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夫根尼·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列奥布拉任斯基

来自阅兵百科
叶·阿·普列奥布拉任斯基

叶夫根尼·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列奥布拉任斯基[1]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Преображе́нский,1886年2月15[27]日—1937年7月13日),苏联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俄罗斯族,奥廖尔省博尔霍夫人,1902年参加革命工作,1904年2月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他曾担任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20年4月至1921年3月)、俄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1920年4月至1921年3月),曾参加了俄国早期的革命活动,后来在大清洗中不幸遇害。

生平[编辑]

1886年2月15[27]日,叶夫根尼·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生于奥廖尔省博尔霍夫的一个牧师家庭,其父亲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是当地一所教堂的牧师,后来成为博尔霍夫教区的最高神职人员。叶夫根尼·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童年在教堂-教区学校念书,之后进入博尔霍夫市立学校,随后又进入奥廖尔古典男子中学学习。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叶夫根尼就开始独立思考,得出上帝不存在的结论,由此他开始厌倦家庭中繁琐的宗教礼仪,甚至产生了抗拒心理。

1901年,他开始接触地下革命文学和报刊,而在博尔霍夫、姆岑斯克布良斯克等县的农村生活时,对贫农遭到压迫而忍痛挨饿深感同情。

1902年,他与朋友在奥廖尔中学开始革命活动,在学校散发地下宣传单。次年秋,他在中学参与建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支部。

1904年春,根据奥廖尔党委的指示,任赫鲁晓夫机械厂党的小组组长。同年夏,他来到马尔采夫斯基水晶工厂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

1905年4月,在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他在奥廖尔组织了学生罢课和工人罢工。同年10月,他增选为奥廖尔党委委员,随后他继续在布良斯克的一家工厂开展党的工作。次月,他被调到莫斯科,任莫斯科普列斯年区党委宣传员,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武装起义。

1905年12月,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尔姆委员会委员。

1906年3月18日,他在彼尔姆被捕,在狱中他通过绝食进行了抗议。同年8月,警方以证据不足将其释放。但很快,他又在莫斯科的喀山火车站被捕,并被关押在彼尔姆监狱、尼古拉耶夫教养所和喀山监狱。

1907年,他从喀山监狱获释。随后,他被党派往在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乌法兹拉托乌斯特开展革命活动,担任乌拉尔州党委委员。同年,他出现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

1908年3月,他在车里雅宾斯克被捕。他在吞下当天的密信后,警察因没有证据而将他释放。此月底,他在乌法被捕,随后被判处流放至西伯利亚。

1911年1月,他在当地流放者的帮助下成功逃往托木斯克省新尼古拉耶夫,并在一家报社当雇员为生,同时担任了新尼古拉耶夫党委委员。

1912年秋,他被沙俄当局的密探逮捕,随后被继续送往流放地。

1915年,当局允许他的流放地该派到伊尔库茨克,之后被选为伊尔库茨克党委委员,在伊尔库茨克和赤塔进行党的工作。

1917年3月,他在二月革命后当选赤塔工兵代表苏维埃副主席、赤塔公共组织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起初,他认为应该支持俄国临时政府

1917年5月,他在兹拉托乌斯特开展党的工作,任兹拉托乌斯特党委委员。次月,他出席了在彼得格勒举行的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他代表布尔什维克的立场,谴责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和民族政策。

1917年7月26日至8月3日[8月8日至16日],他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他反对斯大林代表中央委员会作的政治报告,不赞成发动武装起义的方式推翻临时政府。

1917年十月革命后,他参与了兹拉托乌斯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918年1月5[18]日,他当选为乌拉尔州党委候补委员并担任《乌拉尔工人报》编委委员。此时,他是“左派共产主义者”的一员,认为与德国签订纸面条约不能保住苏维埃政权,应当不惜一切代价进行革命战争,在对外战争中巩固苏维埃政权。

1918年4月29日,任乌拉尔州党委委员。期间,他参加了抗击捷克斯洛伐克军团高尔察克白军和左派社会革命党叛乱的战斗。

1919年,任《真理报》编委委员。次年,任乌法省党委书记。

1920年4月5日,当选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中央组织局委员,并兼任俄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

1921年,任苏俄教育人民委员部职业学校与高等教育院校总局主席。同一年,任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与苏俄人民委员会金融委员会主席、苏俄财政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会委员。

1921年9月14日至次年3月6日,兼任《共产国际》杂志社主任。

1923年,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土地委员会委员。此时,他是“左翼反对派”的一员,反对斯大林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四十六人声明”的发起者之一。

1924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总租赁委员会副主席、苏联财政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会委员。

1926年,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主编委员会委员。

1927年10月13日,在托洛茨基一派被打倒后,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被开除党籍。次年1月,他被驱逐到哈萨克乌拉尔斯克

1928年,在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而在斯大林开始执行五年计划,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建设后,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转而支持斯大林的政策。

1929年7月,他致信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宣布在意识形态和组织上与反对派决裂。次年1月,重新恢复党籍。

1930年,任下诺夫哥罗德州计划委员会副主席。

1932年,任苏联轻工业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会委员。

1933年1月,他因受到伊·尼·斯米尔诺夫的牵连而被再次被开除党籍,随后被捕。同月16日,根据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卫局特别法庭的判决,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被流放至哈萨克三年。

1933年12月,他再次恢复党籍,随后担任苏联农畜牧业人民委员部中央计划财经处处长。

1936年12月,在基洛夫遇刺后,他被免去一切职务并开除党籍,随后被捕。

1937年7月13日,他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当天被枪杀。

1988年12月22日,苏联最高法院全体会议宣布对叶·阿·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平反。

1990年5月16日,苏共中央党务监察委员会恢复了他的党籍。

俄共(布)第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九届中央委员,九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九届中央书记、中央组织局委员。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