会民主党创造了条件。他还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农革命联盟是推翻沙皇制度、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主要手段这一思想,并且规定了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任务:建立俄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道,循着公开的政治斗争大道,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ref>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第17-18页</ref> | |
− | + | 1895年5月3[15]日至27日[6月8日],他代表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和维尔纽斯社会民主党人小组前往[[瑞士]],同[[劳动解放社]]建立联系。乌里扬诺夫在[[日内瓦]]见到了劳动解放社领导人[[格·瓦·普列汉诺夫]]等。之后,他又前往[[巴黎]],结识了法国工人运动领导人、马克思的女婿[[保·拉法格]]。随后,他又前往[[柏林]],与当地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民主党人取得了联系,拜访了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威·李卜克内西]]。回国后,他发动圣彼得堡和马尔托夫的马克思主义小组,正式建立了圣彼得堡全市的社会民主党人组织,该组织于12月15[27]日定名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ref name="列宁全集第二卷">《列宁全集》第二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504-515页</ref> | |
− | + | 1895年12月8[20]日,由于内奸告密,乌里扬诺夫与其他几位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成员被警察逮捕,并被在看守所单人牢房中关押了14个月。在狱中,他通过密信与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进行通信,指导他们的工作,并且还撰写了建立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ref name="列宁全集第二卷" /> | |
+ | |||
+ | 1897年1月29日[2月10日],他被判处流放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流放地三年。在抵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后,他指定流放至舒申斯克村。<ref name="列宁全集第二卷" /> | ||
+ | |||
+ | 1898年7月10日[22]日,乌里扬诺夫同[[娜·康·克鲁普斯卡娅]]举行婚礼。<ref name="列宁全集第四卷">《列宁全集》第四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415-433页</ref> | ||
+ | |||
+ | 1898年底至1899年初,他完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该书通过玛·伊·沃多沃佐娃进行出版。<ref>《列宁全集》第三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611-618页</ref> | ||
+ | |||
+ | 1899年底,他接受[[崩德]]中央委员会的邀请为《工人报》撰稿,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我的纲领》《我们的当前任务》和《迫切的问题》等文章。<ref name="列宁全集第四卷" /> | ||
+ | |||
+ | 1900年1月29日[2月10日],在流放期结束后,由于沙俄当局不允许乌里扬诺夫在圣彼得堡、莫斯科和有高等学校的大城市居住,因此乌里扬诺夫选择了便于与圣彼得堡进行联系的[[普斯科夫]]居住。随后,他主导了创办《[[火星报]]》和《曙光》杂志的工作。<ref name="列宁全集第四卷" /> | ||
+ | |||
+ | 1900年5月21日[6月3日],他因在秘密进入圣彼得堡被捕。同月31日[6月13日],获释。<ref name="列宁全集第四卷" /> | ||
+ | |||
+ | 1900年7月13[26]日,他从[[波多利斯克]]启程出国,前往[[瑞士]]参加劳动解放社会议,期间与劳动解放社、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等组织商谈了创立《火星报》和《曙光》杂志的问题。会后前往德国,在[[纽伦堡]]、[[慕尼黑]]、[[莱比锡]]等地停留,并学习了德语和英语。<ref name="列宁全集第四卷" /> | ||
+ | |||
+ | 1900年12月11[24]日,在他的组织下,全俄马克思主义秘密报纸《火星报》创刊号出版。次年1月至3月,在他的领导下,《火星报》协助小组和代办员在圣彼得堡、莫斯科、普斯科夫、[[波尔塔瓦]]、萨马拉等地开展工作。<ref name="列宁全集第四卷" /> | ||
+ | |||
+ | 1901年下半年,他参与制定了《火星报》俄国组织章程草案。<ref name="列宁全集第五卷">《列宁全集》第五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410-422页</ref> | ||
+ | |||
+ | 1901年9月16[28]日至23日[10月6日],他前往[[苏黎世]],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组织“统一”代表大会,期间将《火星报》与《曙光》杂志同“社会民主党人”合并为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同盟。<ref name="列宁全集第五卷" /> | ||
+ | |||
+ | 1901年12月初,他在撰写《地方自治机关的迫害者和自由主义的汉尼拔》《内政评论》和和《土地问题和“马克思的批评家”》的文章中首次使用“'''尼·列宁'''”(«Н. Ленин»)的笔名。<ref name="列宁全集第五卷" /> | ||
+ | |||
+ | 1902年3月初,他完成《[[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一书的撰写并出版。<ref name="列宁全集第六卷">《列宁全集》第六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485-502页</ref> | ||
+ | |||
+ | 1902年4月,列宁随《火星报》编委一同迁往[[伦敦]],随后,他获得了大英博物馆的阅览证并研究德国、荷兰、法国等国的农业资料。<ref name="列宁全集第六卷" /> | ||
+ | |||
+ | 1902年底,他参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期间,他指导党代表大会组织委员会火星派的工作,同时他还与[[经济派]]进行斗争并批判了[[社会革命党]]的纲领和策略。<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七卷">《列宁全集》第七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488-517页</ref> | ||
