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26

来自阅兵百科
(重定向自T-26
1941年11月7日阅兵式上的Т-26

Т-26[1]苏联的一款轻型坦克,基于英国维克斯Mk.E坦克设计,于1931年进入苏联红军服役。该坦克也在西班牙共和国芬兰军队中广泛使用。

历史[编辑]

Т-26坦克结构图

1929年底,苏联红军主要采用T-18轻型坦克以及一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型号的英制坦克用于直接步兵支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已经意识到T-18的特性已经不符合当前战争的需要。考虑到苏联国内的坦克生产厂商还缺乏自主研制坦克的经验,外加上工业基础不发达,因此苏联重工业人民委员格·康·奥尔忠尼启则决定借鉴外国现成的技术。

1930年,工农红军机械化与摩托化局局长因·安·哈列普斯基与坦克工程设计局局长谢·亚·金兹堡授权领导采购委员会,负责选择和采购适合红军使用的坦克、拖拉机及车辆样品。同年春,该委员会前往英国,选中了维克斯-阿姆斯特朗提供的维克斯Mk.E坦克。双方经过协商后,达成了苏联购买15辆Mk.E、获得全套技术文件和生产许可的协议。在Mk.E的两种型号中,苏联选中带有两个单人炮塔的A型号,该型号则在苏联称作В-26(即维克斯-26)。第一批В-26于同年10月份从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工厂运往苏联。

1930年12月24日至1931年1月5日,第一批三台В-26在苏联高山地区进行了性能测试,但是领导性能测试的委员会仅做出了勉强接受的结论。

1931年1月8日至11月,当该坦克在红军领导人与莫斯科军区代表前展示时,В-26引起了他们强烈认可,甚至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亲自下令要在苏联组织生产В-26坦克。随后,谢·亚·金兹堡向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提交了关于В-26优缺点以及与Т-19相比较的报告。该报告提到В-26的变速箱和底盘可靠且简单,拥有良好的机枪光学瞄准和易于制造的车体,但也存在着发动机不适配、不便于在战斗中维修发动机的问题,总体而言,В-26是目前已知外国坦克中性能最佳的。此外,还考虑将Т-19中相对成熟的技术运用在В-26上,可以将前者的发动机、车体形状和武器用在后者基础上,从而设计新式坦克。

1931年1月26日,因·安·哈列普斯基致信谢·亚·金兹堡,表示有情报表明波兰也在购买Mark E,并将在年底装备300多辆。次月13日,根据当前的国防形势,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В-26进入红军服役,并将其命名为Т-26

起初,由于国内缺少适合的工厂,因此该坦克由列宁格勒布尔什维克工厂负责生产。由布尔什维克工厂生产的Т-26延续了原版构型,仅在武器方面有所不同,其中右侧炮塔装备了一门37毫米ПС-1火炮,而左侧炮塔装有一挺7.62毫米ДТ-29机枪。此外,负责该坦克装甲板生产的伊若拉工厂因缺陷问题无法提供合适的13毫米装甲板,因此起初生产的Т-26只能使用10毫米装甲板,并且10毫米的装甲板也存在着质量问题,不能在近距离挡住7.62毫米枪弹的射击。而坦克发动机的问题则更大,不得不进口В-26原有的发动机进行组装。由于布尔什维克工厂急于生产,一直到1934年都未能制定出精确的生产流程,其生产成本几乎是英国生产同型号坦克的两倍。

1931年底,布尔什维克工厂总共生产了120辆Т-26,但由于质量较差,最初没有一辆通过军队验收。后来经过妥协,红军才勉强接收100辆。

1932年2月,为了更好组织生产,布尔什维克工厂负责坦克制造的部门成立了独立的列宁格勒伏罗希洛夫工厂。同年底,参与Т-26零部件生产的企业达到了15家,包括伊若拉工厂(装甲车体和炮塔)、红十月冶金厂(齿轮箱和车轴)、基洛夫工厂(底盘)、布尔什维克工厂(发动机半成品)等。但根据伏罗希洛夫工厂的报告,许多工厂生产到零配件存在着质量问题。同年,伏罗希洛夫工厂生产了1410辆坦克,其中1361辆交付给部队,但只有1032辆被正式接收。

