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德国军事家,德意志族,西普鲁士省库尔姆人,1907年2月入伍,普鲁士中央武备学校毕业,大将军衔。
他曾担任陆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1944年7月至1945年3月)、装甲兵总监(1943年3月至1944年7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装甲兵的主要军事领导人,并为二战重要军事学说——“闪电战”的创立者。
生平[编辑]
1888年6月17日,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生于西普鲁士省库尔姆的一个军官家庭,其父亲弗里德里希·古德里安为普鲁士中将。
1901年4月1日,海因茨·古德里安进入卡尔斯鲁厄武备学校学习,后又转入柏林的普鲁士中央武备学校。
1907年2月,在父亲麾下的汉诺威第10猎兵营中服役。其间,在梅斯军校接受短期训练。
1912年,调入驻科布伦茨的第3电报营服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他继续在通讯部队服役,参加了马恩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在战争结束时,他在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任职。此后,他又在自由军团中作为参谋官,参加了在波罗的海沿岸对抗红军的作战。
在编入魏玛防卫军后,任第10猎兵营的连长,后又在斯德丁军官学校担任战术和军史系讲师。
1927年,任陆军运输局司令兼柏林摩托化运输部队战术监察员。在任上,他收集掌握了有关坦克战术的资料并多次受邀参观他国的坦克兵演练。
1929年,他在访问斯德哥尔摩期间第一次驾驶了坦克。虽然《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军队拥有坦克,但他通过拖拉机、坦克假车等设备训练坦克手。
1932年,被派往苏联,任喀马坦克学校校长,监督该校秘密培训坦克手的活动。
1935年10月15日,在希特勒重整军备后,任第2装甲师师长。该师为德国国防军首批组建的三个装甲师之一。
1937年,发表著作《注意——坦克!》一书,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坦克在步兵和飞机近距离支援下集中使用的战术(后被称作闪电战)。此外,还考虑到机枪的威胁性,该书反对继续使用骑兵,并主张用机械化步兵取代骑兵。该书激起了希特勒对装甲兵和航空兵的高度重视,为德军在二战初期使用装甲兵击败波兰和法国军队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8年2月4日,任第16军军长,该军包括德军最先组建的三个装甲师。此后,他指挥该部队参加了占领奥地利和苏台德地区的军事行动。
1938年11月20日,任快速兵团司令。
1939年7月1日,任第19军军长。在入侵波兰期间,他率部从波美拉尼亚穿过波兰走廊进入东普鲁士境内(见突丘拉森林战役),随后一路向东,推进至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与西进的苏联军队相遇。
1940年5月至6月,在西方战役期间,他的部队作为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的一部分,翻越阿登地区,攻占色当并强渡默兹河,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地区,从而切断了法军主力与英国远征军及部分法军之间的联系。其间,他还因不顾侧后方空虚而长途行军,被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短暂地解除指挥权。在敦刻尔克战役后,他的装甲军被扩编为装甲集群(后番号改为第2装甲集群),继续指挥部队从法国北部一路推进至瑞士边境,包围了在马奇诺防线的法军。
1940年6月底,他随部队调回国内,后又部署在波兰境内,参与制定针对苏联的军事作战计划。
1941年夏,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他指挥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实施迅猛的纵深推进,为德军在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和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取胜发挥了重大作用。
1941年8月23日,希特勒亲自在拉斯滕堡的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命令他南下支援南方集团军群,参加了基辅战役,从而与第1装甲集群完成了对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的合围。
1941年10月5日,任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并指挥部队从格卢霍夫向布良斯克和奥廖尔发起进攻,意图从南面迂回莫斯科,但他的部队最终被苏联军队阻截在图拉附近。随着苏军转入反攻,他为减少部队损失违抗希特勒和新任集团军群总司令的命令,让第2装甲集团军后撤。
1941年12月26日,他被解除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的职务。
1943年3月1日,被希特勒复职,并担任装甲兵总监。在该职务上,他与军备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合作,意图实现希特勒下令将装甲车辆产量增加四倍的目标。
1944年7月21日,在七二〇事件后,任陆军总参谋长。为应对日益恶化的战场形势,他提议组建“国土突击队”,保卫东部边境,该计划后来被扩大为一个全国性民兵组织,即人民冲锋队。与此同时,他还主张在东线建立强大的防御工事体系,将“整个德国必须立即变成一个统一的、纵深防御的堡垒”来遏制红军。
1945年3月28日,被免去陆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1945年5月10日,他被美军俘虏。
1948年6月17日,获释。此后,在德国国防部担任顾问工作。
1954年5月14日,在巴伐利亚州施旺高逝世,之后葬于戈斯拉尔的家族墓地中。
军衔[编辑]
- 少尉,1908年1月27日
- 中尉,1914年11月8日
- 上尉,1915年12月18日
- 少校,1927年2月1日
- 中校,1931年2月1日
- 上校,1933年10月1日
- 少将,1936年8月1日
- 中将,1938年2月10日
- 装甲兵上将,1938年11月20日
- 大将,1940年7月19日
荣誉[编辑]
- 二级铁十字勋章,1914年9月17日
- 二级佩剑骑士弗里德里希勋章
- 一级铁十字勋章,1916年11月8日
- 世界大战荣誉十字勋章,1934年
- 二级司令官阶萨克森-恩内斯廷公爵府邸勋章(1935年7月1日)
- 纪念1938年3月13日奖章
- 纪念1938年10月1日奖章
- 二级铁十字扣章(1939年9月5日)
- 一级铁十字扣章(1939年9月13日)
- 骑士铁十字勋章(1939年10月27日)
- 橡树叶级骑士铁十字勋章(1941年7月17日)
-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国防军长期服役奖章
参考[编辑]
- ↑ Heinz Guderian.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