+ | |||
+ | 1903年4月底,他与娜·康·克鲁普斯卡娅离开伦敦前往[[日内瓦]],进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包括起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章程草案初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议事日程,期间还发表了《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一文。<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七卷" /> | ||
+ | |||
+ | 1903年7月17[30]日,他与其他代表离开日内瓦前往[[布鲁塞尔]]出席[[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当选代表大会副主席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在代表大会上,列宁在讨论崩得在党内的地位问题时,指出[[崩得]]所坚持的联邦制建党原则的危害性,并且在代表大会上就党章作了报告。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与同为火星派的[[尤·奥·马尔托夫]]就党的纲领、路线、组织问题发生了严重的分裂,成为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派与马尔托夫等人的[[孟什维克]]派的雏形。<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七卷" /> | ||
+ | |||
+ | 1903年8月10[23]日,他与布尔什维克派代表一同参谒[[卡尔·马克思墓]]。<ref name="列宁全集第七卷" /> | ||
+ | |||
+ | 1903年9月27日至10月17日[10月10日至30日],他参加了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与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进行唇枪舌战,抗议孟什维克的非党立场。<ref name = "列宁全集第八卷">《列宁全集》第八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488-548页</ref> | ||
+ | |||
+ | 1903年11月8[21]日,列宁被增选进[[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党的中央委员会]]。<ref name = "列宁全集第八卷" /> | ||
+ | |||
+ | 1903年11月25日[12月8日],由于他反对普列汉诺夫将马尔托夫增选进《火星报》编辑部,列宁发表公开声明退出该报编辑部。<ref name = "列宁全集第八卷" /> | ||
+ | |||
+ | 1904年5月6[19]日,他完成了《进一步,退两步(我们党内的危机)》一书。<ref name = "列宁全集第八卷" />该书指出,组织上的机会主义“就是力图削弱知识分子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责任,削弱中央机关的影响,加强党内最不坚定分子的自治”,党应该具有严密的组织、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只有按照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党才是一个“真正钢铁般的组织”。无产阶级之所以不可战胜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ref>[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10/02/c_1125068791.htm 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 新华网, 2019年10月2日</ref> | ||
+ | |||
+ | 1904年9月底,他主持国外22个布尔什维克党组织会议,在会议上确定了布尔什维克新机关报——《前进报》的编委和负责俄国国内事务的中央机关——布尔什维克委员会常务局的组成成员。<ref name="列宁全集第九卷">《列宁全集》第九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440-467页</ref> | ||
+ | |||
+ | 1905年1月至3月,在[[1905年流血星期日|流血星期日]]事件发生后,他撰写《革命的日子》《俄国革命的开始》《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等文章,研究准备武装起义的技术问题和组织问题,同时要求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不要轻信孟什维克。同时,他还促成了[[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ref name="列宁全集第九卷" /> | ||
==纪念== | ==纪念== | ||
第44行: | 第90行: | ||
==参考== | ==参考== | ||
<references /> | <references /> | ||
+ | |||
+ | ==相关内容== | ||
+ |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 ||
+ | {{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 | ||
+ | |||
+ | [[分类:苏联人物]][[分类:俄罗斯族]][[分类:苏联革命家]][[分类:苏联政治家]][[分类:苏联理论家]] | ||
+ | [[分类:苏联政府首脑]][[分类:苏联最高领导人]][[分类:俄罗斯政府首脑]] | ||
+ | [[分类:1880年生]][[分类:4月22日生]][[分类:1924年卒]] |
2024年9月1日 (日) 18:37的最新版本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1870年4月10[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苏联第一代最高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苏联政府首脑,俄罗斯族,辛比尔斯克人,苏联共产党、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缔造者,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学系毕业。他领导发动了十月革命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建立了一套系统性、成熟的理论体系——列宁主义。
