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驻德集群
苏军驻德集群[1](Группа советских войск в Германии,缩写 ГСВГ),在1945至1954年叫作苏军驻德占领区集群(Группа советских оккупационных войск в Германии,缩写 ГСОВГ),在1989至1994年为西方集群(Западная группа войск,缩写 ЗГВ),是冷战中苏联武装力量最大的驻外战略集群,驻扎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境内(1949年以前为德国苏占区),以应对北约从德国方向的军事威胁,集群司令部位于温斯多夫。
历史
1945年5月29日,在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伟大卫国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发布第11095号指示,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分别改编为苏军驻德占领区集群(Группа советских оккупационных войск в Германии)、中央集群和北方集群。其中,苏军驻德占领区集群驻扎在德国苏占区,中央集群驻扎在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北方集群驻扎在波兰。
1946年6月10日,苏军驻德集群正式成立,格·康·朱可夫元帅任第一任总司令兼苏联驻德军事行政署总司令,康·费·捷列金中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米·谢·马利宁上将任参谋长,司令部设在波茨坦,集群下辖第2突击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第5突击集团军、第3突击集团军、第47集团军、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第16航空集团军和近卫第2骑兵军、近卫第1坦克军、第11坦克军等。
1946年,集群司令部搬迁至柏林郊区的温斯多夫。
1949年,苏军驻德集群的总兵力达到了290万人。
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苏军最高层制定了闪击西欧和攻打英吉利海峡的战略计划,为了能够实施这一计划,苏军驻德集群一直保持着最高标准的常备状态。为此,苏军驻德集群配备了成套的工厂、基础设施、学校、疗养院、零售商店、住宅、媒体、购物中心、俱乐部、剧院等。
1954年3月24日,苏联取消了对德国的军事管制权,苏军驻德占领区集群因此更名为苏军驻德集群(Группа советских войск в Германии)。
1955年,苏联与民主德国签订外交协议,确立了苏军驻德集群的驻军合法性。
1957年,苏军驻德集群将边界的管理权力移交给了民主德国边防部队。
冷战初期,苏军驻德集群在几次柏林危机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威慑作用。
1968年,集群的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近卫第20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第16航空集团军参加了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行动期间集群有34人的伤亡。
1980年代中期,苏军驻德集群装备了7700辆坦克、其中5700辆在11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步兵师中,2000辆在独立的训练、预备坦克团或仓库中。
1984年,苏军设立了西方最高司令部,苏军驻德集群隶属于西方最高司令。
1989年7月1日,苏军驻德集群更名为西方集群(Западная группа войск)。
1989年11月8日,柏林墙跟随着民主德国政府一起倒塌,西德与东德最终恢复统一。次年9月12日,西德、东德、苏联、美国、法国和英国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条约规定德国境内的苏军将在1994年前完成撤离。
1991年,苏军西方集群有33.78万作战人员,拥有4100辆坦克(包括3000辆T-80B),8000辆装甲车辆(BMP-2、BMP-1、BRM-1K、BTR-60),3600台火炮系统(2S1、2S3、2S5、2S12、BM-21),390架武装直升机和315架运输直升机(米-24、米-8、米-6)以及9K79导弹系统。
1992年3月4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总统签署命令将西方集群划归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管辖并继续执行撤军任务。在西方集群从德国撤离的过程中,出现了军火被倒卖、资产去向不明的丑闻。
1994年8月31日,西方集群的建制正式撤销。
建制
1991年
- 直属部队
- 近卫华沙-柏林第3独立特务旅
- 华沙第82独立无线电工程旅
- 近卫第35独立空中突击旅
- 近卫柏林第6独立摩托化步兵旅
- 第43独立安全保障团
- 第814独立防空导弹团
- 第27独立浮桥团
- 第57军事建设旅
- 第1249独立后勤营
- 第199独立医疗营
- 近卫别尔哥罗德第239独立直升机团
- 第375独立机场技术保障营
- 第113独立混成航空中队
- 第292独立直升机电子作战中队
- 第345独立航空中队