坦克在生产的过程中也不断改进,包括为Т-26引入新式油箱,并在部分装甲板上采用焊接工艺。而坦克的装甲防护也得到增强,将13毫米装甲板升级为15毫米装甲板。与此同时,伏罗希洛夫工厂还生产了该坦克的改进型,比较成功的是在坦克上采用性能更加优秀的37毫米Б-3火炮。

1933年春,伊若拉工厂在掌握曲线装甲板技术后,开始在Т-26上进行引入圆柱形炮塔的测试。另外,红军高层计划在坦克上引入45毫米20-К火炮。同年9月至10月,37毫米Б-3火炮在新炮塔中测试成功,并被推进采用。

1933年12月,单炮塔的Т-26被采纳并取代双炮塔的型号投入生产,马里乌波尔伊里奇冶金厂也参与了新式炮塔的生产任务。在此之前,部队接收了1626辆双炮塔Т-26,其中450辆装有机炮,30辆装有Б-3火炮。同一年,Т-26开始采用由伏罗希洛夫工厂生产的92马力发动机。

1934年,Т-26坦克的战斗舱顶部右侧引入了风扇,以便排走45毫米火炮射击时在车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1935年至1936年,Т-26坦克的装甲车体实现了向焊接技术的过渡,而炮盾则有更加先进的冲压炮盾所取代。

1930年代后半叶,Т-26已经成为红军装备最多的轻型坦克。然而外国坦克的快速发展,以及反坦克炮的出现,为该坦克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Т-26的设计与生产负责人谢·亚·金兹堡在向红军装甲车辆局提交的报告讨论了外国新式坦克在许多性能上超越了Т-26,特别是法国雷诺R35FCM 36坦克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LT vz. 35坦克,他们拥有更厚的焊接或铸造装甲及高性能的悬挂。

1938年初,苏联红军高层意识到现有的Т-26已经过时,但仍然不能立即着手设计全新的步兵支援坦克,因此命令金兹堡领导下的第185号工厂设计局进行Т-26的现代化改进工作,为该坦克设计带有强化装甲和悬挂的试验车(即Т-111)。但由于Т-111的质量已经达到了中型坦克级别,因此关于Т-26的首次改进未能成功。随后,第185号工厂设计局又考虑借鉴捷克斯洛伐克LT vz. 35坦克的悬挂技术,然而双方未能达成可接受的协议。在此情况下,第185号工厂设计局利用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情报人员秘密测量的LT vz. 35装甲尺寸大小进行了逆向推理,从而为Т-26设计了新式悬挂。

1939年,采用新式悬挂的Т-26通过了试验,并被命名为Т-26М。与此同时,第185号工厂还根据红军装甲车辆总局的要求研制带有130马力引擎和20毫米装甲板的Т-26-5

1940年,在考虑到红军坦克在苏芬战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后,红军装甲车辆总局要求将Т-26的装甲增至40毫米,同时也令基洛夫工厂伏罗希洛夫工厂紧急设计一种重约14吨、装备45毫米火炮、采用中等厚度防护的坦克。与此同时,苏联中型机械工业人民委员部也向伏罗希洛夫工厂提出开发一种采用40毫米装甲、扭杆悬挂、В-3柴油发动机和ДС机枪的新式坦克。同年,Т-26-5的样车进行了测试,但未能投入使用,其原因是Т-26的车体无法安装所需功率的发动机。而上述改进工作则成为设计Т-50坦克的基础。

1941年1月1日,随着Т-50坦克被部队采用,Т-26开始停止生产。

性能参数[编辑]

