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哈尔科夫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1941年10月23日至24日的哈尔科夫巷战

1941年哈尔科夫战役[1]Харьков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1941),即伟大卫国战争中的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Первая битва за Харьков),苏联红军德国国防军之间为争夺哈尔科夫工业区爆发的一次战役,最终德军顺利攻占了哈尔科夫

战前形势[编辑]

随着红军西南方面军基辅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已在1941年9月20日推进至沃罗日巴加佳奇波尔塔瓦克拉斯诺格勒一线。此时,红军的防线上出现了宽100多公里的缺口,西南方面军残部试图重新组织战线,并缩小缺口。此时,南方集团军群掌握着战场主动权,拥有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但由于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向莫斯科发动主攻,因此从南方集团军群抽调了大量装甲和摩托化部队,从而减缓了德军在该地的进攻速度。红军为了稳定乌克兰方向的局面,将原西南方面军残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和从南方面军抽调的部队组建为新的西南方面军,以重新组织战线。

哈尔科夫的战略价值[编辑]

在战争爆发前,哈尔科夫已经是乌克兰第一大城市和苏联第三大城市,拥有90.1万人口(当时基辅有84.6万人),拥有发达的工业和制造业,是乌克兰东部最大的交通枢纽。此时,哈尔科夫拥有多家重要的军工企业,包括苏联最大的Т-34坦克生产基地——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制造厂、生产Су-2轰炸机的哈尔科夫航空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和生产光学瞄准设备的内务人民委员部哈尔科夫工厂。而在基辅沦陷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党政领导机关也疏散至哈尔科夫。

纳粹德国的最高领导层对哈尔科夫的工业价值尤其重视,甚至为了将来利用该工业区,禁止空军轰炸哈尔科夫的工厂,仅对该市的铁路和车站实施空袭。

双方计划[编辑]

根据德军统帅部第34号指令,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发动进攻,夺取克里木哈尔科夫顿巴斯的工业和煤炭基地,并切断高加索的石油供应。在哈尔科夫方向,由瓦尔特·冯·赖歇瑙指挥的第6集团军计划向苏梅哈尔科夫方向发动进攻,以占领苏联第三大工业中心哈尔科夫,其攻势还将得到第17集团军部分兵力的支持。

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第002374号指示,全线转入防御,以阻止敌军占领哈尔科夫和顿巴斯工业区。根据作战计划,第21集团军第38集团军在哈尔科夫布防,第40集团军在苏梅方向布防,第6集团军的任务是继续打击敌军在克拉斯诺格勒的突出部。大本营、总参谋部和方面军司令部都认为德军南线主力将从波尔塔瓦—克拉斯诺格勒一线向哈尔科夫进攻,并在此地开展了防御工作,集结了少量预备队。与此同时,经苏联国防委员会批准,哈尔科夫及哈尔科夫州开始疏散企业和居民,并对无法疏散的战略目标进行爆破或者拆除。最优先疏散的企业包括哈尔科夫机车制造厂哈尔科夫航空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

战役进程[编辑]

1941年9月下旬,由罗·雅·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红军第6集团军就在克拉斯诺格勒一带实施进攻,试图夺回该市。但在德军第52军和第44军的坚守之下,第6集团军未能推进。而在波尔塔瓦方向,防守丘托沃第38集团军第76山地步兵师陷入了被围的威胁。负责协同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谢·康·铁木辛哥在评估当前局势后,从南方面军抽调兵力加强克拉斯诺格勒和波尔塔瓦方向的防御,从而使红军第6集团军战力得到增强,但南方面军由此遭到削弱。

