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来自阅兵百科
大小无更改 、 2024年5月13日 (一) 08:42
文本替换 - 替换“最高统师部”为“最高统帅部”
在白俄罗斯一带防守的德军包括[[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纳粹德国)|第16集团军]]右翼部队;[[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为[[恩斯特·威廉·伯恩哈德·布施|恩斯特·布施]][[德国元帅|元帅]],6月28日起为[[瓦尔特·莫德尔]]元帅),下辖[[第4集团军(纳粹德国)|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纳粹德国)|第9集团军]]、[[第2集团军(纳粹德国)|第2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团军]]左翼部队。德军总兵力为63个师又3个旅,共120万人,9500余门火炮、900辆坦克和突击炮、约1350架飞机。德军还依托野战工事和天然条件,建立了纵深达250—270公里的梯次配置防线,以中央集团军群为主力固守白俄罗斯突出部。<ref name="苏联军事百科全书 76" />
[[最高统师部大本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和各[[方面军]]司令部早在1944年春便开始计划和准备白俄罗斯战役。战役目的是消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并解放白俄罗斯。[[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根据军事政治形势和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建议拟制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Багратио́н»)的战役计划。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最终在5月23日定下来在白俄罗斯实施战略性进攻战役的具体方案,战役计划在6个不同地段同时发动进攻突破敌军防御,在维捷布斯克—博布鲁伊斯克一带合围并歼灭德军侧翼部队,歼灭其奥尔沙和莫吉廖夫一带的部队,最后以3个方面军的兵力实施总攻,在[[明斯克]]附近合围并彻底歼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部队。此后,红军各部继续向西突击,扩宽正面战线,推进至苏联西部国界。与此同时,[[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三方面军]]应利用红军在白俄罗斯的战果转入进攻。为了歼灭在白俄罗斯的德军,红军动用了[[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司令员为[[伊·赫·巴格拉米扬]][[大将(苏联)|大将]]),[[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司令员为[[伊·丹·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苏联)|上将]]),[[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司令员为[[格·费·扎哈罗夫]][[上将(苏联)|上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为[[康·康·罗科索夫斯基]][[大将(苏联)|大将]]),此外还包括新组建的[[波兰第1集团军]](司令员为[[斯·吉·波普拉夫斯基]][[中将]])以及[[第聂伯河区舰队]]。红军的4个方面军总共下辖19个[[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共166个师、12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21个独立步兵旅、坦克旅和机械化旅,总兵力达140余万人、3.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5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000余架飞机。此外,[[红军远程航空兵]]、[[红军国土防空兵]]以及白俄罗斯游击队一并配合参加作战。[[苏联元帅]][[格·康·朱可夫]]和[[亚·米·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各方面军的行动。在战役准备阶段,各方面军按照总参谋部的安排采取了广泛的战略伪装和欺骗措施,例如在[[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辖区实施了大规模军事演习,在白俄罗斯隐蔽军事变更部署,从而使[[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法西斯德军统帅部]]深信苏联红军仍将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大规模战役,而将其3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中的24个集中在普里皮亚季河以南。<ref name="苏联军事百科全书 76" />
==战役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