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Bисло-Одер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是伟大卫国战争中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左翼部队和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右翼部队配合下,在1945年1月12日至2月3日期间发动进攻战役。[1]
战前部署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认为解放波兰具有重火意义,因此为粉碎波兰境内的法西斯德军集结了强大兵力。在战役开始前,仅在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格·康·朱可夫)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伊·斯·科涅夫)编成内就有16个集团军、4个坦克集团军、2个航空集团军,另有若干独立坦克军、机械化军、骑兵军和大量方面军直属部队,共计220万人、33500门火炮和迫击炮、7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000架飞机。两个方面军在500公里宽的战线上发动进攻,占据着维斯瓦河左岸马格努谢夫、普瓦维和桑多梅日等的三个登陆场。正面防守的德军是A集团军群(1月26日起改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为约瑟夫·哈尔佩大将),共有约56万人、5000门火炮和迫击炮、12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600余架飞机。为了巩固正面防御,德军又从西线、德国内地和苏德战场其他战线向波兰调来约40个师,在波兰境内维斯瓦河、奥得河间预先构筑了完备的防御工事,包括成梯次配置的七道防线,纵深达500公里,还广泛利用了维斯瓦河、瓦尔塔河、奥得河及其他河流来抵御红军坦克部队。这一系列防线包括若干已做好长期城防准备的城市和要塞,包括莫德林、华沙、拉多姆、罗兹、凯尔采、克拉科夫、布龙贝格(比得哥什)、波兹南、布雷斯劳(弗罗茨瓦夫)、奥珀伦(奥波菜)、施奈德米尔(皮瓦)、屈斯特林(奥得河畔科斯琴)、格洛高(格沃古夫)等城市。工事最坚固的4个地区,其总纵深达30—70公里,由维斯瓦河防线、由波美拉尼亚筑垒区、梅泽里茨筑垒区和格洛高—布雷斯劳筑垒区组成,德军企图坚守设防地区,削弱红军进攻能力,从而拖延战争。[1]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政治目的是将波兰从纳粹法西斯的压追下解放出来,而战略目的是歼灭正面的德军A集团军群并推进至奥得河一线,为向柏林实施决定性战役创造有利条件。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战役计划,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战役总纵深为300—350公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为280—300公里,两个方面军从各登陆场同时发动猛烈的突击,突破敌人防御,并在敌退却并立足未稳之时夺取这一地区。[1]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应从3个方向发动进攻,以4个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和!个骑兵军(即第61集团军、第5突击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第3突击集团军、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近卫第2骑兵军)从马格努谢夫登陆场向波兹南方向实施突击,以2个集团军(第69集团军、第33集团军)加强2个独立坦克军(第11坦克军、第9坦克军)和1个骑兵军(近卫第7骑兵军)从普瓦维登陆场向罗兹方向实施突击,以第47集团军从华沙以北实施突击。此外,波兰第1集团军也被编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内参加了解放华沙的行动。该集团军应利用苏军各集团军战果,于战役第四日在华沙以北及其以南转入进攻。[1]
鸟克兰第一方面军应以8个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和3个独立坦克军(第6集团军、近卫第3集团军附第25坦克军、近卫第5集团军附第31坦克军和近卫第4坦克军,第13集团军、第52集团军、第60集团军、第21集团军、第59集团军、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第4坦克集团军),从桑多梅日登陆场向拉多姆斯科方向实施总攻,并在突破德军纵深防御后,向布雷斯劳继续展开攻势。为了建立突击部队,两个方面军进行了大规模隐蔽部署,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马格努谢夫登陆场和普瓦维登陆场集中了13782门火炮和迫击炮、76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桑多梅日登陆场集中了11934门火炮和迫击炮、143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进行战役准备期间,为保证军队后勤,仅向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运输了923300吨各种军需物资,使各方面军在战役开始前能有3—4个弹药基数储备,4—5个汽油和柴油基数储备,9—14个航空油料基数储备,20—30日份的给养储备。[1]
战役过程
各方面军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的行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月12至17日,即红军突破德军防御,歼灭德军正面部队,为向纵深推进创造条件;第二阶段自1月18日至2月3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四方面军配合下,乘胜迅猛追击,击溃敌军战役预备队,从而攻占西里西亚工业区并在奥得河西岸建立登陆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原定各方面军于1月20口发动进攻,但应美英盟军请求,考虑到盟军在阿登战役中的情况,因此指示各方面军加快战役准备并将进攻时间提前到12日。[1]
1月12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突击部队从桑多梅日登陆场向桑多梅日—西里西亚一线发起进攻。14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马格努谢夫登陆场和普瓦维登陆场向华沙—波兹南一线发起进攻。各方面军在发动攻势的前两天便向前推进了25—40公里,还击溃了德军的战略预备队,德军第9集团军、第17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在红军的猛攻之下被迫后撤。17日,德军A集团军群主力被击溃,其纵深防线被红军突破100—150公里不等,当天,波兰首都华沙获得解放。随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两个方面军继续向日赫林、罗兹、拉多姆斯科、琴斯托霍瓦、梅胡夫展开攻势,而两个方面军仅用5—6天便纵深推进了120—180公里,解放了上述城镇。在进攻期间,坦克集团军、坦克军、机械化军对完成此任务起了决定性作用,其每天进攻速度达30--45公里,而单独行动时甚至能达到每天45—100公里。[1]
1月23日,在布雷斯劳方向进攻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推进至克本—奥珀伦一带,前出至奥得河,并在许多地区强渡该河,而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在19日解放克拉科夫后开始准备夺取西里西亚工业区。25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各集团军强渡瓦尔塔河,突破了波兹南一带的防线,并在波兹南合国德军6万人,并于26日推进至克罗伊茨—温鲁施塔特一线。为了尽快粉碎德军防御力量,红军统师部以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1骑兵军实施了包围机动,面对红军构成的合围威胁,德军被迫后撤。[1]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1月26日前就完成了最统帅部大本营既定的作战任务,但攻势仍在继续。在1月26日至2月3月期间,臼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突破德军攻势,推进至奥得河,并在屈斯特林一带西岸建立了数个登陆场,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解放了西里西亚工业区,巩固了在奥得河西岸即布雷斯劳—奥珀伦以南的各登陆场。2月3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主力推进至奥得河,并在其左岸建立数个登陆场,从而确定了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的战果。[1]
战役结构
从军事规模、政治结果而言,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是伟大卫国战争中大规模战略性战役之一。苏联红军歼灭了盘踞在波兰的法西斯德军,强渡奥得河并在其西岸建立登陆场,从而进一步深入到法西斯德国的腹地,推进至距德国首都柏林仅60公里的地区。苏联红军在战役中击溃了德军25个师并全歼了35个师,解放了包括波兰大片领土,包括其首都华沙。[1]
相关内容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
---|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 列宁格勒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 |
1942年7月-1943年6月 |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
1943年7月-1944年5月 |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米乌斯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 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基洛沃格勒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别列兹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 敖德萨)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克里木 |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
维堡 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 白俄罗斯(卢布林—布列斯特)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里加 塔林 梅梅尔) 贝尔格莱德 德布勒森 布达佩斯 |
1945年1月-1945年5月 |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华沙—波兹南) 东普鲁士(柯尼斯堡)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巴拉顿湖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