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标签移动网页编辑 移动版编辑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 照片说明 = 粟裕大将
 
| 照片说明 = 粟裕大将
 
}}
 
}}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侗族,湖南省会同人,1926年参加革命工作,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湖南第二师范毕业,大将军衔。
+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ref>[http://daj.lishui.gov.cn/art/2023/8/7/art_1229738661_10661.html 粟裕(1907-1984)(三个时期)].丽水市档案馆,2023年8月7日</ref>,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侗族,湖南省会同人,1926年参加革命工作,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湖南第二师范毕业,大将军衔。
  
 
他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9月至1983年6月)、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年10月至1958年9月)、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1972年10月至1983年1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达22年人民革命战争的全过程,长期在一个独立的游击区域或战略方向、战略区担任主要指挥员,以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而扬名中外,享有“常胜将军”的美誉。
 
他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9月至1983年6月)、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年10月至1958年9月)、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1972年10月至1983年1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达22年人民革命战争的全过程,长期在一个独立的游击区域或战略方向、战略区担任主要指挥员,以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而扬名中外,享有“常胜将军”的美誉。
第23行: 第23行:
 
为了迎接对日寇的大反攻,1944年底,粟裕同志奉命率第一师主力渡江南下,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浙区党委书记,巩固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创了浙西抗日根据地,出色地指挥了天目山三次反顽自卫战。日本投降后,奉命率部北撤。<ref name="光荣战斗的一生"/>
 
为了迎接对日寇的大反攻,1944年底,粟裕同志奉命率第一师主力渡江南下,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浙区党委书记,巩固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创了浙西抗日根据地,出色地指挥了天目山三次反顽自卫战。日本投降后,奉命率部北撤。<ref name="光荣战斗的一生"/>
  
抗战胜利后,粟裕同志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面对内战危机,他保持了高度警惕。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同年7月,国民党军以4倍于我的兵力进攻苏中解放区。粟裕同志和谭震林同志一起,指挥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在同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较量中,凭借解放区的有利条件,他指挥正确,勇敢灵活,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经过一个半月的连续作战,歼敌6个半旅,赢得了初战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并为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ref name="光荣战斗的一生"/>
+
抗战胜利后,粟裕同志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面对内战危机,他保持了高度警惕。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同年7月,国民党军以4倍于我的兵力进攻苏中解放区。粟裕同志和[[谭震林]]同志一起,指挥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在同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较量中,凭借解放区的有利条件,他指挥正确,勇敢灵活,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经过一个半月的连续作战,歼敌6个半旅,赢得了初战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并为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ref name="光荣战斗的一生"/>
  
 
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由[[陈毅]]同志统一领导。粟裕同志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共歼敌3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1947年1月,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同志任司令员,粟裕同志任副司令员。他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莱芜战役。当敌南北对进,企图在临沂地区与我决战时,我以一部钳制南线之敌,主力星夜兼程北上,抓住并迅速歼灭了敌李仙洲集团,以我方损失仅为敌军十分之一的代价,创造了3天之内歼敌7个师的新纪录。<ref name="光荣战斗的一生"/>
 
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由[[陈毅]]同志统一领导。粟裕同志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共歼敌3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1947年1月,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同志任司令员,粟裕同志任副司令员。他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莱芜战役。当敌南北对进,企图在临沂地区与我决战时,我以一部钳制南线之敌,主力星夜兼程北上,抓住并迅速歼灭了敌李仙洲集团,以我方损失仅为敌军十分之一的代价,创造了3天之内歼敌7个师的新纪录。<ref name="光荣战斗的一生"/>
第37行: 第37行:
 
南京、上海解放后,粟裕同志仍以主要精力辅助[[陈毅]]同志,指挥第三野战军肃清浙、闽残敌。他还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长、军管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ref name="光荣战斗的一生"/>
 
南京、上海解放后,粟裕同志仍以主要精力辅助[[陈毅]]同志,指挥第三野战军肃清浙、闽残敌。他还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长、军管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ref name="光荣战斗的一生"/>
  
