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

来自阅兵百科
尼·伊·布哈林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1]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Буха́рин,1888年9月27日[10月9日]—1938年3月15日),苏联卓越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俄罗斯族,莫斯科省莫斯科人,1905年参加革命工作,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帝国莫斯科大学法学系资格,苏联科学院院士。

他曾担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24年6月至1929年1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1926年12月至1929年6月)、《真理报》总编辑(1917年12月至1929年4月),是苏联早期重要的领导人和理论家,长期研究社会制度和和经济理论,最终因坚持新经济政策反对斯大林的集体化政策而被打入“右派”并被清算。

生平[编辑]

1888年9月27日[10月9日],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伊万·加夫里洛维奇(1862—1940)是大学顾问,母亲是柳博芙·伊万诺夫娜。在尼古拉·伊万诺维奇五岁时,因为父亲在基希讷乌担任税务检查员,他们一家搬迁到那里居住了四年。之后,他们又搬回莫斯科。

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他与朋友一起参加了由莫斯科大学组织的学生罢课活动。

1907年,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考入帝国莫斯科大学法学系学习。

1908年至1910年,当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莫斯科委员会委员,并组织工会工作,期间三次被警察逮捕。

1911年6月,他因参加革命活动再次被警察逮捕,随后开除学籍。在这次被捕后,布哈林被判处流放至阿尔汉格尔斯克省奥涅加三年。但他很快就逃离了流放地,并秘密离开俄国前往汉诺威

1912年秋,他抵达奥匈帝国境内,在克拉科夫见到了列宁。这段时期,他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有关著作。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奥匈帝国当局以涉嫌间谍罪逮捕,之后被驱逐到瑞士

1915年,他完成了《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一书,该书致力于分析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特征,列宁为他撰写了序言,该书还成为列宁撰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的重要参考。

1916年,他途径法国英国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在瑞典,布哈林为当地一家左翼报刊撰稿,并参加了一个移民政治俱乐部。

1916年3月22日,他被瑞典警察逮捕;次月,被驱逐到挪威。随后,他又旅居奥斯陆哥本哈根纽约等地,参与了托洛茨基主导的《新和平报》的编辑。

1917年1月,他还参加了美国左翼社会主义的政治活动。

1917年二月革命后,布哈林启程回国,但由于回国途中在日本被警察耽搁,因此他于5月才抵达俄国。

1917年6月25日,他当选为莫斯科市杜马议员。

1917年8月,他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随后还担任莫斯科党委主办的《消息报》主编。

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布哈林积极组织参与了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工作,他甚至提出了比列宁更加激进的主张。

1917年12月,任《真理报》总编辑。在他的建议下,苏维埃政府设立了最高国民经济会议来管理国营企业。但在苏俄与德国签订和平条约的问题上,他与托洛茨基以及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立场一致,坚持继续同德国进行战争。在此期间,部分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向他提出了通过发动政变逮捕列宁,建立继续与德国开战的社会主义联合政府,不过布哈林断然拒绝了针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阴谋。

1918年5月,他出版了《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纲领》等小册子,随后又发表了《食利者的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等著作,成为党内重要的经济理论学家之一。

1919年3月,当选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19年9月25日,布哈林遭到了无政府主义分子的恐怖袭击,他在莫斯科党委大楼被炸弹炸伤。

1919年10月,他与叶·阿·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完成了《共产主义ABC》一书。

1920年5月,他完成撰写了《过渡时期经济》的第一部分,该著作受到了列宁的肯定。

1923年11月,他在党内斗争中,站在了斯大林一遍反对托洛茨基及其支持者。在此期间,布哈林与斯大林建立了坚定的联盟关系。

1924年6月2日,当选为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5年至1926年,他又帮助斯大林打倒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组成的“联合反对派”。

1926年12月,布哈林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上,当选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主持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常务工作。

1928年,布哈林在经济路线上与斯大林发生了矛盾,布哈林坚持列宁遗留下来的新经济政策,反对强行推进集体化,通过合作社和多元化阶级消除富农现象,确保农民的经济地位。而且他还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强调其他方法(主要指斯大林的方法)都是“冒险主义”。

1928年11月,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布哈林和李可夫托姆斯基被打入“右派”。

1929年2月9日,布哈林联合李可夫、托姆斯基在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团联席会议上发表联合声明。

1929年4月,布哈林在中央全会上遭到斯大林等人的批判,全会将其称为“布哈林集团的失败”,同时被免去《真理报》总编辑的职务。

1929年6月19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次扩大全会上,他被免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的职务。

1929年11月17日,他被免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职务。但布哈林最终向斯大林及其支持者认输,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宣布他将“与一切背离党总路线的行为,尤其是与右倾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同一年,改任苏联最高国民经济会议主席团委员兼科学技术部部长。

1930年,兼任历史知识委员会主席。

1932年,调入苏联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工作。同一年,兼任苏联科学院科学技术历史所所长。

1934年2月26日,任《消息报》总编辑。

1936年2月,他被党中央委员会派往国外购回有关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原始资料。同一年,在第一次莫斯科审判期间,布哈林就被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指控创建了一个“右派集团”。而该指控刚开始并没有对布哈林产生影响,甚至苏联检察机关宣布停止了对布哈林、李可夫等人的调查。

1937年1月,在第二次莫斯科审判中,布哈林再次被人声称从事阴谋活动,而党内和媒体关于布哈林的批判也随之开始。

1937年2月,布哈林以绝食的方式来抗议这些指控。同月,他在中央委员会全会上被开除了党籍。2月27日,布哈林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

1937年5月21日,苏联科学院召开全体会议剥夺了布哈林的苏联科学院院士头衔。

1938年3月13日,他在第三次莫斯科审判上受审并被判处极刑。15日,他在科穆纳尔卡刑场被杀害。

1956年4月至12月,苏共中央主席团组成特别委员会研究布哈林一案,但特别委员会认为布哈林“长期反苏抵抗”而拒绝为布哈林平反。

1988年,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布哈林被平反并恢复党籍、苏联科学院院士头衔。

俄共(布)—联共(布)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29年11月被免去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23年9月增选为十二届中央组织局候补委员。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