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共和国
黎巴嫩共和国(الجمهورية اللبنانية),统称黎巴嫩(لُبْنَان)。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北部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2024年人口统计为约607万。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法语有政府工作语言的地位、并通用英语。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首都贝鲁特,人口约200万。[1]
黎巴嫩暂无稳定中央政府,现政府仅为看守政府。
地理[编辑]
国土面积10452平方公里,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公里。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境内的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沿海一带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冬季温暖,高山地区积雪可达4-6个月,大部分地区10-4月为雨季。沿海平原和贝卡谷地7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2℃,1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7℃和2℃。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山区为1200毫米以上。
国内矿产资源少,且开采不多。矿藏主要有铁、铅、铜、褐煤和沥青等。
农业欠发达。贝卡谷地为黎主要农业区,可耕地面积占黎全国的52%。农产品以水果和蔬菜为主。黎粮食生产落后,主要靠进口,作物有大麦、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烟草、甜菜、橄榄等。近年来,黎葡萄种植业发展很快。
公路贯穿全境,全长约7300公里,其中高速或快速公路约530公里。公路在内战、黎以冲突期间均遭严重破坏,修复工作进展缓慢。黎车辆总数约为160万辆,平均每2.5人拥有一辆汽车,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前列。铁路全长402公里,全部为国有,除贝鲁特—谢卡段外,其余因战乱破坏而被废弃。
全国分8个省:贝鲁特省、山区省、北方省、南方省、贝卡省、纳巴蒂耶省、阿卡省、巴尔贝克—希尔米勒省。
国旗国徽[编辑]
国旗旗面上下为红色,中间为白色。白色部分中央是一棵《圣经》中提及的黎巴嫩雪松。红色象征自我牺牲,白色象征和平,雪松代表挺拔强劲的力量及纯洁、永存。
国徽呈盾形。由斜置的国旗图案构成。国徽基部的白色饰带上,分别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写着“黎巴嫩共和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