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1](Вячесла́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Мо́лотов,1890年2月25日[3月9日]—1986年11月8日),原姓斯克里亚宾(Скря́бин),苏联卓越的革命家、政治家,政府首脑,俄罗斯族,维亚特卡省库卡尔卡人,1906年参加革命工作,1906年夏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大帝理工学院毕业,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1946年),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43年)。
他曾担任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主席团)委员(1926年1月至1957年6月)、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1930年12月至1941年5月)、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46年3月至1957年7月)、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42年8月至1946年3月)、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21年3月至1930年12月)、苏联外交部长(外交人民委员)(1939年5月至1949年3月,1953年3月至1956年6月)、苏联国家监察部长(1956年11月至1957年6月),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并参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联成立后,主导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领导苏联的外交工作,为反法西斯同盟战胜纳粹德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是斯大林的核心成员,帮助其夺取了苏联的最高领导权,最终因反对赫鲁晓夫失败而离开苏联的政治舞台。
生平[编辑]
1890年2月25日[3月9日],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斯克里亚宾生于维亚特卡省亚兰斯克县卡尔卡村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是米哈伊尔·普罗霍罗维奇(1856—1923),母亲是安娜·雅科夫列夫娜,他是家中的第六个孩子。他的童年在喀山的一所实科学校读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1906年夏,他在维克托·季霍米尔诺夫的介绍下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参与建立了一个地下学生革命组织。
1909年,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逮捕,然后被流放到沃洛格达。
1911年,从流放地释放并考入彼得大帝理工学院造船系学习,然后又转入经济学系学习。
1912年,布尔什维克党报《真理报》创刊后,他被推荐到报社工作,担任编辑秘书,在报社工作期间,他结识了约·维·斯大林。
1914年秋,在莫斯科从事党组织的重建工作。
1915年,再次被捕并被判处流放至伊尔库茨克省三年。这一年,他开始使用莫洛托夫(Молотов)的笔名,这一笔名本意为铁锤(Молот),在他看来非常贴近工人阶级,而且比他的原名更容易发音。
1916年,从流放地逃亡。同年,他当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俄罗斯局委员。
1917年二月革命后,他当选彼得格勒苏维埃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格勒委员会委员。3月4日,根据党中央委员会俄罗斯局的决定,任《真理报》编辑部编辑。二月革命后,莫洛托夫表示继续发动革命,推翻临时政府,斯大林经常称他是莫洛托什维利(Молотошвили)。
1917年4月24日,他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他在会上被提名进入中央委员会,但未能入选。同年7月26日至8月3日,他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六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他表示应该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1917年10月,任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参加组织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8年,任北部州公社联盟国民经济会议主席。
1919年,任苏俄人民委员会驻伏尔加代表、下诺夫哥罗德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特务部队政委。
1920年9月,任顿涅茨克省党委书记。
1920年11月,任乌克兰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书记。
1921年3月16日,在俄共(布)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当选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责任书记。
1922年4月3日,任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同约·维·斯大林主持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的工作,由此奠定了与斯大林的政治联盟。在列宁逝世后,莫洛托夫支持斯大林扳倒了列夫·托洛茨基、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列夫·加米涅夫等人组成的“联合反对派”。
1926月1月1日,当选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
1928年11月27日,兼任莫斯科省党委第一书记,撤换了省委的4个部长,6个区委书记和99个省委委员。
1930年12月19日,根据联共(布)中央全会的决定,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劳动国防会议主席。莫洛托夫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后,将精力放在经济上面,确保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在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但快速工业化的代价便是损伤了农业,为了保证城市能够足够的粮食供应,莫洛托夫甚至亲自前往南乌克兰监督粮食采购工作,迫使当地强行卖出粮食。
1937年至1938年,他参与了由斯大林发动的大清洗,使苏联人民委员会许多干部受害。
1939年5月3日,兼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撤换了外交人民委员部的部分干部,但没有在外交人民委员部展开恐怖的清洗,同时将安德烈·葛罗米柯等新一代人调入外交人民委员部。
1939年夏,他主持了与英国、法国举行的莫斯科谈判,但这次谈判以失败告终。为了避免英法等国通过“绥靖政策”将祸水东引,莫洛托夫开始与纳粹德国谈判,并最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也成为了苏联新国界线的基础。
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他代表苏联政府与芬兰政府进行了谈判,在红军攻破曼纳海姆防线后,使芬兰接受新的苏芬边界线。
1940年11月,他率苏联代表团访问柏林,期间与阿道夫·希特勒举行了会谈,也同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举行了两次正式会晤,但这次访问没有带来实质性成果。
1941年4月,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他代表苏联与南斯拉夫签订了友好互不侵犯条约,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1941年5月6日,由于斯大林亲自兼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因此改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
