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进行曲”的版本间的差异
小 (→歌词) |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列别捷夫-库马奇”为“列别杰夫-库马奇”) |
||
第1行: | 第1行: | ||
− | '''祖国进行曲'''('''Песня о Родине''')是一首赞颂社会主义苏联的颂歌,由[[伊·奥·杜纳耶夫斯基]]作曲,由[[ | + | '''祖国进行曲'''('''Песня о Родине''')是一首赞颂社会主义苏联的颂歌,由[[伊·奥·杜纳耶夫斯基]]作曲,由[[瓦·伊·列别杰夫-库马奇]]作词,这首歌曲首次出现在1936年苏联电影《[[大马戏团]]》中,是该影片的主题曲,并在苏联全国广泛传唱。 |
==简介== | ==简介== | ||
第5行: | 第5行: | ||
《[[大马戏团]]》是一部准备在1936年上映的音乐故事片,筹拍于1934年,但导演组认为片尾缺少一首压轴曲目,以表明该片的主题思想,表达出苏联人对自己祖国的自豪感。通过明朗的音乐形象,从而塑造出片中女主人公深刻体会到“不分人种黑白棕黄红”“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ref name="苏联歌曲珍品集 1917—1991">薛范. 《苏联歌曲珍品集 1917—1991》.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5年11月第1版: 第50-53页</ref> | 《[[大马戏团]]》是一部准备在1936年上映的音乐故事片,筹拍于1934年,但导演组认为片尾缺少一首压轴曲目,以表明该片的主题思想,表达出苏联人对自己祖国的自豪感。通过明朗的音乐形象,从而塑造出片中女主人公深刻体会到“不分人种黑白棕黄红”“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ref name="苏联歌曲珍品集 1917—1991">薛范. 《苏联歌曲珍品集 1917—1991》.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5年11月第1版: 第50-53页</ref> | ||
− | 作曲家[[伊·奥·杜纳耶夫斯基]]受导演组委托谱写这样一首歌曲,而他本人为此足足搞了半年,共写了36版草稿。根据杜纳耶夫斯基回忆——“《祖国进行曲》是先写出曲谱,而后由[[ | + | 作曲家[[伊·奥·杜纳耶夫斯基]]受导演组委托谱写这样一首歌曲,而他本人为此足足搞了半年,共写了36版草稿。根据杜纳耶夫斯基回忆——“《祖国进行曲》是先写出曲谱,而后由[[瓦·伊·列别杰夫-库马奇]]填词的。音乐最初是悠长宽广、慢节奏的,后来为适应影片需要改为进行曲式”。在杜纳耶夫斯基完成最后一稿后,列别杰夫-库马奇受旋律触发随即写出了副歌歌词,开头第一句便是“我们祖国美好”,而在杜纳耶夫斯基的建议下,“美好”一词换为了更能体现音乐宽广气息的“辽阔”,兵最终定稿。<ref name="苏联歌曲珍品集 1917—1991" /> |
《大马戏团》公映正逢苏联通过了[[1936年苏联宪法|1936年宪法]],《祖国进行曲》由此正好反映了苏联人民当时的欢乐与自豪感。5月25日,在影片首映当晚,电台就播放了这首歌曲,而《祖国进行曲》则先于电影本体红遍苏联全国,后来传遍世界各地。在[[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这首歌曲的速度在群众演唱处理中放慢了,变得比较平静,潜存于音乐中的抒情性显露了出来,反而不像进行曲,更像一首抒情颂歌。<ref name="苏联歌曲珍品集 1917—1991" /> | 《大马戏团》公映正逢苏联通过了[[1936年苏联宪法|1936年宪法]],《祖国进行曲》由此正好反映了苏联人民当时的欢乐与自豪感。5月25日,在影片首映当晚,电台就播放了这首歌曲,而《祖国进行曲》则先于电影本体红遍苏联全国,后来传遍世界各地。在[[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这首歌曲的速度在群众演唱处理中放慢了,变得比较平静,潜存于音乐中的抒情性显露了出来,反而不像进行曲,更像一首抒情颂歌。<ref name="苏联歌曲珍品集 1917—1991" /> | ||
