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来自阅兵百科
苏联元帅 米·尼·图哈切夫斯基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1]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年2月4[16]日—1937年6月12日),苏联革命家、军事家,俄罗斯族,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人,1914年7月入伍,1918年3月加入工农红军,1918年加入俄国共产党(布)亚历山大军事学校毕业,苏联元帅军衔。

他是一战老兵,是俄国内战苏波战争中红军杰出的军事统帅。他善于利用部队的机动性巧妙地行动,深入敌人后方迂回作战。苏联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长苏联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职务。在1935年11月,他成为第一批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的红军统帅之一。

生平[编辑]

1893年2月4[16]日,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出生在斯摩棱斯克省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1869—1914),母亲是彼得罗芙娜·米洛霍娃(1869—1941)。他的童年在奔萨省肯巴县度过。

1904年至1909年在奔萨第一中学学习。1912年,从莫斯科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学员团毕业并进入亚历山大军事学校学习。

1914年,他从军校毕业,被授予近卫军中尉军衔并被编入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团第2营第6连。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的部队被编入西方面军第1近卫师,参加了卢布林伊万哥罗德沃姆扎的数次战斗。他因为表现英勇出色,先后五次被授予勋章。

1915年2月19日,他在沃姆扎附近的战斗中被俘,在战俘营中,他遇到了后来的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在战俘营中,他先后四次尝试越狱,但没有成功。最终在1917年9月,他成功地逃出来战俘营。

1917年10月,他经由瑞士法国英国挪威瑞典回到了俄国。

1917年11月27日,他重新回到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团,担任连长职务。

1918年3月,他加入了工农红军,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部工作,随后,被任命为莫斯科防区军事政委。

1918年6月,他被任命为新组建的东方面军第1集团军司令员。

1918年8月,他指挥部队参加了攻打由弗·奥·卡普佩尔率兵防守的辛比尔斯克,并于9月初成功攻占了这座城市。这次战役中,他充分运用了部队的机动性,选择了一个主攻方向发动决定性攻势,为早期的红军积累了运用大兵团机动作战的经验。在攻克辛比尔斯克后,他指挥第1集团军又攻占了萨马拉

1918年12月,他被任命为南部方面军副司令员,参加俄国南部的战斗。

1919年1月24日,任第8集团军司令员并指挥部队参加了进攻顿河白卫军的战役,但这次战役并没有取得成果。由于他与方面军司令员约·约·瓦采季斯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他于3月15日辞去第8集团军司令员的职务。

1919年4月5日,由于在东线战场上红军出现了很大的溃败,他被任命为第5集团军司令员。他担任第5集团军司令员后,迅速组织部队发动反攻,在布古鲁斯兰方向击败了谢·尼·沃伊谢霍夫斯基指挥的白卫军。次月,他指挥部队解放了比尔斯克,在乌拉尔战役中为红军取胜的发挥了关键作用。

1919年6月底至7月初,他又在兹拉托乌斯特—车里雅宾斯克战役中巧妙利用部队的机动性,趁白卫军立足未稳果断发起攻击,以损失200人不到的代价攻占了兹拉托乌斯特并俘虏了3000名白军士兵。随后,他指挥部队继续进攻,而白卫军故意后撤诱使第5集团军深入,第27步兵师在攻占车里雅宾斯克之后很快就遭到了敌人的合围。但第5集团军在遭到敌人反攻时坚守阵地,未能让敌人占领车里雅宾斯克。之后,在米·瓦·伏龙芝指挥的东部方面军强大援军的帮助下,守住了城市并歼灭了白卫军大批部队,图哈切夫斯基也因此被授予红旗勋章。之后,与第3集团军并肩作战,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战役中越过了托博尔河并在10天内向前推进了130—180公里,但推进过于深入从而遭到白军包围,最终部队不得不撤回托博尔河。

1919年10月14日,在部队得到补给后,第5集团军再次发起攻势,并最终解放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1919年11月15日,在鄂木斯克战役中,他麾下的第27步兵师解放了鄂木斯克,并向前推进了100公里,追击高尔察克白军残部。

1920年2月4日,任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他上任后命令部队继续向邓尼金的白卫军进攻,但很快由于因为推进过快的原因遭到白卫军成功的反击,导致罗斯托夫纳希切万失守。

1920年3月,重新集结高加索方面军的第9集团军第10集团军第1骑兵集团军发起攻势,突破了白卫军的防线。17日,红军攻克了克拉斯诺达尔。27日,攻克了新罗西斯克

1920年3月20日,在谢·谢·加米涅夫的推荐下,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西部方面军司令员,指挥红军在苏波战争中军事作战行动。

1920年4月25日,波兰东南方面军趁红军在乌克兰方向兵力空虚之际发动攻势,亚·伊·叶戈罗夫指挥的西南方面军暂时后撤,波军于5月6日占领基辅。按照计划,图哈切夫斯基的方面军应该在5月14日发动反攻。但由于错误地估计了波军兵力,最终,西部方面军未能在五月战役中取得成果。虽然图哈切夫斯基没有在五月战役中取得进展,但吸引波兰将大批兵力往白俄罗斯方向调遣。趁此机会,西南方面军于5月26日发起反攻并将波兰军队赶出了国境线。

1920年7月4日,图哈切夫斯基指挥西部方面军发动七月战役,方面军右翼的第4集团军突破了波军的防线。7月11日,第16集团军收复了明斯克。随后,西部方面军攻入西白俄罗斯境内。在制定攻打华沙的计划时,图哈切夫斯基放弃了从正面攻打华沙的方案,而是考虑从华沙西北侧面迂回。

