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إسلامية الموريتانية、法语:République islamique de Mauritanie),简称毛里塔尼亚(阿拉伯语:موريتانيا、法语:Mauritanie)。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与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马里和塞内加尔接壤。2023年统计人口为492万,总体上分为摩尔族和黑非民族(非洲黑人)两大类。摩尔族中白摩尔人(阿拉伯-柏柏尔血统)占30%,具有阿拉伯文化语言传统的哈拉廷人(又称黑摩尔人)占40%,非洲黑人占30%。主要黑非民族是图库勒族、颇耳族、索宁克族、沃洛夫族和班巴拉族。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法语为通用语言。民族语言有哈桑语、布拉尔语、索宁克语和沃洛夫语。约96%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1]
地理[编辑]
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西濒大西洋,海岸线全长667公里。属热带沙漠性气候,高温少雨。年平均气温约25℃。
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探明储量为60亿吨,预计潜力为140亿吨。其他资源储量:铜矿2800万吨,石膏约40亿吨,磷酸盐1.4亿吨,黄金3500万盎司吨。渔业资源丰富,储量为400万吨。石油储量约为1.2亿桶。天然气储量约100万亿立方英尺。森林总面积47440公顷。
毛现有可耕地面积53.5万公顷,其中13.5万公顷为灌溉田,35万公顷为雨水田,5万公顷为绿洲。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9%,主要农作物有高粱、水稻、小米、玉米、小麦、大麦、豆类、椰枣等。农业靠天吃饭,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毛粮食自给率35%,每年需大量进口粮食,并需国际援助。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主要畜养羊、牛和骆驼。目前牲畜总数存栏量羊1633.3万只,骆驼134.2万头,牛200万头。毛海域是西非渔场重要组成部分,渔业是毛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年捕捞量超过150-180万吨,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约6%,渔业出口占毛出口总额的26%。
交通不发达。只有一条长675公里的铁路,主要承担铁矿砂运输。公路作为主要交通方式,承担了90%的客运和80%的货运。国内公路网总长约11000公里,总体路况堪忧,其中铺面道路仅为5935公里。
国旗与国徽[编辑]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为绿色,中央为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黄色五角星。毛里塔尼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绿色是穆斯林国家喜爱的颜色,新月和五角星是穆斯林国家的标志,象征繁荣和希望。为绿底黄色星月。上下两端各有一条红色条纹,红色代表了反抗殖民主义斗争中斗士的鲜血。[2]
国徽采用国玺的图案。为圆形,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小圆面上有一弯新月和一颗五角星,象征毛里塔尼亚为伊斯兰国家。新月前有一颗棕榈树和两棵玉米穗叶,象征该国的农作物。大圆面周围分别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写着“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