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尔斯克—古里耶夫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乌拉尔斯克—古里耶夫战役

乌拉尔斯克—古里耶夫战役[1]Уральско-Гурьев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是俄国内战中由工农红军突厥斯坦方面军发起的一次进攻战役,目的是击败白军乌拉尔集团军,以便控制乌拉尔州恩巴河的油田。此次战役从1919年9月24日持续到1920年1月10日。

战前部署[编辑]

阿克纠宾斯克战役之后,红军击败了白军南部集团军,切断了白军乌拉尔集团军阿拉什-奥尔达武装的联系。

米·瓦·伏龙芝率领的突厥斯坦方面军下辖第1、4、11集团军。第11集团军的部分兵力,共有2500名步兵、1500名骑兵、16门火炮和100挺机枪,在正面对抗拥有9000名步兵、8600名骑兵、36门火炮和80挺机枪的阿拉什-奥尔达武装;而第11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包括4400名步兵、800名骑兵、16门火炮和96挺机枪,在阿斯特拉罕抵挡南俄白军的进攻。第4集团军从北面进攻乌拉尔哥萨克白军,该集团军辖第25步兵师、第40步兵师的一个旅、第47步兵师的两个旅和吉尔吉斯骑兵旅,总共15000名步兵、2200名骑兵、70门火炮和270挺机枪。第1集团军的右翼部队从东北面沿着塔什干铁路进攻,共有4600名步兵、1500名骑兵、15门火炮和120挺机枪。

盘踞在这一地区的白卫乌拉尔集团军包括乌拉尔第1军和伊列茨克第11军,拥有4000多名步兵、10500名骑兵、45门火炮和150挺机枪。由于白军在骑兵方面占有优势,因此他们能够在草原戈壁环境下进行大范围灵活作战,可在长达1300公里的战线上进行机动防御。

作战计划[编辑]

白军统帅部计划令乌拉尔集团军攻打乌拉尔斯克萨马拉,阿拉什-奥尔达武装攻打阿斯特拉罕,从而吸引库尔斯克奥廖尔察里津方向的红军,以便邓尼金指挥的白军突破红军在这一带的防线。

而红军突厥斯坦方面军司令部在9月15日制定了初步计划:第11集团军负责牵制阿拉什-奥尔达武装,从而使第1集团军右翼部队和第4集团军向利比申斯克进行全面进攻,将白卫乌拉尔集团军推回到草原并将其歼灭。

战役过程[编辑]

乌拉尔斯克之战[编辑]

1919年9月24日,第4集团军开始发动进攻,但遭遇白军顽强反抗。

10月4日,为配合在察里津方向进攻的白军,白卫乌拉尔集团军开始进攻。白军哥萨克的6000名骑兵在乌拉尔斯克以西和以东的地方分别突破了第4集团军防线,切断了萨拉托夫—乌拉尔斯克铁路和乌拉尔斯克—奥伦堡铁路线,攻入乌拉尔斯克一带。随后,乌拉尔斯克的守军和赤卫队为保卫这座城市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与此同时,红军第4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转入反攻,包围了部分闯入乌拉尔斯克一带的白军骑兵部队。

10月26日,红军消灭了闯入乌拉尔斯克后方的小股骑兵部队。

红军的作战调整[编辑]

1919年10月18日,列宁在派发给伏龙芝的一封电报中指出需要通过外交手段迅速消灭白卫哥萨克,同时要求调出部分兵力增援南线。因此,第47步兵师编入第11集团军,并将第11集团军划归东南方面军指挥。

而伏龙芝根据战场形势重组第4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组建为两个突击集群。为此,原隶属于第1集团军的第49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划归第4集团军指挥,并组建为伊列茨克突击集群;而第25步兵师和第4集团军骑兵部队则组建为乌拉尔突击集群。

经过调整后,红军为打击白卫乌拉尔集团军,总共集结了18200名步兵、3500名骑兵、86门火炮和365挺机枪,而白卫乌拉尔集团军共有5200名步兵、12000名骑兵、65门火炮和249挺机枪。在红军主攻方向,红军在人数上创造了接近1.5倍的优势,而火炮与机枪达到了2倍优势,主攻方向选在江贝塔一带。

红军的全线进攻[编辑]

1919年11月2日,突厥斯坦方面军发起了全线进攻。14日,红军骑兵攻占了威尔斯科的阵地。20日,乌拉尔突击集群攻占了列比申斯克,而伊列茨克突击集群向切尔卡尔湖推进,攻占了占别伊特,同时,第1集团军骑兵部队前出到敌人后方,突破了乌伊尔的敌人防线。[2]

11月28日,伏龙芝命令各部队转入防御,巩固阵地,进行修正,并针对冬季草原环境组建专门的突击部队。

12月9日,根据人民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大赦自愿投诚的白卫哥萨克人”的决定,伏龙芝发出了《致乌拉尔哥萨克人》的呼吁书,该呼吁书在白军控制区广泛传播。

12月10日,整备完毕的突厥斯坦方面军再次发动进攻。11日,红军攻占了斯洛米欣斯卡村。17日,第25步兵师的突击部队攻占了新卡赞卡—卡尔梅科沃一线,切断了伊列茨克方向白军的退路。

12月19日,阿拉什-奥尔达政权宣布投降。

12月22日,第25步兵师攻占了戈尔斯卡亚。此时,白军的防线彻底动摇,大批白卫哥萨克士兵和军官放下武器投降。

1920年1月4日,红军伊列茨克突击集群和骑兵部队在卡尔梅科沃和威尔斯科一带彻底歼灭了白军残部,逮捕白军将领弗·伊·阿库京

1月5日,第4集团军骑兵部队在三天内完成了150公里急行军后,解放了古里耶夫。8日,骑兵继续进军,解放了多索尔。10日,占领了恩巴河口。

战役结果[编辑]

红军在乌拉尔斯克—古里耶夫战役中占领了整个乌拉尔州恩巴河沿岸的油田,歼灭了盘踞在里海东岸的白军乌拉尔集团军,仅有2000多名白军沿海路逃往邓尼金的控制区。

参考[编辑]

  1. Уральско-Гурьев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 Википедия
  2.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1061-1063页

相关内容[编辑]

工农红军军徽 俄国内战相关战役 
乌拉尔与西伯利亚
喀山 辛比尔斯克—萨马拉 伊热夫斯克—沃特金斯克彼尔姆 乌拉尔 彼尔姆—叶卡捷琳堡 兹拉托乌斯特—车里雅宾斯克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西伯利亚
南俄
顿巴斯—顿河 第一次库班 第二次库班 第一次和第二次察里津 第一次北高加索 第三次察里津 第一次顿巴斯 第四次察里津 邓尼金攻势 奥廖尔—克罗梅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霍皮奥尔河—顿河 第二次顿巴斯 第五次察里津 罗斯托夫—新切尔卡斯克 第二次北高加索
中亚
阿克纠宾斯克 乌拉尔斯克—古里耶夫 布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