1949年10月,粟裕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1年11月任军委副总参谋长。12月,粟裕到北京就职,分管作战、训练、军校、海军、空军和陆军特种兵等部门的工作。1954年11月,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总参谋部工作期间,粟裕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深入研究国防战略,制定作战计划,探索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和国家战备等问题,提出诸军种、兵种建设方针和富有战略创见的设想,使总参谋部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1952年,他在《确定战略方针制定国防建设计划》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应当首先确定国家的战略方针,并以此制定国防建设计划的重要思想,始终强调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1956年,中央军委确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他为具体贯彻这一方针,提出和实施了全国积极防御体系的建设。他致力于未来反侵略战争指导规律的探讨和研究,认为应根据新情况,研究新的作战形式,提出了原子武器威胁下我军的作战指导思想,领导草拟了作战预案。他陆续提出关于诸军兵种建设的指导思想、重点和途径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得到中央军委的重视与采纳。在向中央军委呈送的《在原子时代关于陆海空军军事建设方针的建议》中,他提出,建设一支比较强大的空军和防空力量,应成为全军建设的中心环节;建议目前海军建设应以鱼雷快艇、潜艇和水鱼雷轰炸机为重点,等等。为了适应现代作战的需要,他力主我军必须实行统一编制、统一装备、统一训练、统一纪律、统一制度,并积极参与领导了我军的正规化建设。<ref name="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关泠, 金立昕. [https://www.dswxyjy.org.cn/n1/2019/0228/c423732-30947258.html 军事家粟裕]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017年9月29日</ref>
+
1949年10月,粟裕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1年11月任军委副总参谋长。12月,粟裕到北京就职,分管作战、训练、军校、海军、空军和陆军特种兵等部门的工作。1954年11月,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总参谋部工作期间,粟裕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深入研究国防战略,制定作战计划,探索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和国家战备等问题,提出诸军种、兵种建设方针和富有战略创见的设想,使总参谋部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1952年,他在《确定战略方针制定国防建设计划》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应当首先确定国家的战略方针,并以此制定国防建设计划的重要思想,始终强调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1956年,中央军委确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他为具体贯彻这一方针,提出和实施了全国积极防御体系的建设。他致力于未来反侵略战争指导规律的探讨和研究,认为应根据新情况,研究新的作战形式,提出了原子武器威胁下我军的作战指导思想,领导草拟了作战预案。他陆续提出关于诸军兵种建设的指导思想、重点和途径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得到中央军委的重视与采纳。在向中央军委呈送的《在原子时代关于陆海空军军事建设方针的建议》中,他提出,建设一支比较强大的空军和防空力量,应成为全军建设的中心环节;建议目前海军建设应以鱼雷快艇、潜艇和水鱼雷轰炸机为重点,等等。为了适应现代作战的需要,他力主我军必须实行统一编制、统一装备、统一训练、统一纪律、统一制度,并积极参与领导了我军的正规化建设。<ref name="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关泠, 金立昕. [https://www.dswxyjy.org.cn/n1/2019/0228/c423732-30947258.html 军事家粟裕]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017年9月29日</ref>
  
 
1956年11月,他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58年在所谓的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的批评。同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他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在军事科研领导岗位上,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继承、丰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敏锐关注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反侵略战争的需要,探讨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规律。他参与领导了军事科学院的创建和军事科研方针、原则、方法的制定,建设了一支学术科研队伍,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在他担任军事科学院领导职务的20多年中,军事科学院编写了合成军队各级战斗条令和战役学,修订了共同条令,并在战史、外军、政治工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为加速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高我军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水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f name="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1956年11月,他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58年在所谓的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的批评。同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他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在军事科研领导岗位上,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继承、丰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敏锐关注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反侵略战争的需要,探讨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规律。他参与领导了军事科学院的创建和军事科研方针、原则、方法的制定,建设了一支学术科研队伍,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在他担任军事科学院领导职务的20多年中,军事科学院编写了合成军队各级战斗条令和战役学,修订了共同条令,并在战史、外军、政治工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为加速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高我军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水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f name="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第56行: 第56行:
 