− | + | 这首歌曲一向公认为是作曲家杜纳耶夫斯基的最高艺术成就之一,响彻全球。1936年12月31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作出决议,“鉴于发展电影艺术中的贡献以及一系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财富的苏联歌曲”,特授予杜纳耶夫斯基和列别杰夫-库马奇以[[劳动红旗勋章]]。<ref name="苏联歌曲珍品集 1917—1991" /> | |
==歌词== | ==歌词== |
2025年1月8日 (三) 09:16的最新版本
祖国进行曲(Песня о Родине)是一首赞颂社会主义苏联的颂歌,由伊·奥·杜纳耶夫斯基作曲,由瓦·伊·列别杰夫-库马奇作词,这首歌曲首次出现在1936年苏联电影《大马戏团》中,是该影片的主题曲,并在苏联全国广泛传唱。
简介[编辑]
《大马戏团》是一部准备在1936年上映的音乐故事片,筹拍于1934年,但导演组认为片尾缺少一首压轴曲目,以表明该片的主题思想,表达出苏联人对自己祖国的自豪感。通过明朗的音乐形象,从而塑造出片中女主人公深刻体会到“不分人种黑白棕黄红”“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1]
作曲家伊·奥·杜纳耶夫斯基受导演组委托谱写这样一首歌曲,而他本人为此足足搞了半年,共写了36版草稿。根据杜纳耶夫斯基回忆——“《祖国进行曲》是先写出曲谱,而后由瓦·伊·列别杰夫-库马奇填词的。音乐最初是悠长宽广、慢节奏的,后来为适应影片需要改为进行曲式”。在杜纳耶夫斯基完成最后一稿后,列别杰夫-库马奇受旋律触发随即写出了副歌歌词,开头第一句便是“我们祖国美好”,而在杜纳耶夫斯基的建议下,“美好”一词换为了更能体现音乐宽广气息的“辽阔”,兵最终定稿。[1]
《大马戏团》公映正逢苏联通过了1936年宪法,《祖国进行曲》由此正好反映了苏联人民当时的欢乐与自豪感。5月25日,在影片首映当晚,电台就播放了这首歌曲,而《祖国进行曲》则先于电影本体红遍苏联全国,后来传遍世界各地。在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这首歌曲的速度在群众演唱处理中放慢了,变得比较平静,潜存于音乐中的抒情性显露了出来,反而不像进行曲,更像一首抒情颂歌。[1]
这首歌曲一向公认为是作曲家杜纳耶夫斯基的最高艺术成就之一,响彻全球。1936年12月31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作出决议,“鉴于发展电影艺术中的贡献以及一系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财富的苏联歌曲”,特授予杜纳耶夫斯基和列别杰夫-库马奇以劳动红旗勋章。[1]
歌词[编辑]
歌词[2] | 椿芳译,吕骥配[3] |
---|---|
Широка страна моя родная, |
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 |
От Москвы до самых до окраин, |
打从莫斯科走到遥远的边地 |
Всюду жизнь и вольно и широко, |
各处生活都很宽广自由 |
Широка страна моя родная, |
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 |
Наши нивы глазом не обшаришь, |
我们田野你再不能辨认 |
С этим словом мы повсюду дома. |
有这称呼各处都是家庭 |
Широка страна моя родная, |
|
За столом у нас никто не лишний, |
|
Этих слов величие и славу |
|
Широка страна моя родная, |
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 |
Над страной весенний ветер веет. |
春风荡漾在广大的地面 |
Но сурово брови мы насупим, |
如果敌人要来毁灭我们 |
Широка страна моя родная, |
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 |
1. 括号内为此句另一版本,下同。
2. 1936年苏联宪法通过后添加了此段歌词,1950年代后不再使用。
相关源[编辑]
阅兵相关[编辑]
这首歌曲出现在了1963、1967、1987年的徒步分列式中。
参考[编辑]
相关内容[编辑]
苏联歌曲 | ||||||||||
---|---|---|---|---|---|---|---|---|---|---|
|