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战役”的版本间的差异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德国国防军统帅部|”为“[[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 |
||
第26行: | 第26行: | ||
12月20日,红军开始发动新一轮进攻,并且攻势接连得手。26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埃斯泰尔戈姆一带会师,完成了对布达佩斯的德匈军队的合围。27日,红军开始了攻打布达佩斯东半部(佩斯)的战斗。<ref name="苏联军事百科" /> | 12月20日,红军开始发动新一轮进攻,并且攻势接连得手。26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埃斯泰尔戈姆一带会师,完成了对布达佩斯的德匈军队的合围。27日,红军开始了攻打布达佩斯东半部(佩斯)的战斗。<ref name="苏联军事百科" /> | ||
− | 1945年1月,[[ | + | 1945年1月,[[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德军统帅部]]为解救布达佩斯被围部队,从外围组织了三次有力的反攻,企图击溃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包围圈外层防御。为此,红军推迟了攻城和歼灭布达佩斯守军的时间,组织兵力对包围圈外围的增援兵力进行阻击。在此期间,两个方面军的航空兵和[[多瑙河区舰队]]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很大的支援。尽管德军在坦克数量上占有优势,但乌克兰第三方面军进行反击,打退了楔入方面军防线的德军进攻部队。与此同时,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一部在1月上旬对[[科马尔诺]]发动进攻,牵制了德军部分兵力。<ref name="苏联军事百科" /> |
1945年1月18日,红军攻占了佩斯全部城区。22日,红军开始了攻打布达佩斯西半部(布达)的战斗。次月13日,红军最终攻占了[[布达佩斯]]。<ref name="苏联军事百科" /> | 1945年1月18日,红军攻占了佩斯全部城区。22日,红军开始了攻打布达佩斯西半部(布达)的战斗。次月13日,红军最终攻占了[[布达佩斯]]。<ref name="苏联军事百科" /> |
2024年9月20日 (五) 22:43的最新版本
布达佩斯战役(Будапешт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是伟大卫国战争中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三方面军一部在1944年10月28日至1945年2月13日发动的一次进攻战役。
战役背景[编辑]
布达佩斯战役之前,苏联红军已经在苏徳战场全面组织了数次顺利的进攻。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罗·雅·马利诺夫斯基),辖第40集团军、第27集团军、第53集团军、近卫第7集团军、第46集团军、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第5航空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罗马尼亚第1集团军以及伊·亚·普利耶夫中将指挥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已在10月底与敌军在乔普—尼赖吉哈佐—索尔诺克—包姚一线进行交战。在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正面是德罕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为约翰内斯·弗里斯纳大将),辖第8集团军、第6集团军、第2装甲集团军,匈牙利第3集团军及一些战斗群。此时,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费·伊·托尔布欣)在贝尔格莱德战役中取胜,并与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一起解放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后,向匈牙利南部调集部队,准备强渡多瑙河,以便进入多瑙河西岸的匈牙利作战。德军和匈军在布达佩斯一带建立了一系列坚固的筑垒防御工事以及城防工事。在布达佩斯西南,沿巴拉顿湖—韦伦采湖—瓦茨附近的河曲一线,再沿捷匈边境,构筑了一条大规模防线,即“马尔加里塔防线”。在战役开始前,德匈军队在布达佩斯附近并无重兵,其主力仍还在尼赖吉哈佐方向进行德布勒森战役。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这种情况,遂命令乌克兰第二方面军转入进攻,攻占匈牙利首都,迫使其退出战争。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左翼由第46集团军、近卫第2机械化军、近卫第4机械化军(11月1日加入)组成,在第5航空集团军的支援下,以凯奇凯梅特—布达佩斯为主攻方向实施突击,任务是突破德匈军队在布达佩斯东南面的防御,攻占布达佩斯。近卫第7集团军从索尔诺克东北面实施佯攻,伺机强渡蒂萨河,并在索尔诺克一带建立蒂萨河西岸的登陆场。方面军其余部队则继续向米什科尔茨方向展开进攻,牵制这一带的德匈军兵力,使其无法支援布达佩斯。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继续向匈牙利边境增兵,其主力集中于南斯拉夫境内的巴纳特,同时派出先头部队在多瑙河右岸夺取数个登陆场。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司令员为伊·叶·彼得罗夫大将)继续向捷克斯洛伐克腹地进攻,以策应布达佩斯方向的攻势。[1]
战役进程[编辑]
红军第一次攻势[编辑]
10月29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转入进攻。在进攻之初,由于充分利用了突然性,方面军左翼的进展相对顺利。11月2日,红军距布达佩斯仅15公里。但是,德奥军队迅速向布达佩斯一带调集重兵增援,阻住了红军的进攻,使红军由突击进攻战转入持久拉锯战。11月4日,大本营命令苏联元帅罗·雅·马利诺夫斯基尽快将方面军中间和右翼部队调至蒂萨河右岸,以便加宽进攻阵地,从北面和东北面实施进攻,从而与左翼部队协同,粉碎布达佩斯一带的德匈军队。11月11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为执行大本营的指示,再度发动进攻,此次进攻持续16天之久,但方面军未能在布达佩斯东面击溃德匈守军。考虑到敌军的顽强抵抗,秋季道路泥泞且运输线较长,影响了后勤效率,加之部队连续三个多月的进攻已十分疲惫,由此大本营根据方面军司令部的请求,同意其暂停进攻。[1]
红军第二次攻势[编辑]