*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9月23日)<ref name="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 />
 
*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9月23日)<ref name="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 />
 
* [[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9月23日)<ref name="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 />
 
* [[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9月23日)<ref name="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 />
* [[国旗勋章(朝鲜)|国旗勋章]]([[朝鲜]],1978年8月31日)<ref>金日成主席接见我军事友好代表团 康良煜副主席向代表团成员授勋. 人民日报, 1978年8月31日第5版</ref>
+
* [[国旗勋章(朝鲜)|一级国旗勋章]]([[朝鲜]],1978年8月31日)<ref>金日成主席接见我军事友好代表团 康良煜副主席向代表团成员授勋. 人民日报, 1978年8月31日第5版</ref>
  
 
==参考==
 
==参考==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
 +
==相关内容==
 +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分类:中国人物]][[分类:侗族]][[分类:中国革命家]][[分类:中国军事家]]
 
[[分类:中国人物]][[分类:侗族]][[分类:中国革命家]][[分类:中国军事家]]
 
[[分类:1907年生]][[分类:8月10日生]][[分类:1984年卒]]
 
[[分类:1907年生]][[分类:8月10日生]][[分类:1984年卒]]
[[分类:大将(中国)]]
+
[[分类: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
 
[[分类:一级八一勋章]][[分类: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分类:一级解放勋章]]
 
[[分类:一级八一勋章]][[分类: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分类:一级解放勋章]]

2024年9月12日 (四) 00:06的最新版本

粟裕大将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1],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侗族,湖南省会同人,1926年参加革命工作,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湖南第二师范毕业,大将军衔。

他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9月至1983年6月)、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年10月至1958年9月)、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1972年10月至1983年1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达22年人民革命战争的全过程,长期在一个独立的游击区域或战略方向、战略区担任主要指挥员,以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而扬名中外,享有“常胜将军”的美誉。

生平

1907年8月10日,粟裕同志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枫木树脚村。早在少年时期,他就同情劳苦大众,对军阀部队蹂躏百姓的暴行十分痛恨。1926年,他在常德湖南第二男子师范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从事学生运动。1927年“马日事变”后,受到湖南反动当局的通缉,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的教导队,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任学员班长。同年8月,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起义部队进军广东潮汕失败后,他坚决地跟随朱德陈毅同志,历尽艰险,转战粤、闽、赣、湘。当时,全国一片白色恐怖,他丝毫没有动摇对革命的信念,在武平战斗中头部负重伤,仍然以顽强的毅力赶上了部队。大余整编后任连指导员。1928年1月,参加了湘南起义。[2]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红四军,粟裕同志参加了坚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以后,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他历任连长、营长、营党代表、团长、团政委、师长、师政委、军参谋长和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在此期间,他在毛泽东、朱德等同志领导下,通过游击战到运动战的实践,学习领会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和指挥艺术,从基层指挥员锻炼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高级指挥员。[2]

1934年7月,红七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粟裕同志协助军团长寻淮洲同志率部转战闽、浙、赣、皖,在敌人前堵后追的严重情况下,孤军征战,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配合了中央红军主力实施战略转移。同年11月,先遣队到达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与方志敏同志领导的部队会合,继续在赣东北和皖南地区坚持斗争。1935年1月,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失利,粟裕同志率突围部队到达赣东北组成挺进师,任师长,挺进浙南,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浙南是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缺乏党和群众工作的基础,他领导部队适时地实现了从运动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发动和依靠群众,开创了浙南革命根据地,粉碎了敌人无数次的“进剿”和蒋介石嫡系部队两次各约40个团的“围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浙南三年游击战争,迎来了抗日高潮。[2]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同志恢复了同党中央的联系,率主力到达皖南岩寺地区。八省健儿胜利会合,组成新四军,粟裕同志被任命为第二支队副司令员。这时,沪、杭、宁相继失守,他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关于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方针,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敌后,在卫岗首战告捷,打击了日寇凶焰,鼓舞了我士气民心。此后,粟裕同志又率第二支队,进行了小丹阳、横山、官陡门、秣陵关等数十次战斗,并袭击了南京的麒麟门和雨花台,与陈毅同志领导的战斗在茅山地区的第一支队相互呼应,威震江南。1939年11月,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同志任指挥,粟裕同志任副指挥。[2]

