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来自阅兵百科
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国旗
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国徽
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各族人民友谊勋章

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俄语:Тата́рская Автоно́мн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缩写 Тата́рская АССРТАССР;鞑靼语:Татарстан Автономияле Совет Социалистик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缩写 Татарстан АССРТАССР),在1936年12月5日以前国号为鞑靼社会主义苏维埃自治共和国Автономная Татар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1920年5月27日至1992年5月16日期间位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的一个自治共和国,首府位于喀山,在苏联解体后改制为鞑靼斯坦共和国

历史[编辑]

1920年3月22日,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克里姆林宫会见了鞑靼党政领导人布·胡·曼苏罗夫萨希卜-加雷·赛义德-加利耶夫一行,与他们讨论了在鞑靼建立共和国的问题。同年5月27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苏俄人民委员会通过法令,成立鞑靼社会主义苏维埃自治共和国Автономная Татар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1926年3月13日,鞑靼自治苏维埃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了鞑靼社会主义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宪法草案,但该宪法没有得到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批准。

1937年6月25日,鞑靼自治苏维埃第十一次特别代表大会通过了共和国宪法,将国号改为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Тата́рская Автоно́мн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1970年代,卡马汽车厂下卡姆斯克水电站的建成极大促进了该自治共和国的经济发展,而新勘探出的油田也促进了该自治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兴起。

1990年8月30日,鞑靼最高苏维埃单独将国号改为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Тата́рская Автоно́мн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 Республика Татарстан)。次年5月24日,苏俄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鞑靼共和国修改国号的决定。

1992年5月16日,该国国号改为鞑靼斯坦共和国

荣誉[编辑]

行政区划[编辑]

1928年鞑靼行政区划

1920年,鞑靼社会主义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在成立之初下设阿尔斯克、布古利马、布因斯克、莱舍沃、马马德什、缅泽林斯克、斯维亚日斯克、斯帕斯克、捷秋希、奇斯托波尔等10个郡。次年,又增设阿格雷兹、叶拉布加、切尔尼等3个郡。

1924年,自治共和国境内的郡开始逐步改制为区。

1930年7月23日,郡改区的工作最终完成,此时的鞑靼社会主义苏维埃自治共和国下设45个区和1个直辖市(喀山)。此后,该自治共和国的境内的区和直辖市数量开始不断增加。

1948年,该自治共和国境内设有70个区和3个直辖市(喀山泽廖诺多利斯克奇斯托波尔)。

1952年5月8日,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开始引入州一级行政区划,设立了喀山州和奇斯托波尔州,后来又成立了布古利马州。但在斯大林逝世后,州一级行政区划被撤销。此后,该自治共和国境内的区开始逐步合并,区的数量由此减少。

1960年,该自治共和国境内设有48个区和6个直辖市(喀山阿尔梅季耶夫斯克布古利马泽廖诺多利斯克列宁诺戈尔斯克奇斯托波尔)。

1986年,该自治共和国境内设有39个区和10个直辖市。

国旗与国徽[编辑]

国旗

国徽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