12月5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再次组织攻势,其左翼和中央的部队连续5天试图从北面和西南面进行迂回,但在德匈军队的有力防御下未能实现,仅第46集团军在多瑙河西岸夺取了一个不大的登陆场。由此,方面军尝试第二次攻占布达佩斯的进攻未能成功,不过在进攻期间攻占了蒂萨河与多瑙河之间的阵地,从北面封堵了布达佩斯的德匈守军。[1]
早在11月下旬,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近卫第4集团军就开始在多瑙河右岸进行作战,并与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第46集团军会合。而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在强渡多瑙河后,在巴蒂纳—阿帕廷等地建立了西岸的阵地,并于12月9日推进至巴拉顿湖南面地带。此时,红军拥有了向德匈军队布达佩斯集团的后方发动突击的可能性。[1]
红军第三次攻势[编辑]
12月12日,大本营下达指示,命令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同时合围并消灭敌军布达佩斯集团,而在多瑙河西岸行动的第46集团军转隶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攻势发动之前,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编有39个步兵师、2个坦克军、2个机械化军、2个骑兵军以及14个罗马尼亚师,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参战的3个集团军共有31个步兵师、1个海军步兵旅、1个坦克军、2个机械化军、1个骑兵军,另有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在乌克兰第三方面军指挥下行动,南斯拉夫第3集团军在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南面进行作战。陆上作战部队由第5航空集团军、第17航空集团军及多瑙河区舰队的航空兵提供支援。在红军进攻部队的正面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F集团军群,总共51个师又2个旅,含9个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1个摩托化旅、1个骑兵旅,其中还包括匈牙利部队,由第4航空队提供支援。[1]
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任务是从沙希一带向凯贝尔库特方向发动进攻,在奈斯梅伊—埃斯泰尔戈姆一带进抵多瑙河,从西北面继续封堵布达佩斯守军。同时,方面军应以部分兵力从东面向布达佩斯进攻。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任务是由韦伦采湖一带向北面,即比奇凯实施进攻,并与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会合,彻底包围布达佩斯的德军和匈军集团,此外,方面军的部分兵力应从比奇凯向布达佩斯进攻,协同乌克兰第二方面军攻占布达佩斯城区。[1]
12月20日,红军开始发动新一轮进攻,并且攻势接连得手。26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埃斯泰尔戈姆一带会师,完成了对布达佩斯的德匈军队的合围。27日,红军开始了攻打布达佩斯东半部(佩斯)的战斗。[1]
1945年1月,德军统帅部为解救布达佩斯被围部队,从外围组织了三次有力的反攻,企图击溃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包围圈外层防御。为此,红军推迟了攻城和歼灭布达佩斯守军的时间,组织兵力对包围圈外围的增援兵力进行阻击。在此期间,两个方面军的航空兵和多瑙河区舰队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很大的支援。尽管德军在坦克数量上占有优势,但乌克兰第三方面军进行反击,打退了楔入方面军防线的德军进攻部队。与此同时,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一部在1月上旬对科马尔诺发动进攻,牵制了德军部分兵力。[1]
1945年1月18日,红军攻占了佩斯全部城区。22日,红军开始了攻打布达佩斯西半部(布达)的战斗。次月13日,红军最终攻占了布达佩斯。[1]
战役结果[编辑]
在攻打布达佩斯的作战中,红军全歼守军18.8万人,攻克了布达佩斯。在战役结束后,红军腾出大量兵力,为向维也纳方向展开进攻创造了条件。此外,布达佩斯战役的胜利也为在匈牙利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创造了条件。[1]
1945年6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设立“攻克布达佩斯”奖章以表彰参加布达佩斯战役的红军各级指战员。此外,另有79支部队和兵团被授予“布达佩斯”荣誉称号。[1]
参考[编辑]
相关内容[编辑]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
---|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 列宁格勒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 |
1942年7月-1943年6月 |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
1943年7月-1944年5月 |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米乌斯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 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基洛沃格勒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 敖德萨)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克里木 |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
维堡 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 白俄罗斯(卢布林—布列斯特)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里加 塔林 梅梅尔) 贝尔格莱德 德布勒森 布达佩斯 |
1945年1月-1945年5月 |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华沙—波兹南) 东普鲁士(柯尼斯堡)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巴拉顿湖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