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列里安·弗拉基米罗维奇·古比雪夫
瓦列里安·弗拉基米罗维奇·古比雪夫[1](Валериа́н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Ку́йбышев,1888年5月25日[6月6日]—1935年1月25日),苏联革命家、政治家,鄂木斯克人,1900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04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他曾担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27年12月至1935年1月)、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34年5月至1935年1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26年1月至11月,1930年11月至1934年5月)、苏维埃监察委员会主席(1934年3月至1935年1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1930年11月至1934年4月)、最高国民经济会议主席(1926年8月至1930年11月)、俄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23年4月至1926年11月)、俄共(布)中央书记(1922年4月至1923年4月),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在十月革命后,负责苏维埃政权的监察和经济工作。
生平[编辑]
1888年5月25日[6月6日],瓦列里安·弗拉基米罗维奇·古比雪夫出生在鄂木斯克的一个世袭军官家庭,父亲是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曾参加过俄日战争,母亲是尤利娅·尼古拉耶芙娜,一名小学教师。在他出生后不久,全家就搬迁到科克舍套,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
1898年8月,瓦列里安·弗拉基米罗维奇回到家乡鄂木斯克并加入了西伯利亚学员团,接受贵族军事教育。
1900年7月,在他舅舅亚历山大·格拉迪雪夫的影响下,少年的瓦列里安·弗拉基米罗维奇就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并开始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1904年7月,他在鄂木斯克参与创办了一个地下印刷厂,在当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905年,他考入圣彼得堡的军事医学院学习,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圣彼得堡党组织工作,包括从芬兰运送武器和炸药。
1906年初,他因参加在1905年1月9日的游行示威而被开除学籍。之后,他迁往新库兹涅茨克投奔父母,在当地继续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包括在那里建立了地下印刷厂。
1906年秋,他逃往鄂木斯克躲避警察追捕,但最终还是在11月被捕入狱。
1907年3月,被宣布无罪释放。次月,他留在了托木斯克,在当地工人和士兵中进行革命宣传鼓动活动。同年夏,他在卡因斯克和巴拉宾斯克组织革命宣传活动,随后为了躲避警察而逃往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1908年2月,他被捕入狱。同年7月,他成功越狱并逃往圣彼得堡,但很快又被捕。在克雷斯蒂监狱关押了一个月后,被移送至卡因斯克。
1909年4月30日,他再次被捕,然而这一次他由于缺乏证据而获释。
1909年秋,他进入托木斯克帝国国立大学法学系学习。第二年初,古比雪夫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
1910年2月,他第四次被捕,在托木斯克监狱关押了五个月后被流放至纳里姆。在流放地,他与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在当地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组织。
1912年5月,他逃往鄂木斯克并在第二个月又一次被捕,在监狱中关押一年后被警察押送至坦波夫流放。
1913年7月,他成功逃出流放地,然后再圣彼得堡、沃洛格达和哈尔科夫等地从事革命工作。
1914年7月,他在被捕后流放至伊尔库茨克省的图图拉村。
1916年3月,他从流亡地逃往萨马拉,在当地的面包店、管道厂打工。但在9月18日被捕,然后被流放至图鲁汉斯克。
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古比雪夫从流放地获释并在萨马拉组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党组织工作,担任萨马拉苏维埃主席。
1917年10月,在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担任萨马拉革命委员会主席并主持萨马拉党委的工作。
1918年6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开始攻打萨马拉后,古比雪夫被疏散至辛比尔斯克。同年10月,萨马拉解放后,古比雪夫返回萨马拉主持萨马拉党委和苏维埃的工作。在俄国内战期间,他还担任过第1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19年,任工农红军东方面军南方集群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组织了保卫阿斯特拉罕的战斗。随后,又担任了第11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了解放中亚的战斗。
1920年12月,他担任全联盟工会中央委员会经济部长。
1921年4月,任最高国民经济会议主席团委员。
1921年11月,任最高国民经济会议电气化总局局长。
1922年4月,他当选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
1923年4月26日,当选俄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同月28日,任苏俄工农检查人民委员。
1923年7月6日,任苏联工农检查人民委员部。
1926年1月至11月,兼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1927年12月19日,他当选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6年8月5日,任最高国民经济会议主席。
1930年11月10日,他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他直接负责制定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标。
1934年2月,兼任苏联人民委员会苏维埃监察委员会主席。
1934年5月14日,任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1935年1月25日,他在办公室中突然去世,享年46岁,死后被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联共(布)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中央书记,十一届、十二届、十七届中央组织局委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荣誉[编辑]
纪念[编辑]
以他命名的城市包括——
- 古比雪夫(新西伯利亚州,1935年起)
- 新古比雪夫斯克(1952年建市)
- 古比雪夫(1935年至1991年,今萨马拉)
- 古比雪夫卡-沃斯托奇纳(1935年至1957年,今别洛戈尔斯克)
- 古比雪夫(1935年至1991年,今博尔加尔)
以他命名的院校包括——
- 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现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诸兵种合成学院的附属分院)
参考[编辑]
- ↑ Куйбышев, Валериан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