型号 Mk.E
A型
Т-26
1931型
Т-26
1932型
Т-26
1933型
Т-26
1939型
作战重量(t) 7.10 8.00 8.40 9.40 10.25
车体长(m) 4.62
车体宽(m) 2.44 2.45
车体高(m) 2.08 2.19 2.19 2.24 2.33
车体前部装甲(mm) 13 15 15 15
车体侧面与尾部装甲(mm) 13 15 15 15
炮塔前部装甲(mm) 13 15 15 15
炮塔侧面与后部装甲(mm) 13 15 15 15
顶部装甲(mm) 10 10 10 10
底部装甲(mm) 6 6 6 6
火炮 37mm Б-3 | 45mm 20-К
机枪 2挺7.7mm 维克斯机枪 2挺7.62mm ДТ-29 1挺7.62mm ДТ-29
弹药基数 6480 113/3087 96-136/2898 165-186/3528
发动机 80马力四缸汽油机 90马力四缸汽油机 95马力四缸汽油机
比功率(hp/t) 11.26 31.3 30
公路平均时速(km/h) 15 18
最大公路航程(km) 130-140 200-225
越野公路航程(km) 70-80 150-175
地面比亚(kg/cm²) 0.57 0.60 0.65 0.71

改进型号[编辑]

  • 1931型Т-26:双炮塔版本,其中一座配备37毫米加农炮,另一座配备机枪。
  • 1932型Т-26:双炮塔版本,配备了机枪武器。
  • 1933型Т-26:单炮塔版本,配有圆柱形炮塔和45毫米火炮,为Т-26主流型号。
  • 1936型Т-26:单炮塔版本,炮塔内装有由鲍·加·什皮塔尔内设计的37毫米自动高射炮,但由于火炮问题而停产。
  • 1938型Т-26:单炮塔版本,带有锥形炮塔和焊接车体。
  • 1939型Т-26:1938版的改进型,其装甲得到强化,并配有带倾角装甲的锥形炮塔。
  • Т-26РТ:1933年采用的型号,带有71-ТК-1无线电台的单炮塔坦克。
  • ТУ-26/ТТ-26:配有由ТОЗ-6设备控制的遥控坦克。
  • ТУ-132/ТТ-131:配有由ТОЗ-8设备控制的遥控坦克。
  • Т-26A:火炮支援型号,安装了一个新的且更宽敞的Т-26-4炮塔,配有短管76毫米火炮,但仅生产了6台原型车。
  • ХТ-26:火焰喷射型号,武器位于一座小型炮塔内,共生产了552辆,其中53辆是基于双炮塔Т-26改装而成。
  • ХТ-130:基于1933型Т-26设计的火焰喷射坦克,火焰喷射器安装在圆柱形炮塔内,共生产了401辆。
  • ХТ-133:基于1938型Т-26设计的火焰喷射坦克,火焰喷射器安装在锥形炮塔内,共生产了269辆。
  • ХТ-134:基于1939型Т-26设计的火焰喷射坦克,装备有45毫米20K型坦克炮和2挺ДТ机枪,火焰喷射器发射口位于车体处,仅生产了2辆原型车。
  • СТ-26:在1932年至1939年期间生产的工程车型号,配有ДТ机枪,共生产了66辆。
  • Т-26ТТ-26拖拉机):基于Т-26设计的火炮拖拉机,由双炮塔型号改装而成,共制造了201台。
  • Т-263:带电动变速箱的改进型。
  • КТ-26:轮式履带式型号。

参考[编辑]

  1. Т-26 — Википедия

相关内容[编辑]

锤镰星 苏联武装力量装甲车辆
运输拖拉机 АТ-Т МТ-ЛБ АТС-59Г
装甲侦察车 2П32 9П110 9П122
装甲运兵车 БТР-50 БТР-60 БТР-70 БТР-80
步兵战车 БМП-1 БМД-1 БМП-2 БМД-2 БМП-3 БМД-3
坦克 Т-44 Т-54 Т-55 Т-62 Т-64 Т-72 Т-80 Т-90
自行火炮 АСУ-85 2С1 2С3 2С9
自行防空炮 ЗСУ-57-2 ЗСУ-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