他参与了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组织的创建,并以此建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随后将其发展成俄国共产党(布),领导该党推翻了沙皇政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他当选第一任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并一直担任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领导苏维埃俄国和俄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俄国白军和协约国干涉军,确保了苏维埃俄国以及其他苏维埃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苏联成立后,他担任了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领导苏联各族和平的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生平[编辑]
1870年4月10[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出生在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父亲是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九岁时,他进入辛比尔斯克古典中学念书。[1]
1887年6月10[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从中学毕业。但在这一年的5月8[20]日,他的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因参与行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未遂而被处死。同一年8月13[25]日,进入喀山大学法学系学习。在进入喀山大学后,他加入萨马拉—辛比尔斯克同乡会的学生组织,参与学生运动。12月4日[16]日,因参与学生集会而被捕,三天后便被学校开除并被警察局驱逐出喀山。[1]
1888年秋,他结识了尼·叶·费多谢耶夫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研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其他著作,此外,他还阅读过查理·达尔文、亨利·巴克尔、大卫·李嘉图等人的著作。[1]
1889年5月3[15]日,全家从喀山搬迁至萨马拉省萨马拉县的阿拉卡耶夫卡村。同年9月5日,又迁往省城萨马拉。[1]
1890年,他获准参加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学系的国家考试并开始备考。[1]
1891年11月15[27]日,乌里扬诺夫通过了圣彼得堡大学法学系的国家考试,获得考试委员会签发的毕业证书。[1]
1892年1月30日[2月11日],他获得萨马拉地方法院的批准,担任哈尔金律师的助理。期间,他承办了几件农民诉讼案并出庭辩护。同一年,在他的领导下,萨马拉成立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1]
1893年8月20日[9月1日],他离开萨马拉前往圣彼得堡,途径下诺夫哥罗德、莫斯科,与当地马克思主义组织取得联系。在达到圣彼得堡后,进入沃尔肯施泰因律师事务所工作,以律师助理身份办理过多起诉讼案件。[1]
1894年,他完成撰写《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和《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等文章。[1]在《什么是“人民之友”》的文章中,他批判了民粹派和民粹主义分子冒充“人民之友”来诽谤马克思主义的事实,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为建立社会民主党创造了条件。他还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农革命联盟是推翻沙皇制度、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主要手段这一思想,并且规定了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任务:建立俄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道,循着公开的政治斗争大道,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2]
1895年5月3[15]日至27日[6月8日],他代表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和维尔纽斯社会民主党人小组前往瑞士,同劳动解放社建立联系。乌里扬诺夫在日内瓦见到了劳动解放社领导人格·瓦·普列汉诺夫等。之后,他又前往巴黎,结识了法国工人运动领导人、马克思的女婿保·拉法格。随后,他又前往柏林,与当地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民主党人取得了联系,拜访了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威·李卜克内西。回国后,他发动圣彼得堡和马尔托夫的马克思主义小组,正式建立了圣彼得堡全市的社会民主党人组织,该组织于12月15[27]日定名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3]
1895年12月8[20]日,由于内奸告密,乌里扬诺夫与其他几位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成员被警察逮捕,并被在看守所单人牢房中关押了14个月。在狱中,他通过密信与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进行通信,指导他们的工作,并且还撰写了建立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3]
1897年1月29日[2月10日],他被判处流放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流放地三年。在抵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后,他指定流放至舒申斯克村。[3]
1898年7月10日[22]日,乌里扬诺夫同娜·康·克鲁普斯卡娅举行婚礼。[4]
1898年底至1899年初,他完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该书通过玛·伊·沃多沃佐娃进行出版。[5]
1899年底,他接受崩德中央委员会的邀请为《工人报》撰稿,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我的纲领》《我们的当前任务》和《迫切的问题》等文章。[4]
1900年1月29日[2月10日],在流放期结束后,由于沙俄当局不允许乌里扬诺夫在圣彼得堡、莫斯科和有高等学校的大城市居住,因此乌里扬诺夫选择了便于与圣彼得堡进行联系的普斯科夫居住。随后,他主导了创办《火星报》和《曙光》杂志的工作。[4]
1900年5月21日[6月3日],他因在秘密进入圣彼得堡被捕。同月31日[6月13日],获释。[4]
1900年7月13[26]日,他从波多利斯克启程出国,前往瑞士参加劳动解放社会议,期间与劳动解放社、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等组织商谈了创立《火星报》和《曙光》杂志的问题。会后前往德国,在纽伦堡、慕尼黑、莱比锡等地停留,并学习了德语和英语。[4]