9月27日至30日,德军各部转入新一轮攻势,其中第1装甲集群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方向突破南方面军防线,第2装甲集群突破了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集合部,切断了哈尔科夫莫斯科公路。在德军的猛烈攻势之下,西南方面军两翼受到威胁,为避免被合围,其右翼的第40集团军第21集团军计划向苏梅阿赫特尔卡科捷利瓦一线撤退。但在德军的猛烈追击下,撤退部队被迫且战且退,无法组织稳定的防线。由此,德军第29军攻陷了苏梅,而第51军攻占了阿赫特尔卡,迫使红军只能继续向东撤退。在此情况下,德军第6集团军趁机对第21集团军和第38集团军的集合部发起进攻,突破其防御,将第38集团军右翼打乱,占领了博戈杜霍夫,从北面对哈尔科夫构成威胁。

10月7日,德军第17集团军主力突破了红军第38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集合部,占领了洛佐瓦亚布利兹纽基两个铁路枢纽,切断了哈尔科夫—罗斯托夫铁路线。在被围威胁之下,第6集团军不得不向东后撤40至50公里。

10月15日,西南方面军各部沿克拉斯诺皮利亚—博戈杜霍夫—瓦尔基—顿涅茨一线进行防御,步兵还未来得及集结就被零碎地投入战斗,损失十分惨重。由此,防线不得不依靠坦克旅进行稳固,利用其机动性迅速赶到最受威胁的地区协防,从而避免敌军撕破防线,但是红军坦克兵不得不承受巨大的装备折损。当晚,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根据苏德战场各战线的局势,命令西南方面军从17日起开始后撤,在卡斯托尔诺耶旧奥斯科尔瓦卢伊基库普扬斯克红利曼建立新的防线,由此将放弃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工业区。与此同时,第38集团军将继续防守哈尔科夫一带,直到哈尔科夫完成疏散工作。

10月19日至20日,德军第55军攻占了柳博京,并朝哈尔科夫郊区的波科蒂洛夫卡佩索钦继续进攻,而德军第101轻装师也趁机占领了杰尔加奇,第11军一部兵力占领了兹米约夫,从而对哈尔科夫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在德军的快速推进下,第38集团军只能仓促组织防御,各师在防线上出现了很大的渠口。

10月21日,德军经过重新集结,对哈尔科夫实施了第一次总攻,德军第55军在第101轻装师、第239步兵师协同下攻城,但在红军顽强抵抗之下,特别是内务部队第57旅和第216步兵师在城郊成功地实施了反击,德军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10月23日上午,德军第55军再次对哈尔科夫实施进攻,德军在恢复进攻后的第一天便控制了铁路与河流之间的城区。随后,红军守城部队继续依托拖拉机厂和机车制造厂厂区组织防御,直到25日至26日夜撤出哈尔科夫。

10月27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认为其第6集团军的作战任务已经完成,遂转入防御,而西南方面军第40集团军、第21集团军和第38集团军得以组织防线并开始休整。

战役结果[编辑]

德军利用基辅战役之后的有利局面,顺势攻占了哈尔科夫。而依托哈尔科夫节节阻击德军的西南方面军也没在此次战役中遭受毁灭性损失,为其后续抽调兵力保卫莫斯科创造了条件。

苏联国防委员会在9月16日决定对哈尔科夫和哈尔科夫州进行战略疏散后,哈尔科夫市的四家大型国防军工企业和其他70多家大型工厂均在哈尔科夫沦陷前,即10月20日前完成疏散,而该州95%以上的农业机械化耕作设备和90%的牲畜也被疏散到后方。在居民疏散方面,该市居住的犹太人中超过90%从哈尔科夫疏散。苏联领导层对哈尔科夫的疏散使得德国占领者无法完全使用哈尔科夫的工业资源,但德国当局仍利用该市的厂房和车站建立了军队的维修基地和交通运转枢纽。

参考[编辑]

相关内容[编辑]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 列宁格勒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
1942年7月-1943年6月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1943年7月-1944年5月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米乌斯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 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基洛沃格勒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 敖德萨)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克里木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维堡 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 白俄罗斯(卢布林—布列斯特)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里加 塔林 梅梅尔) 贝尔格莱德 德布勒森 布达佩斯
1945年1月-1945年5月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华沙—波兹南) 东普鲁士(柯尼斯堡)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巴拉顿湖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