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虎山

来自阅兵百科
方虎山

方虎山是否为真名存疑(1916—?),曾用名李天夫。朝鲜军事家、战术家、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朝鲜族,咸镜北道人,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1945年10月转入朝鲜劳动党,朝鲜独立同盟成员,双重共和国英雄,中将军衔。

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祖国解放战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66师(前身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四师)政委、朝鲜人民军第6师团师团长。

生平[编辑]

1937年,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39年回到中国,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干部训练队东北干部训练班里学习。

1942年初,根据上级的指示,到延安海外研究班学习。

1945年8月下旬,方虎山等人编入朝鲜义勇军延安部队,奔赴东北,任第一支队政委兼朝鲜独立同盟南满工作委员会书记。期间他带领部队多次镇压了国民党反动派与日本残兵勾结的暴动,并肃清了当地的匪患。他培养的一大批朝鲜族革命干部和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地方民主政权,为巩固和扩大南满根据地做出了很大贡献。显然,这也为建国后在南满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民族自治政权奠定了基础。

全面内战爆发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四师政委,参加了辽沈战役中围困长春和解放沈阳的战斗。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独立四师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66师,直属于东北军区,方虎山仍任师政委。

1949年7月20日,方虎山随师编入朝鲜人民军,116师被改编为朝鲜人民军第6师团,方虎山被任命为少将师团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第6师团南下参加了解放晋州的战役,重创了美军和韩军。但仁川登陆后,被联合国军大规模反击和包围,但在方虎山的机智果断指挥下最终余部两千多人突围。

1950年11月15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双重共和国英雄”称号,成为朝鲜的第一个双重共和国英雄,并晋升中将。同年被任命为第5军团中将军团长,率领部队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第三次战役,包括强渡洛东江和攻打血染岭的战斗。但在战争中,因军事理论其与上级发生了矛盾,使他遭到了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的批评。

1952年,任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部队组成的朝鲜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所属实为后备部队,实际上被赋闲置散。

战后任某军事综合大学的总长。

1955年4月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方虎山被打为“反党宗派分子”开除出党,并被解除了一切职务。此后销声匿迹。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