1900年12月11[24]日,在他的组织下,全俄马克思主义秘密报纸《火星报》创刊号出版。次年1月至3月,在他的领导下,《火星报》协助小组和代办员在圣彼得堡、莫斯科、普斯科夫、波尔塔瓦、萨马拉等地开展工作。[4]
1901年下半年,他参与制定了《火星报》俄国组织章程草案。[6]
1901年9月16[28]日至23日[10月6日],他前往苏黎世,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组织“统一”代表大会,期间将《火星报》与《曙光》杂志同“社会民主党人”合并为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同盟。[6]
1901年12月初,他在撰写《地方自治机关的迫害者和自由主义的汉尼拔》《内政评论》和和《土地问题和“马克思的批评家”》的文章中首次使用“尼·列宁”(«Н. Ленин»)的笔名。[6]
1902年3月初,他完成《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一书的撰写并出版。[7]
1902年4月,列宁随《火星报》编委一同迁往伦敦,随后,他获得了大英博物馆的阅览证并研究德国、荷兰、法国等国的农业资料。[7]
1902年底,他参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期间,他指导党代表大会组织委员会火星派的工作,同时他还与经济派进行斗争并批判了社会革命党的纲领和策略。[8]
1903年4月底,他与娜·康·克鲁普斯卡娅离开伦敦前往日内瓦,进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包括起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章程草案初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议事日程,期间还发表了《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一文。[8]
1903年7月17[30]日,他与其他代表离开日内瓦前往布鲁塞尔出席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当选代表大会副主席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在代表大会上,列宁在讨论崩得在党内的地位问题时,指出崩得所坚持的联邦制建党原则的危害性,并且在代表大会上就党章作了报告。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与同为火星派的尤·奥·马尔托夫就党的纲领、路线、组织问题发生了严重的分裂,成为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派与马尔托夫等人的孟什维克派的雏形。[8]
1903年8月10[23]日,他与布尔什维克派代表一同参谒卡尔·马克思墓。[8]
1903年9月27日至10月17日[10月10日至30日],他参加了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与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进行唇枪舌战,抗议孟什维克的非党立场。[9]
1903年11月8[21]日,列宁被增选进党的中央委员会。[9]
1903年11月25日[12月8日],由于他反对普列汉诺夫将马尔托夫增选进《火星报》编辑部,列宁发表公开声明退出该报编辑部。[9]
1904年5月6[19]日,他完成了《进一步,退两步(我们党内的危机)》一书。[9]该书指出,组织上的机会主义“就是力图削弱知识分子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责任,削弱中央机关的影响,加强党内最不坚定分子的自治”,党应该具有严密的组织、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只有按照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党才是一个“真正钢铁般的组织”。无产阶级之所以不可战胜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10]
1904年9月底,他主持国外22个布尔什维克党组织会议,在会议上确定了布尔什维克新机关报——《前进报》的编委和负责俄国国内事务的中央机关——布尔什维克委员会常务局的组成成员。[11]
1905年1月至3月,在流血星期日事件发生后,他撰写《革命的日子》《俄国革命的开始》《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等文章,研究准备武装起义的技术问题和组织问题,同时要求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不要轻信孟什维克。同时,他还促成了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11]
纪念[编辑]
奖项
城市
部队
参考[编辑]
- ↑ 跳转至: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列宁全集》第一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511-523页
- ↑ 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75年5月第1版:第17-18页
- ↑ 跳转至: 3.0 3.1 3.2 《列宁全集》第二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504-515页
- ↑ 跳转至: 4.0 4.1 4.2 4.3 4.4 4.5 《列宁全集》第四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415-433页
- ↑ 《列宁全集》第三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611-618页
- ↑ 跳转至: 6.0 6.1 6.2 《列宁全集》第五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410-422页
- ↑ 跳转至: 7.0 7.1 《列宁全集》第六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485-502页
- ↑ 跳转至: 8.0 8.1 8.2 8.3 《列宁全集》第七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488-517页
- ↑ 跳转至: 9.0 9.1 9.2 9.3 《列宁全集》第八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488-548页
- ↑ 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 新华网, 2019年10月2日
- ↑ 跳转至: 11.0 11.1 《列宁全集》第九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第440-467页
相关内容[编辑]
展开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
---|
展开 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