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昂尼德·彼得罗维奇·谢列布里亚科夫

来自阅兵百科
列·彼·谢列布里亚科夫

列昂尼德·彼得罗维奇·谢列布里亚科夫[1]Леонид Петрович Серебряков,1888年5月30日[6月11日]—1937年2月1日),苏联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俄罗斯族,萨马拉人,190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他曾担任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1920年4月至1921年3月)、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局局长(1922年1月至1922年8月),参加了1905年俄国革命十月革命,后因参加托洛茨基一派而被打倒,并最终在大清洗中遇害。

生平[编辑]

1888年5月30日[6月11日],列昂尼德·彼得罗维奇·谢列布里亚科夫生于萨马拉的一个工人家庭。在念完市立小学后,他在乌法的一家啤酒厂打工,后来又在卢甘斯克的一家金属厂当车工,在工作期间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

1905年,他在卢甘斯克组织党的工作,参加了第一次俄国革命

1908年,他被捕并被流放至沃洛格达省

1910年,从流放地获释后,他被派往巴库尼古拉耶夫莫斯科萨马拉托木斯克进行党的地下工作。

1911年,他前往法国巴黎的党校学习。

1912年,他作为代表前往布拉格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会议,并在会上见到了列宁。回国后,在萨马拉被沙俄当局逮捕,并被流放至雅库茨克省

1913年,他从流放地伪装逃跑,在卢甘斯克圣彼得堡巴库第比利斯苏呼米等地从事革命工作。次年,他在前往敖德萨的途中被捕,并被流放至纳里姆。

1917年1月,他被强征进军队,在科斯特罗马的一个预备团服役。次月,他领导该团支持二月革命,后被选为科斯特罗马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代表。

1917年7月,任莫斯科党委书记,参与和组织了莫斯科武装起义。在十月革命后,当选为莫斯科市苏维埃主席团委员。

1918年5月19日,任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莫斯科局书记。

1919年3月23日,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秘书长。同月25日,当选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组织局委员

1919年6月27日至7月10日,兼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局副局长。

1919年7月16日至次年1月10日,兼任南部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19年11月8日,不再担任俄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次月10日,不再担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秘书长。

1920年1月10日,任西南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0年2月5日,重新担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局副局长。

1920年4月5日,当选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组织局委员

1920年7月20日至1921年2月5日,兼任苏俄副劳动人民委员。

1921年3月8日,不再连任俄共(布)中央书记、中央组织局委员。

1921年6月24日,任俄共(布)中央南方局书记。

1921年11月,任苏俄铁道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兼总局局长。

1922年1月9日,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局局长。

1922年5月,兼任苏俄第一副铁道人民委员

1922年8月28日,不再兼任共和国革命军委政治局局长。

1923年7月13日,不再担任第一副铁道人民委员。次年,任中东铁路局副局长。此后,他加入了由托洛茨基发起的“左翼反对派”,在联共(布)十五大上联名发表了反对斯大林的“四十六人声明”,但他所在的一派在大会上被打倒,谢列布里亚科夫因此被开除党籍。

1928年,他因“反革命罪”被捕并流放至塞梅伊

1929年,他在宣布自己与托洛茨基划清界限后,被获准回到莫斯科,随后被任命为苏联铁道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

1931年1月,恢复党籍。同一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中央公路与汽车运输总局局长。

1935年8月3日,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中央公路与汽车运输总局第一副局长。

1936年8月,在谢·米·基洛夫遇刺以及大清洗扩大化后,他被当作嫌疑人并开除党籍,随后被捕。

1937年1月30日,他在第二次莫斯科审判中被判处死刑。次日,被枪杀。

1986年12月4日,苏联最高法院全体会议决定对谢列布里亚科夫一案平反。次年6月10日,被苏共中央委员会恢复党籍。

俄共(布)第八届、九届中央委员,八届(至1919年11月)中央组织局委员,九届中央书记。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