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克雷洛夫
![]() ![]()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克雷洛夫[1](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Крылов,1903年4月16[29]日-1972年2月9日),苏联军事家,俄罗斯族,萨拉托夫省谢尔多布斯克人,1919年入伍,1927年加入全联盟共产党(布),指挥员“射击”进修班毕业,两度苏联英雄(1945年4月19日,1945年9月8日),苏联元帅军衔。
他是伟大卫国战争老兵,担任了数个集团军的参谋长和司令员,参加了保卫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斯大林格勒的战役,在红军进入反攻阶段后,参加了解放白俄罗斯、立陶宛以及攻打东普鲁士的战役。之后,他又参加了解放中国东北的战役。战后,他先后担任了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苏联战略火箭军总司令(1963年3月至1972年2月)。
生平[编辑]
1903年4月16[29]日,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克雷洛夫出生在萨拉托夫省谢尔多布斯克县戈利亚耶夫卡村的一个农村教师家庭。
1918年,加入共青团,任当地共青团组织书记并参加当地的赤卫队组织。
1919年,参加工农红军,被编入南方面军的航空兵师,但很快由于身体原因回家养病。同年4月,重新回到部队,进入萨拉托夫步兵与机枪兵进修班受训。
1920年,被派往第28步兵师担任步兵排排长、半连连长。
1921年,他参加了红军在阿塞拜疆的军事行动和苏格战争。同年,被派往远东,担任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太平洋第1师上乌丁斯基第3团的步兵营营长。
1922年,他参加了攻打斯帕斯克达利尼、乌苏里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战斗。
1923年,任该步兵团副参谋长。
1928年8月,从“射击”进修班毕业。
1929年,任太平洋第1师的步兵团参谋长。
1931年,任布拉戈维申斯克驻垒区的步兵营营长。
1936年,任布拉戈维申斯克驻垒区参谋长。
1939年,任国防、航空与化工联合会斯塔夫罗波尔分部主任。
1941年5月,任位于苏罗边境的敖德萨军区多瑙河驻垒区参谋长。
1941年6月,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他先是指挥部队在驻垒区抵挡进犯的罗马尼亚军队。随着敖德萨告急,他的部队撤离了边境地区。
1941年8月11日,任独立滨海集团军作战处主任。21日,升任集团军参谋长。之后,他参加了保卫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战斗。
1942年1月8日,在保卫塞瓦斯托波尔的战斗中遭到炮火袭击受重伤。3月,在伤势未痊愈的情况下重返战场,直到月底随守军一道撤离塞瓦斯托波尔。之后,在后方休养了一段时间。
1942年8月,任近卫第1集团军参谋长。几天后,被紧急任命为第62集团军参谋长,与瓦·伊·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城中指挥部队,与城中的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1943年10月,任西方面军第5集团军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奥尔沙战役和维捷布斯克战役。随后,他的部队被编入到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
1944年的巴格拉基昂行动中,他指挥集团军向维捷布斯克、奥尔沙、明斯克、维尔纽斯一线推进,解放了数个城市。
1944年10月至12月,由于旧伤复发,在莫斯科接受医治。伤愈后,重返前线,参加了东普鲁士战役。
1945年4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向克雷洛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在战胜德国后,他随第5集团军调往远东并编入远东第一方面军。
1945年8月,参加了苏日战争,指挥部队解放了穆棱、林口和牡丹江市。他因为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色,被第二次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1945年10月,任滨海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1月,任远东军区司令员。
1953年3月,在远东总司令部、远东军区与滨海军区合并后,他改任远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56年1月,任乌拉尔军区司令员。
1957年11月,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
1960年10月,任莫斯科军区司令员。
1963年3月,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苏联战略火箭军总司令,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战略火箭军成为了一支与美国具备对等水平的战略威慑力量。
1972年2月9日,在他得知故友马·瓦·扎哈罗夫元帅去世消息后的第9天病逝,享年69岁,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苏共第二十二届、二十三届、二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八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二届苏俄最高苏维埃代表。[2]
军衔[编辑]
荣誉[编辑]
苏联[编辑]
- 两度苏联英雄(1945年4月19日,1945年9月8日)
- 四枚列宁勋章(1942年10月8日,1945年2月21日,1945年4月19日,1963年3月28日)
- 十月革命勋章(1968年2月22日)
- 四枚红旗勋章(1942年2月10日,1943年2月4日,1944年11月3日,1949年6月20日)
- 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944年7月4日)
- 一级库图佐夫勋章(1943年9月28日)
- 纪念列宁诞辰100周年奖章
- 保卫敖德萨奖章
- 保卫塞瓦斯托波尔奖章
- 保卫斯大林格勒奖章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二十周年纪念奖章
- 战胜日本奖章
- 攻克布达佩斯奖章
- 开垦处女地奖章
- 工农红军二十周年纪念奖章
- 苏维埃陆海军30周年纪念奖章
- 苏联武装力量40周年纪念奖章
- 苏联武装力量50周年纪念奖章
- 金质苏联国徽荣誉武器(1968年2月22日)
国际[编辑]
- 特种大绶云麾勋章(中华民国)
- 苏赫巴托尔勋章(蒙古人民共和国,1971年)
- 二级波兰复兴勋章(波兰人民共和国)
- 司令级国家荣誉军团勋章(法国,1945年)
- 两枚中苏友谊万岁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
- 解放朝鲜奖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
- 战斗友谊奖章(波兰人民共和国)
- 战争十字勋章(法国,1945年)
- 巩固战斗友谊奖章(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参考[编辑]
- ↑ Крылов, 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
- ↑ Дважды Герой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Крылов 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 Герои страны
相关内容[编辑]
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