1941年6月22日凌晨5点30分,德国驻苏联大使弗雷德里希·冯·舒伦堡通知莫洛托夫,苏德进入战争状态。当天中午12点,莫洛托夫在广播发表了对苏联人民的演讲,该演讲中最著名的一句话便是“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必败!我们必胜!”(«Наше дело правое, враг будет разбит, победа будет за нами!»)。
1941年6月30日,根据联共(布)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人民委员会的决议,任苏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41年7月,莫洛托夫与美国、英国进行了联系,代表苏联政府与斯塔福·克里普斯大使签订了苏英联合抗德协议,该协议成为了建立反希特勒联盟的基础,并且与比利时、挪威、荷兰、捷克斯洛伐克的流亡政府恢复了外交关系。
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莫洛托夫出席了苏美英三国会议,就向苏联提供军事物资的协议达成一致。
1941年10月,他作为国防委员会代表被派往前线,调查红军在维亚济马战役惨败的原因,但主要的决定都是由陪同他的亚·米·华西列夫斯基作的。
194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他乘坐有安德·普赛普驾驶的佩-8经过德国占领区上空飞到苏格兰,与安东尼·艾登签订了英苏同盟条约,然后飞往美国进行了谈判,接着飞到英国再次进行了一次谈判。
1942年8月16日,任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在战争期间,他分管坦克工业和科学教育工作。
1945年,莫洛托夫出席了旧金山会议并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
1946年3月19日,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苏联外交部长,还分管科学、教育、法务工作。
1947年5月30日,任苏联部长会议情报委员会主席,分管苏联外交系统的情报工作。
1949年1月29日,他的妻子波林娜·热姆丘任娜被捕。3月4日,莫洛托夫因此受影响被免去苏联外交部长职务。[2]
1952年10月,在苏共十九大上,当选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以及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3][4]
1953年3月5日,根据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联席会议的决议,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苏联外交部长。[5]同年7月,参加了打倒贝利亚的政变。在外交政策方面,莫洛托夫的观点与赫鲁晓夫相左,莫洛托夫反对将苏军撤出奥地利,反对与南斯拉夫恢复正常关系,反对赫鲁晓夫提出的开垦处女地的农业政策。
1956年6月1日,不再兼任苏联外交部长。[6]
1957年6月,他与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联合,尝试在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罢免赫鲁晓夫的职务,认为赫鲁晓夫违反了列宁主义集体领导制的原则,在经济和外交问题上武断专制。但赫鲁晓夫在朱可夫、米高扬的帮助下迅速召开了中央全会,并将莫洛托夫等人打入“反党集团”,被免去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苏联国家监察部长等职务。[8][9]
1957年8月31日,改任苏联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使。
1960年7月,任苏联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团长。
1961年中旬,他被开除党籍并被免去一切职务。
1963年9月12日,退休。
1984年3月,在理·伊·科索拉波夫的帮助下,莫洛托夫恢复了党籍。[10][11]
1986年11月8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6岁,葬于新圣女公墓。[10]
俄共(布)—联共(布)—苏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至1957年6月)中央委员,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至1957年6月)中央政治局(主席团)委员,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书记、中央组织局委员(至1930年12月)。第十三届至十七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五届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一届、二届、三届、四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荣誉[编辑]
-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43年9月30日)
- 四枚列宁勋章(1940年3月8日,1943年9月30日,1945年11月5日,1950年3月8日[12])
- 荣誉之徽勋章(1954年10月30日)
- 纪念弗·伊·列宁诞辰100周年奖章
- 保卫莫斯科奖章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奖章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忘我劳动奖章
- 劳动元老奖章
- 纪念莫斯科建城800周年奖章
参考[编辑]
- ↑ Молотов, Вячеслав Михайл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
- ↑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任命维辛斯基为外长 孟希科夫为对外贸易部长. 人民日报, 1949年3月9日第3版
- ↑ 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选出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人民日报, 1952年10月17日第1版
- ↑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 选出以斯大林同志为首的主席团和书记处 通过施基利亚托夫同志为联共中央的党务监察委员会主席. 人民日报, 1952年10月18日第1版
- ↑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联席全体会议的决议. 人民日报, 1953年3月8日第1版
- ↑ 莫洛托夫辞去兼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职务 谢皮洛夫被任命为外交部长. 人民日报, 1956年6月3日第1版
- ↑ 莫洛托夫任国家监察部部长. 人民日报, 1956年11月23日第5版
- ↑ 苏共中央全会关于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反党集团的决议. 人民日报, 1957年7月5日第1版
- ↑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撤除马林科夫等三人的政府职务. 人民日报, 1957年7月6日第7版
- ↑ 10.0 10.1 苏联老一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莫洛托夫逝世. 人民日报, 1986年11月12日第1版
- ↑ 莫洛托夫恢复党籍. 人民日报, 1984年7月7日第7版
- ↑ 莫洛托夫荣获列宁勋章. 人民日报, 1950年3月12日第4版
相关内容[编辑]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
---|
列宁 → 李可夫 → 莫洛托夫 → 斯大林 |
苏联外交人民委员 |
---|
托洛茨基 → 契切林 → 李维诺夫 → 莫洛托夫 |
苏联外交部长 |
---|
莫洛托夫 → 维辛斯基 → 莫洛托夫 → 谢皮洛夫 → 葛罗米柯 → 谢瓦尔德纳泽 → 别斯梅尔特内赫 → 潘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