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支那方面军”
来自阅兵百科
“北支那方面军”“支那”系日本二战时期对中国的蔑称(日语:北支那方面軍),系日本于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组建的一支方面军级的军事单位,又称“华北方面军”,1937年8月31日,司令部设置于北平(今北京),全权负责日本在华北的战事。兵力最高峰期间下辖3个军和诸多独立单位,约25万兵力,通称号为“甲”。[1]1939—1943年每年均进行治安肃正和大规模“扫荡”作战,实行三光政策,残杀中国人民,罪行累累。日本投降后,该方面军司令部于1945年9月10日废止。
历史沿革[编辑]
卢沟桥事变后成立“北支那方面军”。1937年8月31日,在“支那驻屯军”改编为第一军和第二军组建后,方面军司令部设置于天津,管辖这些部队。11月,直属于大本营。1938年1月迁往北京,1939年9月隶属于新成立的“支那派遣军”。在北京,负责“培育和加强”华北蒙疆地区的地方政府并保障该地区的安全。战争结束时的军事指挥官是下村定大将,由于下村8月19日被任命为陆军大臣,后由驻蒙军根本博中将兼任。战争结束后,他负责华北和蒙疆地区部分地区的所有没收行动以及日本军民人员回国的运输工作。根本于9月10日出任日军战后联络部(北)平(天)津保(定)地区联络部主任,第11战区司令官孙连仲负责接受投降事务。1945年11月后,部分部队返回日本并多次复员,剩余部队在天津等地从事复员支援行动。该部队最后的主力人员于1946年6月29日从北京出发,30日在天津货站集结。8月10日从天津出发,在塘沽登船,11日离开塘沽,21日抵达佐世保,复员。10月1日完成复员。[1]
指挥机关[编辑]
- 历任司令官
- 寺内寿一大将: 1937 年8月26日—1938年12月9日
- 杉山元大将: 1938年12月9日-1939年9月12日
- 多田骏中将: 1939年9月12日-1941年7月7日
- 冈村宁次大将:1941年7月7日—1944年8月25日
- 冈部直三郎大将: 1944年8月25日—1944年11 月22日
- 下村定中将: 1944年11月22日—1945年8月19日
- 根本博中将: 1945年8月19日一复员
- 历任参谋长
- 冈部直三郎少将:1937年8月26日—1938年7月15日
- 山下奉文少将: 1938年7月15日-1939年9月23日
- 笠原幸雄少将: 1939年9月23日-1941年3月1日
- 田边盛武中将: 1941年3月1日-1941年11月6日
- 安达二十三中将: 1941年11月6日-1942年11月9日
- 大城户三治中将:1942年11月9日—1944年10月14日
- 高桥坦少将: 1944年10月14日一投降
下辖部队[编辑]
- 1937年9月
- 第1军
- 第6师团
- 第14师团
- 第20师团
- 野战重炮兵第1旅团
- 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
- 野战重炮兵第3联队
- 第2军
- 第10师团
- 第16师团
- 第108师团
- 方面军直辖
- 第5师团
- 第109师团
- “支那驻屯混成旅团”
- 第1军
- 1940年8月
- 第1军
- 第36师团
- 第37师团
- 第41师团
- 独立混成第3旅团
- 独立混成第4旅团
- 独立混成第9旅团
- 独立混成第16旅团
- 第12军
- 第21师团
- 第32师团
- 独立混成第5旅团
- 独立混成第6旅团
- 独立混成第10旅团
- 驻蒙军
- 第26师团
- 独立混成第2旅团
- 骑兵集团
- 方面军直辖
- 第27师团
- 第35师团
- 第110师团
- 独立混成第1旅团
- 独立混成第7旅团
- 独立混成第8旅团
- 独立混成第15旅团
- 第1军
- 1945年8月
- 第1军
- 第114师团
- 独立混成第3旅团
- 独立歩兵第10旅团
- 独立歩兵第14旅团
- 第12军
- 第110师团
- 第115师团
- 战车第3师团
- 骑兵第4旅团
- 驻蒙军
- 第118师团
- 独立混成第2旅团
- 第43军
- 第47師团
- 独立混成第5旅团
- 独立歩兵第1旅团
- 方面军直辖部队
- 独立混成第1旅团
- 独立混成第8旅团
- 独立混成第9旅团
- 独立歩兵第2旅团
- 第1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