1940年7月,粟裕同志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坚决执行了东进北上抗日的方针,率主力渡江北上,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同年十月,盘踞苏北的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阻拦我军东进抗日,集中主力向我黄桥进攻,粟裕同志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著名的黄桥决战,以七千余人的兵力粉碎了数倍于我的顽军的进攻,歼灭了韩顽主力,接着实现了同八路军会师,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2]

皖南事变后,粟裕同志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中区党委书记。他领导苏中军民,在临江濒海、地富人稠、交通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粉碎了敌人频繁残酷的“扫荡”和“清乡”,度过了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坚持和巩固了苏中抗日根据地。1944年春,他适时组织了对日寇的攻势作战,进行了车桥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寇。[2]

为了迎接对日寇的大反攻,1944年底,粟裕同志奉命率第一师主力渡江南下,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浙区党委书记,巩固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创了浙西抗日根据地,出色地指挥了天目山三次反顽自卫战。日本投降后,奉命率部北撤。[2]

抗战胜利后,粟裕同志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面对内战危机,他保持了高度警惕。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同年7月,国民党军以4倍于我的兵力进攻苏中解放区。粟裕同志和谭震林同志一起,指挥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在同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较量中,凭借解放区的有利条件,他指挥正确,勇敢灵活,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经过一个半月的连续作战,歼敌6个半旅,赢得了初战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并为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2]

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由陈毅同志统一领导。粟裕同志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共歼敌3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1947年1月,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同志任司令员,粟裕同志任副司令员。他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莱芜战役。当敌南北对进,企图在临沂地区与我决战时,我以一部钳制南线之敌,主力星夜兼程北上,抓住并迅速歼灭了敌李仙洲集团,以我方损失仅为敌军十分之一的代价,创造了3天之内歼敌7个师的新纪录。[2]

1947年3月,国民党军从全面进攻转入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同年5月,敌军集中第一线的3个兵团共17个整编师(军),从临沂、泰安一线向沂蒙山区发起全线进攻,中路强敌号称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稍向前出,粟裕同志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孟良崮战役,将该敌从敌重兵集团中割裂出来,予以全歼,挫败了敌人的重点进攻,震惊了南京蒋介石集团。[2]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陈毅、粟裕同志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中原,协同晋冀鲁豫野战军作战。1948年5月,中央决定陈毅同志到中原局、中原军区工作,粟裕同志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同年6月,他指挥了豫东战役,在中原野战军密切协同下,攻克河南省会开封,接着围歼援敌于睢杞地区,共歼敌9万余人。由于豫东战役的胜利,使中原、华东战场的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华野外线兵团同山东、苏北兵团会师后,粟裕同志和谭震林同志一起,指挥了济南战役,歼敌10万余人,攻克山东省会济南,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2]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根据毛泽东同志制定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领导下,粟裕、谭震林同志作为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取得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1949年1月,粟裕同志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他参加指挥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追歼逃敌5个军于太湖西岸,解放了杭州。接着他辅助陈毅同志,指挥了淞沪战役,分别围歼负隅顽抗之敌8个军于上海地区,解放了上海。[2]

粟裕同志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曾六次负伤。通过战争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显示出卓越的指挥才能,尤其善于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战功卓著。他能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总是从敌我双方实际情况出发,知彼知己,决心果断,用兵灵活,常能出敌不意,出奇兵或连续转用兵力,判断和掌握对整个战役有决定影响的转折点,达成主要环节上的优势,夺取战役胜利。[2]

