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

来自阅兵百科
阿·阿·越飞

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1]Адо́льф Абра́мович Ио́ффе,1883年10月10[22]日—1927年11月17日),苏联革命家,犹太族,辛菲罗波尔人,1903年参加革命工作,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维也纳大学毕业,医学博士学位。

他曾担任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17年8月至1918年3月),苏维埃政府驻德国波兰中国奥地利的外交大使,参加过十月革命

生平[编辑]

1883年10月10[22]日,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生于辛菲罗波尔的一个富裕商人家庭,是亚布拉姆·雅科夫列维奇的次子,其家族享有世袭荣誉公民的称号。

1903年,他考入柏林大学医学系学习,期间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参加俄国革命组织,起初他支持孟什维克一派。后来,他在巴库莫斯科进行革命工作,参加了1905年俄国革命

1906年4月,他作为代表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被任命为中央委员会外事局委员。同一年,他被警察逮捕并被流放至西伯利亚,但他成功逃脱了流放,移居瑞士

1906年,他进入苏黎世大学法学系学习,后来移居维也纳,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系学习。

1908年,他与列夫·托洛茨基一同参加了《真理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1912年,他与托洛茨基组成“八月集团”反对党的分裂,并在维也纳组织了会议。同一年,他在敖德萨被捕并被流放至托博尔斯克省服苦役。

1913年,他再次被捕并被判处永久流放西伯利亚,剥夺公民权利终身。

1917年二月革命后,他获释并回到彼得格勒,加入孟什维克国际派,后来又加入托洛茨基领导的“中间派”,参与了《前进》杂志的出版工作。后来,他开始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一派接触,以建立统一的党组织。

1917年7月至8月,他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加入布尔什维克,当选党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同月,当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书记

1917年10月,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当选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参与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随后,他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17年11月20日,他被派往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工作,前往布列斯特进行与德意志帝国和平谈判。但是他支持列夫·托洛茨基提出的“既不和平也不战争”的立场,在12月2日签署停战协议时拒绝签字。

1918年3月11月,他向列宁拍电报,提议任命托洛茨基为军事人民委员。

1918年4月,任苏俄驻德国全权代表,代表苏维埃政府缔结了《布列斯特和约附加条约》以及其他苏德协议,期间他与格奥尔基·契切林因工作的原因发生矛盾。同年11月6日,他被德国驱逐出境。

1919年,任苏维埃乌克兰国家监察人民委员、国防会议委员,随后又担任苏维埃乌克兰工农检查人民委员。后来,他又代表苏维埃政府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签署了和平条约。

1920年,他先后担任了苏俄驻波兰贸易代表团团长、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土耳其委员会主席,期间出席了热那亚会议

1922年7月26日,被派往北京,担任驻中国大使,并与日本举行了长春会议,要求日本从库页岛北部撤出。与此同时,他代表苏维埃俄国与中国国民党领袖孙中山进行谈判,发表了《孙中山与越飞宣言》,确立了苏俄与国民党的合作政策,建立起了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的基础。

1923年,由于他在日本感染了多发性神经炎传染病,由此被送往维也纳治理。次年,任苏联驻奥地利大使。在列宁死后,他公开支持托洛茨基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是“左翼反对派”的一员。

1925年6月,在托洛茨基失势后,改任总特许权委员会副主席。

1927年11月17日,他因难以承受多发性神经炎病痛的折磨以及政治斗争失败,他开枪自杀。之后,葬于新圣女公墓

俄共(布)第六届、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六届中央书记。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