- 第39独立侦察机航空支队
- 第330独立直升机支队
- 第34炮兵师
- 第119导弹旅
- 近卫布列斯特-华沙第152导弹旅
- 第164导弹旅
- 近卫雅西第175导弹旅
- 第234水域
- 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
- 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
- 第3诸兵种合成集团军
- 近卫第8诸兵种合成集团军
- 近卫第20诸兵种合成集团军
- 第16航空集团军
指挥机关
总司令
-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945年6月9日—1946年3月21日
- 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1946年3月21日—1949年3月31日
-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1949年3月31日—1953年5月26日
- 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1953年5月26日—1957年11月16日
- 马特维·瓦西里耶维奇·扎哈罗夫,1957年11月16日—1960年4月14日
- 伊万·伊格纳季耶维奇·雅库鲍夫斯基,1960年4月14日—1961年8月9日
-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1961年8月9日—1962年4月19日
- 伊万·伊格纳季耶维奇·雅库鲍夫斯基,1962年4月19日—1965年1月26日
- 彼得·基里洛维奇·科舍沃伊,1965年1月26日—1969年10月31日
- 维克托·格奥尔基耶维奇·库利科夫,1969年10月31日—1971年9月13日
-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库尔科特金,1971年9月13日—1972年7月19日
- 叶夫根尼·菲利波维奇·伊万诺夫斯基,1972年7月19日—1980年11月25日
- 米哈伊尔·米特罗法诺维奇·扎伊采夫,1980年11月25日—1985年7月6日
- 彼得·格奥尔基耶维奇·卢舍夫,1985年7月6日—1986年7月11日
- 瓦列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别利科夫,1986年7月11日—1987年11月12日
- 鲍里斯·瓦西里耶维奇·斯涅特科夫,1987年11月12日—1990年11月28日
- 马特维·普罗科佩耶维奇·布尔拉科夫,1990年12月13日—1994年8月31日
第一副总司令
- 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1945年6月—1946年3月
- 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库罗奇金,1946年3月—1947年5月
-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1947年5月—1949年3月
-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卢钦斯基,1949年4月—1949年9月
- 伊万·伊里奇·柳德尼科夫,1949年9月—1951年11月
- 伊万·伊万诺维奇·费久宁斯基,1951年11月—1954年4月
- 帕维尔·伊万诺维奇·巴托夫,1954年6月—1955年3月
- 彼得·基里洛维奇·科舍沃伊,1955年7月—1957年7月
- 伊万·伊格纳季耶维奇·雅库鲍夫斯基,1957年7月—1960年4月
-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别利克,1960年5月—1961年8月
- 伊万·伊格纳季耶维奇·雅库鲍夫斯基,1961年8月—1962年4月
-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别利克,1962年4月—1966年8月
-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库尔科特金,1966年8月—1968年4月
- 米哈伊尔·格里戈里耶维奇·霍姆洛,1968年4月—1969年5月
- 弗拉基米尔·列昂尼多维奇·戈沃罗夫,1969年5月—1971年6月
- 瓦连京·伊万诺维奇·瓦连尼科夫,1971年6月—1973年7月
- 彼得·格奥尔基耶维奇·卢舍夫,1973年7月—1975年7月
- 鲍里斯·瓦西里耶维奇·斯涅特科夫,1975年7月—1979年1月
- 维亚切斯拉夫·米特罗法诺维奇·戈尔迪延科,1979年1月—1984年3月
- 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舒拉廖夫,1984年3月—1985年2月
-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加里宁,1985年2月—1986年2月
- 伊万·瓦西里耶维奇·福任科,1986年2月—1988年3月
-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加里宁,1988年3月—1991年10月
-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米秋欣,1991年10月—1993年6月
参考
- ↑ Группа советских войск в Германии — Википед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