1920年8月8日,西部方面军开始了对华沙的进攻,与此同时,根据政治局的决议,西南方面军将会把第1骑兵集团军第14集团军交给图哈切夫斯基指挥,以加强华沙南侧的第16集团军。但由于两个方面军在配合上出现了问题,西南方面军将本应加强西部方面军左翼的部队调去攻打利沃夫。这使得波兰军队成功地利用两个方面军的巨大间隙,在奥斯特罗文卡沃姆扎比亚韦斯托克一线发动攻势。

1920年8月14日,波兰军队开始对西部方面军左翼发动猛攻,导致左翼部队溃退。8月17日,在波兰军队对西部方面军左后侧强大的威胁之下,图哈切夫斯基命令西部方面军全线撤退。在混乱之中,红军第16集团军遭到波兰军队的合围,数万人被俘。西部方面军不得不撤回明斯克一线。

1920年11月,他指挥西部方面军击退了试图进犯白俄罗斯的波兰军队。

1921年3月5日,被任命为第7集团军司令员,指挥该部队镇压了喀琅施塔得反苏叛乱。5月,又指挥部队镇压了坦波夫反苏叛乱,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他命令炮兵使用化学武器。(此时使用化学武器并不违反国际公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是在1925年6月17日才通过的,1928年2月8日生效,苏联于1928年4月加入该公约。)

1921年7月25日,任红军军事学院院长。

1922年1月24日至1924年3月25日,再次担任西部方面军司令员。

1924年3月25日,任工农红军副总参谋长

1925年11月,任苏联工农红军总参谋长

1928年5月,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

1931年6月,他被任命为副陆海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红军军械总监。

1934年2月,在联共(布)十七大上,当选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34年3月15日,任副国防人民委员

1935年11月,图哈切夫斯基成为第一批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的五位统帅之一。

1936年1月,他作为苏联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葬礼。

1936年4月,任苏联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集中了大量精力研究如何构建一支现代化的红军,他提出应该大力发展航空兵和装甲兵,认为它们将成为将来战争中的主角。他主张扩大底层部队的指挥权,让他们能在战斗中更加独立和灵活,而不是依靠上级领导机关指挥他们。他还关注液体燃料喷气式火箭的发展,在他的主持下下1933年9月成立了喷气研究所。此外,他提出彻底重组武装力量的计划,红军应该扩军到250个师并应该保持庞大的战备规模。他的军事改革计划遭到了国防人民委员部领导层的反对(克·叶·伏罗希洛夫谢·米·布琼尼亚·伊·叶戈罗夫鲍·米·沙波什尼科夫帕·叶·德边科伊·潘·别洛夫等)。

1937年5月,德国当局伪造了一批文件,提到图哈切夫斯基一伙勾结德国,密谋政变以推翻斯大林政府,妄图夺取国家权力并成立亲德政府。[2]10日,他被解除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的职务,调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员。22日,在古比雪夫市被逮捕。26日,被免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的职务。在大清洗中,图哈切夫斯基成为了军队中第一批被镇压的红军高层指挥员。

1937年6月11日,苏联最高法院特别审判庭秘密审判了图哈切夫斯基案件,图哈切夫斯基被指控“犯有间谍罪、叛国罪和组织恐怖活动罪”,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12日午夜,图哈切夫斯基和其他被告在军事法院地下室被枪杀。在图哈切夫斯基遇害后,他的家人也遭到了清算。母亲玛芙拉·彼得罗芙娜死于流放,妻子尼娜·叶夫根涅芙娜、兄弟尼古拉、亚历山大被处死,姐妹伊丽莎白、奥尔加、玛丽亚被关押进劳改营中,姐妹索菲亚被流放。

1957年1月3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裁决撤销1937年对图哈切夫斯基案件的原判,为其平反昭雪。同年6月,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为图哈切夫斯基案件中的八位受害者完全恢复了名誉,包括恢复党籍。[2]

联共(布)十七大当选中央候补委员。

军衔[编辑]

  • 少尉,1914年7月12日(沙俄)
  • 苏联元帅,1935年11月20日

荣誉[编辑]

苏联[编辑]

沙俄[编辑]

参考[编辑]

  1. Тухачевский, 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
  2. 2.0 2.1 谢小燕. 图哈切夫斯基案件真相不能改变——图氏蒙难70周年纪念.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1):69-71

相关内容[编辑]

苏联武装力量 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长 
列别捷夫伏龙芝加米涅夫图哈切夫斯基沙波什尼科夫叶戈罗夫沙波什尼科夫梅列茨科夫朱可夫沙波什尼科夫华西列夫斯基安东诺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索科洛夫斯基扎哈罗夫比留佐夫扎哈罗夫库利科夫奥加尔科夫阿赫罗梅耶夫莫伊谢耶夫洛博夫萨姆索诺夫
苏联元帅肩章 苏联元帅 
伏罗希洛夫 图哈切夫斯基 布琼尼 叶戈罗夫 布柳赫尔 铁木辛哥 库利克 沙波什尼科夫 朱可夫 华西列夫斯基 斯大林 科涅夫 戈沃罗夫 罗科索夫斯基 马利诺夫斯基 托尔布欣 梅列茨科夫 贝利亚1 索科洛夫斯基 布尔加宁2 巴格拉米扬 比留佐夫 格列奇科 叶廖缅科 莫斯卡连科 崔可夫 扎哈罗夫 戈利科夫 克雷洛夫 雅库鲍夫斯基 巴季茨基 科舍沃伊 勃列日涅夫 乌斯季诺夫 库利科夫 奥加尔科夫 索科洛夫 阿赫罗梅耶夫 库尔科特金 彼得罗夫 亚佐夫
1. 贝利亚于1953年被褫夺军衔;2. 布尔加宁于1958年被降为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