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罗斯托夫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1943年1月—3月的高加索战事和罗斯托夫战役

1943年罗斯托夫战役Ростов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1943)是伟大卫国战争南方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后更名为北高加索方面军)的配合下,于1943年1月1日至2月18日发动的进攻战役,其目的是消灭顿河下游的德军并解放罗斯托夫,以切断德军北高加索集团的陆上通道。

战役背景[编辑]

在1943年1月初,南方面军(司令员为安·伊·叶廖缅科上将)经科捷利尼科沃战役后,已推进至洛兹诺伊—胡托尔斯科伊—普里尤特诺耶一线,其正面是德军霍利特战役集群和在斯大林格勒被击溃后重组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为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的第4装甲集团军。根据战役计划,南方面军的第5突击集团军近卫第2集团军第51集团军第28集团军第44集团军第8航空集团军以右翼各部沿顿河下游向罗斯托夫实施主攻,以左翼各部协同外高加索方面军萨利斯克季霍列茨克季霍列茨克进攻,从而围歼在库班河—马内奇河一带的德军集团。[1]

此次战役是在南方面军结束科捷利尼科沃战役后立即实施的,其快速兵团将起到主要作用。为此,方面军将兵力、装备编制不足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编为两个机械化集群,第一个集群在近卫第2集团军阵地上,包括近卫第3坦克军近卫第2机械化军近卫第5机械化军,第二个集群位于第51集团军的阵地上,由近卫第3机械化军近卫第4机械化军组成。战役前夕,方面军在坦克和航空兵略逊于德军,而其还需要再缺少补给、弹药和其他物资装备的情况下作战。[1]

战役进程[编辑]

1月1日,南方面军开始发动进攻,并与德军发生交战,其中济莫夫尼基一带的德军抵抗最为激烈,双方由此在济莫夫尼基一带爆发了多次突击和反突击,最终红军控制了该地。23日,方面军推进至北顿涅茨河顿河—韦肖雷—采利纳一线,并继续与德军进行激烈交战。[1]

2月7日,红军解放了巴泰斯克亚速。12日,解放了沙赫特。13日,新切尔卡斯克解放。14日,在经过激烈战斗后,第28集团军解放了罗斯托夫,随后,德军统帅部开始将其军队撤退至米乌斯河沿线设防。南方面军继续追击敌人,直到18日转入防御。[1]

战役结果[编辑]

经过罗斯托夫战役,苏联红军向前纵深推进300—450公里,重创了德军顿河集团军群,但由于红军兵力特别是快速部队不足,未能及时切断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的退路,使其顺利从北高加索撤退至罗斯托夫。[1]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1.3 1.4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668-669页

相关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