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卢斯
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卢斯[1](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1890年9月23日—1957年2月1日),德国军事统帅,德意志族,黑森-拿骚省古克斯哈根人,1910年2月入伍,恩格尔斯军校毕业,陆军元帅军衔。
生平[编辑]
1890年9月23日,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卢斯生于黑森-拿骚省古克斯哈根的一个农村救济机构出纳员家庭,在其父亲恩斯特·保卢斯在卡塞尔当办事处会计师后,他随家庭也搬迁到那里并在当地威廉中学就读。
1909年,因为申请进入帝国海军服役被拒,因此到马尔堡腓力大学攻读法律学。
1910年2月18日,从大学入伍,编入普鲁士陆军第111“路德维希·威廉藩侯”步兵团,其间在恩格尔斯军校进修,后担任该团第3营副官。
1914年8月6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随部队被派往西线战场,参加了攻打孙德高和贝尔福的战斗。次月中旬,又随部队参加攻打法军梅斯要塞的行动。
1914年10月8日,染病,随后长期在后方治疗。
1915年,在完全康复后,在第2猎兵团担任勤务军官,后担任营部副官。同年5月,他的部队编入阿尔卑斯军团,在南蒂罗尔与意军交战,之后又随部队参加了在塞尔维亚和北马其顿的战斗。
1916年3月,他随部队再次回到西线,先后参加了在香槟、凡尔登和阿尔贡的一系列战役。同年9月,被调往罗马尼亚战场。
1917年5月,他随部队在孚日山脉活动。同年9月,又参加了伊松佐河战役。
1918年春,随部队调往佛兰德斯参战,其间升任该团负责情报的第三参谋官。同年5月,任第48预备步兵团参谋。
1918年底,在德国战败后,他参加东部边境的自由军团。次年,编入魏玛防卫军,并担任底14步兵团副官。
1924年,任驻斯图加特的第13步兵团参谋长官,随后担任该团的连长。
1927年,任所在部队的战术教官。
1931年2月,任柏林军校教官,教授战术和战争史等课程。
1934年4月,任第3摩托化车辆营营长。
1935年9月,随着纳粹党上台后重整军备,保卢斯因此被任命为摩托化部队参谋长,并对国防军坦克装备的制造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9年初,任第16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第10集团军参谋长,协助集团军司令官瓦尔特·冯·赖歇瑙执行了在波兰战役中的行动。
1939年10月10日,任第6集团军参谋长,此后又负责了部队在西方战役中的行动。
1940年9月3日,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军需长官,参与了“巴巴罗萨行动”作战计划的制定工作。其间,他参加了多次与德国盟友的军事谈判,协调对苏进攻作战的准备活动,还被派往北非,监督德国非洲军团的作战行动。
1942年1月5日,在冯·赖歇瑙推荐下,任第6集团军司令。随后,他成功指挥部队在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中击退红军的进攻,并对红军进攻部队造成重大打击。
1942年7月23日,在德军实施夺取顿巴斯和高加索的“蓝色行动”后,他率部单独向斯大林格勒进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初期,他就意识到第6集团军难以攻占这座城市,而他的部队则在城中与红军守城部队陷入苦战,在兵力和补给都很缺乏的情况下,德军无法彻底攻占斯大林格勒。
1942年11月19日至20日,苏军发动了名为“天王星行动”的大规模攻势,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面实施合围,并包围第6集团军。但由于希特勒严令禁止第6集团军突围,要求其在任何情况下固守待援,因此保卢斯只能继续在斯大林格勒指挥部队坚守阵地。
1943年1月10日,苏军开始了对第6集团军的总攻。同月30日,在第6集团军陷入全军覆没的绝望之际,他得知被希特勒晋升为陆军元帅,以此暗示他自杀殉国。
1943年1月31日,他向苏联红军无条件投降。次月20日,转送至克拉斯诺戈尔斯克的第27战俘营关押,随后又关押在苏兹达尔第160战俘营和伊万诺沃州的第5110/48战俘营。
1944年7月,经过苏联政府多次游说以及他本人对希特勒的深恶痛绝,他决定加入自由德国全国委员会,并签署了一份呼吁德国人推翻希特勒的倡议书。
1946年2月,他在苏联保证下作为检方证人出庭纽伦堡审判,此后仍一直滞留在苏联,未能回国。
1953年10月26日,经苏联政府批准,他最终回到德国。随后,在民主德国政府安排下,居住在德累斯顿,并以兵营人民警察学院战争史研究委员会主任的职务赋闲。
1955年,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因此退出了社会活动。
1957年2月1日下午,在德累斯顿别墅中逝世。
军衔[编辑]
- 少尉,1911年8月15日
- 中尉,1915年
- 上尉,1917年
- 少校,1931年
- 上校,1935年
- 少将,1939年5月
- 中将,1940年8月
- 装甲兵上将,1942年1月1日
- 大将,1942年11月30日
- 陆军元帅,1943年1月30日
荣誉[编辑]
参考[编辑]
- ↑ Friedrich Paulus.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