南京、上海解放后,粟裕同志仍以主要精力辅助陈毅同志,指挥第三野战军肃清浙、闽残敌。他还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长、军管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2]

1949年10月,粟裕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1年11月任军委副总参谋长。12月,粟裕到北京就职,分管作战、训练、军校、海军、空军和陆军特种兵等部门的工作。1954年11月,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总参谋部工作期间,粟裕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深入研究国防战略,制定作战计划,探索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和国家战备等问题,提出诸军种、兵种建设方针和富有战略创见的设想,使总参谋部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1952年,他在《确定战略方针制定国防建设计划》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应当首先确定国家的战略方针,并以此制定国防建设计划的重要思想,始终强调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1956年,中央军委确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他为具体贯彻这一方针,提出和实施了全国积极防御体系的建设。他致力于未来反侵略战争指导规律的探讨和研究,认为应根据新情况,研究新的作战形式,提出了原子武器威胁下我军的作战指导思想,领导草拟了作战预案。他陆续提出关于诸军兵种建设的指导思想、重点和途径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得到中央军委的重视与采纳。在向中央军委呈送的《在原子时代关于陆海空军军事建设方针的建议》中,他提出,建设一支比较强大的空军和防空力量,应成为全军建设的中心环节;建议目前海军建设应以鱼雷快艇、潜艇和水鱼雷轰炸机为重点,等等。为了适应现代作战的需要,他力主我军必须实行统一编制、统一装备、统一训练、统一纪律、统一制度,并积极参与领导了我军的正规化建设。[3]

1956年11月,他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58年在所谓的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的批评。同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他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在军事科研领导岗位上,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继承、丰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敏锐关注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反侵略战争的需要,探讨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规律。他参与领导了军事科学院的创建和军事科研方针、原则、方法的制定,建设了一支学术科研队伍,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在他担任军事科学院领导职务的20多年中,军事科学院编写了合成军队各级战斗条令和战役学,修订了共同条令,并在战史、外军、政治工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为加速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高我军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水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3]

粟裕在军事科学院任职期间,还先后担任了其他重要领导职务。1967-1968年、1975-1982年他两度担任中央军委常委。1980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他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他在参与党和国家、军队领导工作的同时,时刻不忘对军事理论和现代战争规律进行研究、探索,抱病精心撰写战争回忆录。1979年1月,他先后在军事学院和中央党校作了题为《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的报告,标志着他的军事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他系统阐述了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我军作战指导、战略战术以及战场建设等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具体设想。他的讲话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对当时全军正在进行的战争初期问题的讨论起到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也为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调整和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是粟裕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新时期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粟裕的有关著作粟裕的主要著作有《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军事文集》等。他的军事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指导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对主要由他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部队的建设与发展及作战的胜利起到重要指导作用。[3]

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4]

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军衔

荣誉

参考

  1. 粟裕(1907-1984)(三个时期).丽水市档案馆,2023年8月7日
  2.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光荣战斗的一生——粟裕同志生平事迹. 人民日报, 1984年2月14日第4版
  3. 3.0 3.1 3.2 关泠, 金立昕. 军事家粟裕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017年9月29日
  4. 中共中央、中顾委、中央军委沉痛宣告 党和军队优秀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军事家粟裕同志逝世 尊重粟裕同志生前意愿,决定丧事从简,不举行葬礼. 人民日报, 1984年2月11日第1版
  5. 5.0 5.1 5.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 通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并通过授予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勋章的决议. 人民日报, 1955年9月24日第1版
  6. 金日成主席接见我军事友好代表团 康良煜副主席向代表团成员授勋. 人民日报, 1978年8月31日第5版

相关内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粟裕 徐海东 黄克诚 陈赓 谭政 萧劲光 张云逸 罗瑞卿 王树声 许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